
行者老师讲脉法:脉法解四#仅限借鉴.doc
17页行者老师讲脉法:20080514脉法解四 行者老师讲座:20080514脉法解四 今天给大家讲脉法,滑涩以前我们讲过,就是说脉法里有六残贼脉,弦紧浮滑沉涩弦紧浮滑沉涩皆是气血之偏就是人身体得了六气之偏而弦脉居于六残贼脉之首所以呢,慢性病有七成以上的病人都为弦脉,或者兼挟有弦脉我们今天讲的呢是滑涩之脉象也是属于六残贼脉之内滑脉,大家都知道,就是说,我们平常呢,看电视或者是听一些,一搭滑脉,妇女一搭滑脉,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是孕脉这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滑脉另外一个涩脉呢,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太多,需要我们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以后,才能够对涩脉有一定的了解什么涩脉如青刀刮竹如雨沾沙这都是我们古人对涩脉进行取类比象的描述我们先谈滑脉滑脉是什么?滑脉按内经上最原始的解释,血多气少为滑气多而血少则现涩这是这两种脉象的不同之处这里呢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象象管道里,一个橡胶管,一个有弹性的橡胶管道里,它里面当它水多了以后,但推动力又不是太足,这时候它的波动是比较缓和的并没有那么太钢强但由于水量比较充沛,脉体比较稍微扩大一点,圆润一些所以这时候的脉象呢就叫滑脉相反,什么叫涩脉呢?就好象橡皮管道里面水少了,但推动的力量又非常足。
这个时候就会显示出来什么现象呢?它有些气泡这个时候呢,整个脉道,收束些,也就是小一些脉体是小一些由于脉气,就是里面动力足吧,所以掺杂一些气泡,它没有流利的感觉这时候就是涩的现象大家可以在临床上根据我说的去进行一些体会古人讲,涩脉如雨沾沙,就象雨滴过来以后,沾的沙子一样,这是感觉如青刀刮竹,青刀刮竹也是感觉都是根据感觉,你去刮也可认,但跟青刀刮竹的涩不是一回事情就是说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象咱们民间中医网上有一个李光宇脉学,大家想看可以看看但是我觉得他那个不是脉学他那个已经不搞象了已经都搞形而下的东西都要把它类比出来都要量化就差量化了分为什么弦什么弦医学的东西,你可以搞量化,入门,但你一学到最后,都是形而上的东西,肯定都是象上的东西它是一个多维的多方面的东西你不能把它串到一条线上来对比就象大家都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你不可能划到一根线上,分个谁高谁下谁97分,谁98分,谁多少分,用这个来衡量,没有意义昨天有时间凑巧看到了李光宇脉学,所以跟大家谈一谈,大家也可以仔细看一看发表一下自已的看法中医的脉学,就是气血为一,由一气分化而来的不同种的现象这不同种的现象就归于一点,这才能达到就是说,知其道者,一言而蔽之,不知其道,流散无穷。
世间万象吧,你观察是越来越繁复,各有不同但是,智者察其同,愚者察其异,一定要掌握所有现象的共通之处,它的根本之处持简以御繁简易之道,我们老祖宗,易经中体会的,认识万事万物的原则滑脉,血盛而气虚,为阴脉阴中有阳所以呢,我们讲,滑脉分沉滑与浮滑沉滑是阴中阳升,浮滑是阴中阳(长)我把这个逐段念一下:滑涩者,阴阳之体也滑则血盛而气虚,涩则血虚而气盛这讲的是两方面不同的现象血气也是不同现象的描述就是一元真气化现的不同状态肝藏血而肺藏气,故肝脉滑而肺脉涩肝脉是升达为用,以滑为体,阴为体阳为用涩脉呢,肺气是阳为体而阴为用所以呢,肺气降而肝气要条达、升达肺性收敛,肝性升发收敛则涩,升发则滑金自上敛,木自下发是以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长是什么,长是(自过其部),就是三部的话,三部(条条),它主要讲的是寸尺部有余就叫长脉寸尺部不足就叫短脉临床中,长短脉是时常见的长则气滞,短则气衰,在临床上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气者,阳也,而含阴,血者,阴也,而抱阳,故滑为阳而涩为阴脉法: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以金水之性收藏,木火之性生长,收则浮涩而生则沉滑,长则浮滑而藏则沉涩。
滑者,生长之意,涩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气脉法: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曰残贼以其气血之偏,涩则气盛而血病,滑则血盛而气伤也大家知道,滑涩是气血多少和偏盛的现象,不一定是血病也并不一定是气伤寸应滑而尺应涩,肺脉之涩者,尺之始基,肝脉之滑者,寸之初气尺应涩而变滑,则精遗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尺过于涩,则肝木不升而淋痢作,是以滑涩之脉,均为病气也大家看最后这段,黄元御先生讲的是寸不过滑,尺不过涩这段大家要好好的体会一下在临床上是有验证的黄元御先生的脉法可以说是非常精湛的首先呢,黄元御先生明明白白的把滑涩脉讲出来了我呢跟以前一样,随便提几个问题,大家讨论讨论,然后加深一下理解肝脉升发,故肝脉滑升达所以沉滑收敛位于上所以浮涩现在,如果肝脉涩而肺脉滑是个什么现象呢?肝脉为什么涩呢,肝脉涩又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话栏打一打为什么会肝脉涩呢?肝脉涩其实比较常见很多病人肝脉弦涩临床上肝脉涩的病人多,非常多因为呢,经常遇见以前有过肝病的,或者长期情志抑郁的病人肝脉涩的多还有肺脉滑的病人也多我先讲肝脉涩肝脉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为什么会肝脉涩?大家知道,肝脉涩呢,涩为气多而血少。
本来肝脉应该滑,木气应该荣达,应该是血多而气少血虚不一定出现涩脉因为血虚呢,血虚脉会细,浮细可能会精伤,不一定会肝脉涩涩是什么现象的,按内经的说法就是“气多而血少”气多而血少是什么,血是什么,血指营血,不是指荣卫之气,都讲的是脉动一种是升发是营气,一种收敛是卫气荣卫交流,流动的伤寒论中,所谓营之于卫皆阳也,都是脉动的这一股阳气现在出现就是说脉涩不流利肝主藏血本身是,水中生木脉道不流利,就是说肝气有阻涩,多是血虚还有淤滞,导致肝脉容易有涩脉这时候就要分:有时候涩而有力,有时候涩而无力涩而无力可能就是精气两亏,涩而有力有时候考虑还是血虚有淤滞一般有淤的话,血一般都虚旧血淤滞新血难生啊所以如果我们活血化淤的话,用药不能太温燥,用药太过燥烈了以后,本身就可能耗血动风以前对火神派了解比较多的人大家可以注意一些这里面黄元御先生还讲了,“尺应滑而变涩,则精遗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这讲得是左寸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肺脉之浮,浮涩而短再一个尺过于涩,尺过于涩这是什么,有余,涩而有力肝木不升而淋痢作,肝木相火郁现于下这肯定是中焦湿阻了,尺涩而精不足,我们看任何一个脉象,首先是查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看浮涩还是沉涩,是有余之涩还是不足之涩。
尺应涩而变滑,这个应什么意思,是应该的应还是本来就应该滑我们知道尺分两尺两尺是不一样的,右尺脉,可以应命门的象,而左尺脉应肾水之象,是要沉,脉如盈,它是要沉而滑有这种滑象所以呢,左尺跟右尺不一样,左寸和右寸也不一样临床之中就是说肝脉涩,涩而郁于下的话,则不升,就有泌尿系统感染、痢疾啊这些种种不同的变化但是呢,这两种也变化也是不同,为什么会泌尿系感染啊,泌尿系感染多在于血份,所以我们要利水,要养血荣肝,从这个角度走如果出现大便不畅,大便没有浓血,没有血便的话,是什么?肝气郁于下,导致阳明经气不收,克伐的是大肠经的气,所以就导致大便不畅那么阳明经气欲收,肝木欲盗泄,这边欲收涩,所以导致大便不畅这个时候呢,如果郁热抟结血分的话,就会出现拉痢疾,淋痢这就是一种湿热的现象黄元御先生治疗淋痢的治法跟古代的治法不太一样一般呢,水路,病发多以小便为主,融肝木所以利水病在大便,产生这种浓血便,这时候要考虑有没有浓血,如果没有浓血,光是淤滞的话,肯定走气路,可以通下,可以在荣升肝木的基础上可以通腑如果是浓血便的话,这时候要考虑,活血以及泄下疗法所以说呢,肝脉应滑而反涩的,肝木不能荣升了,木气就必然下陷,必然下陷就会产生一些现象,比如尺脉弦涩,尤其是左尺脉弦涩。
这往往是水不涵木浮为水不涵木,沉则水寒木枯,一种是从阳化,一种是阴化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如果现在肺脉不浮涩,浮滑而大,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大家可以想想,肺脉为什么浮滑呢?肺脉浮滑,可以大也可以不大,这在临床上这种脉象非常多就是说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就是说肺脉过于浮滑了以后,应现的是咽喉、五官等的病变而右,阳明主降,在临床上右寸脉浮滑而大偏于内邪的时候,这时候合病往往是慢性咽炎,如果是过于滑大,能预见到,这时候可能是甲状腺有疾病,然后是甲状腺囊肿啊之类的 如果左寸脉偏于浮大,问题就比右寸脉浮大复杂一些因为左寸脉浮大是什么?左主为阳升现在左寸脉浮大呢,就表示开散的时候有淤滞,滞的时候,治疗的时候就不应该光用降,要注意开达,开达了以后才能降所以说我们先疏散,先发表了以后才能够收敛所以在脉决里讲,左手脉一浮大了,往往是有表邪,导致人身体气机受束了,太阳经气不能开所以我们对左寸大右寸大进行这样的描述,当然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心火过盛,肝脉浮滑,寸脉浮大,心火大为先,这时候,一个是要治疗心火寸脉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右寸脉大的话,往往是因为饮食,伤食、伤寒,寒食上犯导致的,所以右寸脉滑。
右寸脉过涩呢这就是病,黄元御先生讲,寸脉应滑而变涩,本来是滑呀,气盛,稍带涩象这时候变成了气痞而不通一定要会读原文,如果你不会解读原文的话,过去古人讲,学富深思,这是对人比较高的评价,就是说这人擅于深入思考你象尺应涩而变滑,是什么涩啊,尺脉是沉涩,变滑,变什么滑呢?浮滑尺应涩而变滑,则精遗而不藏,相火不收这里面讲浮沉之间还是有隐藏之意寸应滑而变涩,寸脉本应浮右脉主肺气,主阳卫,阳卫不足了以后,气不足了以后,经常会遇到两寸脉弱这种病人,沉涩而弱,这是气痞而不通但这时候你要看,弱中涩,有涩的话为气多而血少为什么会气多,因为气痞而不通,气淤滞了才会有余所以,我们看问题的时候,黄先生教给我们说,哪块有余,有余是因为不足而来的,哪块不足,不足是因为有余而来,有余往往是不足这是需要我们反复体会的在临床上很多人,搭完脉后,说是有肝炎,肺炎,胆囊炎,或者高血压冠心病之流等等,可以根据临床经验去判断,但这个不是从脉直接得来的是根据一些临床经验慢慢推来的这是完全可能的在临床上仔细思索后自已也会探讨这不奇怪问:在临床上平人脉多吗?答:什么叫平人脉我先告诉大家,平人之脉首先要应于时,而且呢应于四时以后,五脏六部之间的脉,有胃气,有根气,有神气。
或也可弱一些,六部之脉无反象,然后可以论五脏六腑先天禀赋的有余和不足,这就叫平人真正的平人,临床上我基本上没见过可遇问:四岁小孩长期鼻塞不通,睡觉时发出很响的呼噜、便溏,扁桃体肿大,()深,痒,舌胎白腻四岁小孩,应该给出两手脉,即使不给两手脉象,也要看指纹现在小孩啊,三岁就可以看脉不用单看指纹小儿脉一般是滑数的,我们看小儿脉主要是看有没有滑象,小儿脉就象春天一样,春脉就是肝脉,肝脉应滑象,小儿脉本身就滑的然后是小儿的脉率本来就快,数小孩脉主要摸他两个手的脉,两手哪个过于浮过于沉,有没有细涩,如果没有这几点,这样先可以不用管它然后呢,小孩三部脉不太清,不太明,只能根据大象,两部脉的大象用一拇指然后统关部小孩长期鼻塞不通,心肺有疾而鼻为不利、不通,因为肺不降,长期鼻塞为肺气不能潜降,肺气不能潜降又分一个虚和实,什么叫实呢,实则邪气盛,阳明小阳之气上攻,导致郁于上,相火郁于上,为实什么为虚呢?正气虚,不足,精气夺则虚睡觉时发出很响的呼噜,这是肺胃这一道有淤滞不通有鼻涕,肺有积液为涕,气化不利便溏为下泄导致的扁桃体生理性肿大,痒的人呢,肺主皮毛,少阳相火气上泛于肺,所以发生痒所以这个病人的现象呢,太阴肯定是寒湿的,太阴既然有寒湿,理中肯定要用。
理中如果化裁一下,单用白术干姜就行了中焦有滞的话用白术,上焦肺气臃滞有痰湿明显的话用人参参术两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