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级上册.docx
9页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级上册 一、看拼音,写词语 1.jūn yún yín chàng lín shí zhù zhǐ ( ) ( ) ( ) ( ) xuǎn zé zhàn jù wò shì pí láo suí yù ér ān ( ) ( ) ( ) ( ) ( )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慎重(shèng) 临别(lín) B.搜索(sōu) 毫米(háo) C.抛出(pāo) 挖掘(qū) 3.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是谁为我们的生活插上了翅膀?是先进的科学技术 B.是谁将雪花撒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 C.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D.蝴蝶到底有家吗?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4.下列句子中使用的诗句或俗语、谚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点 B.看到黄叶纷纷飘落,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句俗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C.学贵有疑,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宋代哲学家陆九渊也告诉我们:“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5.风( )浪吼 山崩地( ) 水天相( ) 一年一( ) ( )首东望 若( )若现 ( )头并进 ( )山人海 以上带有反义词的词语是( ),请你再写出一个 ( ) 四、积累感悟 6.(1)学和问是分不开的王充说:“智能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___ ,孰能无惑?" (3)妈妈常说:“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正如《尚书》里说的“ _________ " (4)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礼记》中说到了五个步骤:“ _____________,审问之,慎思之, _____________,笃行之 (5)我们学习时就怕没有问题,只有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才能进步,正所谓“ ___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 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①自1987年以来,我国先后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及高空气球搭载了70多种植物的2000多个品种的种子,涉及粮、棉、油、蔬菜、花卉、牧草及中药材等多个方面 ②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一阶段是选种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搭载上天,要经过多重筛选,搭载的种子在纯度、净度、发芽率上要符合国家作物种子的质量标准,种子的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13%~14%每份搭载种子的数量,小粒作物一般应在3000粒以上,大粒作物一般应在1000粒以上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都是两三千克的量,每次一百种左右 ③第二阶段是诱变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产生各种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材料、新品种。
一般来说,种子搭乘卫星上太空转一圈便能“变”出更优良的品质,比如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开出更美的花朵 ④上过太空的种子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早熟性状比较明显,比如说培育出的花卉、番茄都有早熟性状,特别是水稻能提前成熟20至30天,这个变化就为水稻在寒冷地区的生存提供了条件;第二个是种子结出的果形变大,人们都很好奇,为何航天育种过的水果蔬菜都会变大,这就是调整果型大小的基因发生了改变第三阶段为下地种子随着搭载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后,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工作,包括地面种植、观察、突变体筛选、遗传稳定性鉴定等工作 ⑤这样,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每次在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7.阅读选文可知,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文章,依据关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把种子送上太空只能通过飞船来实现 ) (2)之所以限制搭载种子的数量,是因为搭载资源有限。
) (3)一粒种子从送上太空到收获果实,过程比较简单 ) 9.“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都是两三千克的量,每次一百种左右这句话中的“左右"能否删除?为什么? 10.阅读选文,选择一个角度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 我选择从 角度提出问题,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分别指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画“ "的句子在表达上不够简洁,改为“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更恰当 ) (2)文中引用古诗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让我们更形象地体会到20世纪的科学成就取得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变化之大 ) (3)科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 1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画“______”句子的理解 14.读完选文,你还有哪些疑问呢?把你的疑问写出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吧 酸雨 ①什么是酸雨?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这些物质在燃烧时和氧结合,便生成二氧化硫 ③二氧化硫排向天空后,在空中的金属粉末和水蒸气的作用下,就成了硫酸这种酸随着雨水降落下来,就是酸雨了 ④酸雨是会污染环境的它的危害,首先表现在能使水体酸化,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的生长现在全球有许多湖泊、河流,由于落入大量酸雨,水中酸的含量急剧增加,既杀死了鱼类,又危及四周的植物。
每年全球有近百万公顷的树木死亡,有大批茂盛的热带雨林枯萎其次,它会腐蚀建筑物希腊的雅典女神庙、意大利的斗兽场、北京故宫的石狮子,这些数千年来保存完好的古代文化遗址,在数十年间就被酸雨腐蚀了第三,它飘浮在空中形成的酸雾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能刺激人的呼吸道和眼黏膜,使人患病甚至死亡据统计,现在每年酸雨中的硫化物可造成约5万人死亡 ⑤现在,人们已经认清了酸雨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科学家称它为“空中杀手"呢当然,目前对付这一杀手还没有什么其他高招,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全球共同努力,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逐渐消除大气污染 1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降落——( ) 增加——( ) 巨大——( ) 枯萎——( ) 死亡——( ) 消除——( ) 16.用“——”画出短文中说明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句子 17.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能仿照着写一句话: 18.请你从不同的角度,针对短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提出两个问题,并进行解答 问题一: 解答: 问题二: 解答: 19.科学家把酸雨称为“ ”,因为它___ 。
2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你针对酸雨拟一条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 1. 均匀 吟唱 临时 住址 选择 占据 卧室 疲劳 随遇而安 2.B 3.B A.根据例句“是谁为我们的生活插上了翅膀?”“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可知,先提出问题,后自己回答,由此可见是设问句 B.根据例句“是谁将雪花撒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可知,句子中有两个连续的疑问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根据例句“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可知,先提出问题,后自己回答,由此可见是设问句 D.根据例句“蝴蝶到底有家吗?"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可知,先提出问题,后自己回答,由此可见是设问句 4.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5. 号 裂 接 度 昂 隐 齐 人 若隐若现 瞻前顾后 6.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博学之 明辨之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7. 选种 诱变 下地 8. × √ × 9.不能。
因为删去后内容变为“每次一百种”,数量变得非常具体,与实际可能不符 10. 选文内容 如何在太空对种子实施诱变?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一阶段是选种”;第③自然段“第二阶段是诱变";第④自然段“ 第三阶段为下地可知,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需要经过选种、诱变、下地"三个阶段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