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特殊族群居住环境调查研究 – 以台南市眷村为探讨案例.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3632924
  • 上传时间:2021-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1.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特殊族群居住环境调查研究以台南市眷村为探讨案例特殊族群社區Z居住環境空間意識張于冇次邢志航次次Zhang, Heng Shyng, Jyh-Harng摘要一般社會對於眷村社區文化稱Z「竹籬笆文化」,都市社會上認為是一種都市社會學中 所稱的「圈內文化」的現彖,眷村具有與外界交流封閉、省籍意識、環境殘破等印彖,但 實際上其居住環境品質仍具有其特性,山於眷村是依據以軍眷為主的社區形成「特殊族 群」文化,因此形成特殊Z「空間意識」,必定對於眷村社區「居住環境空間意識特性」 Z認知上息息相關研究發現,以調查眷村居民對於社區意識Z認同程度,逐漸受到「都市化」影響懺產牛 「补區火落」現象;對整體之居住環境滿意程度,調査發現尚屬滿意與普通之間,眷村社 區評價與非眷村居民Z認知冇明顯落差;對於眷村改建Z態度與需求接受到過去社區意識 的影響,而反應在對於未來居住環境的價值觀上本研究得知居住環境品質評斷價值與居民Z空間意識有密切關係,符合研究假設:「空 間意識必須需包括「空間概念層面」、「意識機能操作」、「行為規範系統」Z多元性價 值,方能評定居住環境品質Z真正價值」而非僅以空間概念層面簡單思考」關鍵詞:特殊族群、社區居住環境、空間意識、社區失落*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所助理教授*火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所博士候選人1一、前言社區是都市環境與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人類社會社會行為中基本關係最易發生的地 方。

      而由環境行為研究觀點中,塑造良好的社區居住環境,必須先了解社區,Lewin對於 人類行為特質Z描述:「需定一某一時段Z情境」而其中必定受到三因素影響,包括「過去發展經驗」、「現況客觀特性」、「對預期未來Z期望」而本研究針對眷村社區 I■居住環境空間意識特性」Z進行研究,將「社區意識」視為過左發展經驗;將「社區居 住環境滿意」視為現況客觀特性;將「眷村改建需求」視為預期未來之期望,將三者視為 對眷村居住環境空間意識特性影響Z要索主要研究目的如F:1. 眷村居民對於社區意澈認同Z程度2. 眷村居民對於社區居住環境品質滿意Z稈度3. 眷村居民對於眷村改建盅求Z態度與需求4. 運用調查結果分析,依據「眷村居住環境空間意識特性」Z探討,捉岀特殊族群社區更新應注重Z爭項二、文獻冋顧(%1) 特殊族群Z定義由社會學領域中與特殊族群相關研究頗多,而其中以美國菲雪爾(Fischer, Claude)於 1980年代提出「圈內文化論」(Subcultunal Theory)係指一群人具有很多相似补-會與個人 背景的品質,這些人經過一段長時間相處互動的結果,逐漸產生一種相互了解的規範、價 值觀念、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此種相互了解接受的規範與生活方式之統合,稱為「圈內 文化」【2】。

      本研究將生活於其中具有共同圈內文化的群體,稱Z「特殊族群」眷村社區居民特質包括項目:性別、年齡、住戶階級、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籍貫、黨 籍、刀收入、居住人數、房屋權屬、居住時間1) 社區意識「空間意識」Z構成包括有三面向(Lewin) [1],包括「空間概念層次面向」、「意識 機能操作面向」、「行為規範系統面向」【3】1) 「空間概念層次面向」:依序為「邏輻空間」、「認知空間」、「生存空間」、「知覺空間」、「實有空間」,具有隨情境變動逐漸成為較不易2隨情境變動的特性2) 「意識機能操作血向」:由「認知意識」與「狀態意識」所組成,而後者又分為 「情感意識」、「意志意識」(3) 「行為規範系統面向」:由「文化」、「社會」、「性格」組成冃前針對「社區意識」研究的冇渚多說法,現將社區意識Z泄義彙整如(表1),而本研究採用Z定義為:包括地理、心理、行動三概念,意指在某一特定地區內 的居民,彼此皆有認同此區域的歸屬感;並對於同一政策或爭件有全面普及性影響的區 域,脊村社區便具有此一特性表1國內社區意識相關研究Z疋義與觀點彙整农 林瑞欽(1993)社區意識的建構始於個人對於社區的物理與自然環境的知覺,並宇 的互動而產生社會交往的強烈心理連結,更進而個人對社區的朗术 區參與的具體投入之行動徐震(1995)社區意識指居住與某一地區的人對這個地及其鄰人有一種心理上E 即他認為這個社區屬於他的,而他也屬於這個社區的。

      黄富順(1994)Hi社區意識來目於社區居民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服務、共同的有 要、共同的居住環境,而產生的共同意識林镇洋(1998)柯惇貿(1999)社區意識,實為社區透過一個公共開放的過程,討論公共事務,扌 在意識形戌的過程中,培養社區咸員感覺社區一切事務皆與自己戈 極去瞭解、關心、努力;也就是每一社區成員皆能視社區為「共li 社區意識是指社區居民對居住環境所產生的一種歸麼情誼,稱為 構所產生的情感,包括了居民對社區環境的認知程度、對生活週夕 社區組織或活動的參典程度、對鄰里之間的社會盼繫程度等1*資料來源:參考文獻【4】[5]【6】[7]【8】因而「社區意識」係根據1993年Davidson和Cotter針對Hoover市居民做社區意識Z 調查發現,居民的社區意識高低除了和人口統計特徵中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居住時 間以及居住狀況有明顯關聯外;並與下列四項因素密不可分:(1)居民的歸屬感2)對公 共爭務需求認知3)個人可感受影響他人或受他人影響的能力4)情感聯繫程度表2社區意識向度及包含項目表社區意識向度 居民歸匡感1 •地方認同2 •發長信賴公共事務認知個人感受能力3 •事務熟悉1 •發展參輿2•資源運用1 •情感責任2 •熱心自信包含項目身為社區裡的居民是一件很光榮的事 未來三到五年內社區將變得比現在更繁了解社區的缺點及需要改建的地方情感聯繫程度1 •氣氛融洽2 •鄰里題懐社區居民要不計報酬地參典春村發展工 了解並且能夠運用社區內的設施舆資源 社區的事就是所有居民的事 會稽極參與社區內的活動 和鄰居之間關係和諧並且往來熱絡 會關心任何發生在社區內的事件或活動*資料來源:參考文獻【9】、[10](三)社區居住環境居住環境的品質直接影響著居住者的日常生活,研究實際居住環境的品質有助於瞭解居 住環境規劃的現況問題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同時也能分析出當地居民對其居住環境滿意程 度,以供未來規劃設計的參考建議。

      4不研究探討居住環境品質的方式是依據凱文•林區(Kevin Lynch, 1981, ATheory Of Good City Form ) 1所提出的環境品質的五個向度,包括:維生性、感受 性、適當性、可及性、控制性;由各向度所延伸出的乞項居住環境議題,討論出實質規劃 設計與居住環境品質向度的對應關係表3環境品質向度定義說明及包含項目表向度維生性(Vitality)居住環境的支持人類維持基本生存的能 力,有生活空間、生活接能、生理需求1 ■公共空間設備內容2 •基本維生機能等項目,是一種人類內在的協調介於身3 •環境安全狀況墨強能運作輿知覺感受之間.逢到安定4 •健康舒適程度典舒適的環境感受性(Sense )實質環境的形式及其品質提供居住者豊 富的感覺獲驗,藉由長期日常接IS ,筍 繫起時間典空間的團係.成為其感受1 •地方特性2 •社會活動交流程度3 •清楚的空間配置和路]並建立環境典個人感官、文化經驗之價4 ■獨立完整的人性空間值題係適富性(Fit)規峑輿貫際環境需求舆既有環境狀態的1 •配合現有環境條件與?可及性(Access)控制性(Control)融合程度.是活動對既有狀況的改善或加強,必須反應現況,具有調節彈性能力,以供建成環境典其自然、人文環境2 ■與附近建戌環境相互j3,具有多樣性的空間選彳同需求調和發長。

      買質空間由人類生活內容累積而成,生活的內容就是藉由主翌把不同的生活內容串連起來.買質環境應提供聪繫發生 的可能性人有領域界定的內在傾向,常成為人對空間的感受.人也同樣地受到所虛空間1 ■居民方便參與設施,\尋找地點2 •具有暢通無阻的動線3 ■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所f4■能夠就近取得資源(I空避難場所)5 •具有聚集人群惇留的j1 •具有清楚的社區門戶!2 •具有應處的空間權屬1的影誓,進而利用行為呈現其對空間領 或持分)包舍項目擇屋環境考呈交通便利(上班上舉方便)、 環境設施(公共設施完善人情感誘因(附近有親戚朋友)房屋價位(房屋價格便宜)1 在林區(Lynch Kevin, 1981, 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 )—書中,第六章陳述有 關人類集居環境所呈現Z品質向度,除上述Z五項品質外询有二頊,屬於心智的效率 (efficiency )和公平性(justice),此二項Z內容並非單獨存在,遂未納入本研究之/討論 向度5*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1】(四)眷村改建需求在台灣都币Z居住環境發展的過程中,眷村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及時代背景,隨著時代 的變遷以及都山的快速更新,口前都市中老型补區的代名詞,居民之生活品質顯得低落, 脊村特有的老舊連動式的木造房屋及狹窄巷道,更是危及社區安全【12】 [13] o於民國 八十五年二刀五日頒佈「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希望就眷村透過改遷建方式,改善眷 村社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品質並藉以加速達到都市更新的目標。

      表4眷村改建需求向度及包含項口表春村改建需求向度建築特色(建築樣式特別)、其它坪型分配標準保持現狀依階級分配(即階級愈高坪數愈大)春村改建方式喜好住宅形式依住戶人口數(即戶籍人數愈多坪數愈大) 依住戶意願(即依住戶個別需求之坪數) 其它原地改建、遙入國宅、領取輔助款、購置民間成屋(可優惠貸 集合式住宅大樓、公寓(4至5層型式房屋)、透天厝、平房、本研究採用統計分析方法為主,藉由下述研究方法逐項步驟予以說明:(一)調杳範1*1 Z選定:將台南市待村計三十五處2,而以迄今其中十八處未遷改建眷村Z眷戶為研究範1*1,含 計畫中或未進行遷建Z甞村,其分佈於台南山北區、中區、東區、西區、安平區,除安南 區外皆有,位於民國40-50年代該區Z人口聚集Z位置(表5)二)抽樣調查及統計意 義:本研究範1*1之未改建眷村面積及眷戶數之資料【15】【16】,可得知其中具有明顯之差 異性若依據居住密度分類脊村規模,以面積及脊戶數為因變數進行群落分析(Cluster Analysis),其結果可區分為四群:(1)小面積少眷戶、(2)小面積多眷戶、(3)大面積 少脊戶、(4)大血積多眷戶問卷設計採用「Likert-Type」五點量表為問卷Z量測工具,藉以瞭解眷村居民「居住 環境品質滿意程度」與「社區意識認同程度」。

      抽樣調査進行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様法」方式,以眷戶數為母體進行抽様,其抽様統計 意義統計意義:抽樣信心水準違95%,抽樣誤差為0. 06%,抽樣樣本數為194個有效樣 本,抽樣比例為0.048%,冋收比例0. 049%;並以具房屋所有權Z現居住戶為有效様本表5台南市十八處未改建眷村ZUU積、眷戶數及調查抽樣份數規模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