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我.doc
3页版本:湘版模块:美术鉴赏单元: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 课 题第 二 课 美 术 家 眼 中 的 自 己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2.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具和相关图片美术家的签名、自画像以及反映他们工作场景的图像材料2、学具:作业纸、钢笔或圆珠笔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 1. 前一课我们讲到,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华图》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华图》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二、新授课 1.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三、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 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四、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