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5603569
  • 上传时间:2021-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作 者:专 业:汉语言文学准考证号:成 绩: 工作单位:完成时间:2013年9月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婚恋诗占了重要比 例,历来是人们为传颂的,其婚恋诗主要写了当时男女的恋爱生活, 相思之苦,以及婚姻生家庭等,有求而不得的懊恼,有爱到浓时的 甜蜜,有婚败受挫的怨女和刚强自爱的女子,也有阻碍婚姻的父母 等等,这些真挚而朴实的感情都一一在诗经中呈现关键词:《诗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婚变不得不说《诗经》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历史长河中的一首 恋歌,其中写恋爱与婚姻的诗占有相当重的比例,朱熹在《诗集传》 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与咏歌, 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 1/3”,为什么婚恋诗在 《诗经》中占这么重的比例呢?因为当时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 力水平还相当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 在外征战,都希望家庭和睦,诗经中的爱情和婚姻也表达了当时人 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当然其中也有婚姻受挫的诗,但这并不影响人们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渴 望在《诗经研究丛刊•第九期》中,王许林将《诗经》中的 婚恋诗分为五种,“一见钟情型”,“忠贞不渝型”,“相思苦恋 型”,“棒打鸳鸯型〃,概括了诗经中所有婚恋诗的类型。

      因为 《诗经》多为民间诗歌,所以《诗经》中的爱情多朴实,自然,奔 放,执着,毫无做作之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特点,越加让我们感 觉 到 其 感 情 真 挚爱情一般都是由思慕开始,或男慕女,或女慕男,《诗经•周 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 差蓿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蓿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有之, 参差苻菜,左右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描写的是一个男子 爱上了一个采苻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 和渴望,全文感情单纯真挚,淡淡的欣喜,加点淡淡哀愁,展现了 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关雎》采用比兴手法,在清浅河上看到水 鸟相依偎,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亲耳 所闻,亲眼所见,而是诗意化的情景,设想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 用钟鼓使她快乐,体现了淳朴而高尚的情感,孔子在《论语•八俏》 中赞 《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秦风•兼葭》同样也是一首男慕女的诗歌,“兼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为伊人,在水一方,溯涸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涸从 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堆”,这首诗与上首不同,呈 现除了一对多情矜持的情人形象,此诗没有直接写男子如何思念恋 人,却只写出作者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焦急,给予读者很大的想 象空间,多次求而不得也恰好体现出了男子对女子的喜爱,以及对 爱情的执着,一对活泼可爱的男女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兼葭》的 意境本身也是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兼葭》这种可见却不可求, 可望却不可及,失望但却不绝望的扑朔迷离的朦胧正是美的最高境 界,表现出了爱情的扑朔迷离,激起我们对爱情的美好追求,方玉 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兼葭》写道:“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 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从,佳者多有余音”此类的追求 诗还有很多,例如《召南•榇有梅》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当爱慕发展成为两情相悦,便有了幽期相约《邺风•静 女》就是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约期相会的生动情景,诗曰:“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蜘踢,静女其变,贻我彤管,彤管有 炜,说烽女美,自牧归英,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此诗用“直陈其事”的写法,写了静女与情人约会并赠情人以信物, 可见当时的爱情还是相对自由的,对女性也没有那么多的约束,《静 女》诗虽短,但格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 淳朴以及他对静女的炽热情感,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爱到浓口寸自然甜蜜无比,两人相约时便开始互赠礼物,以作定 情之物,《卫风•木瓜》就描写了男女相约互赠礼物的情景,“投我 以木瓜,报之以琼堀,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 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投之以琼玖,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诗中男女互赠礼物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古代 经常以瓜果,佩戴之物连接感情,在他们看来,一朵花,一滴水, 一把扇子等等都能表达出深深情意,可以看出那时的爱情都很单纯, 没有现在的功利化,如《郑风•秦清》中的:“维士与女,伊其相 谑,赠之以芍药〃互赠芍药作定情之物牛云震《诗志》评《木 瓜》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 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显然是将己抽象 化的物品看的过实,过于物质化,实际上,作者胸襟高朗开阔,己 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投以木瓜,报以琼堀,恰好体现了当时民风 的淳朴和人们善于感恩的美好品格,也表现出了两人的相爱,想把 最好的留给对方生活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恋爱,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走入婚 姻,首先就是嫁娶事宜,《周南•桃夭》就写出了新人出嫁时对美好 生活的希冀和向往诗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 其家桃之夭夭,有萱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 叶葬葬,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 华,正婚女日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阳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 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简单朴实 的诗歌唱出了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 累累来比喻渴望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诗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 张铺垫,平平淡淡,质 朴却深入人心还有一首《硕人》亦写出了女子出嫁时的盛大婚礼场面,“四匹公 马多雄壮,红绸挂在马嚼旁,羽饰车驾到王宫,大夫无事早退朝, 莫使新人太疲劳由此 也可见新婚时的幸福快乐但观古今,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一个美满的结果,由 于当时处于封建时期,受时代限制,男女婚姻须通过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有首《鄙风•柏舟》曰:“凯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 实维我仪,之死靡它,母也无只!不谅人只!凯彼柏舟,在彼河侧, 髡彼两髦,实维我持,之死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了一 个少女自己找了个结婚对象,却遭母亲反对誓死不屈以维护爱情的 状 况 《廓风•柏舟》反映了《诗经》时代民间婚恋的现实情况:一方 面,人们在政令范围类人享有一定的性爱自由,原有婚俗亦有传 承,另一方面,普遍情况下己是如《齐风•南山》中所说:“娶妻如 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礼教己通过婚俗和 舆论干预生活,所以诗中女子既自行择欢,却又受父母干预,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诗中也表现了青年男女为争取婚恋自由而 产 生 的 反 抗 意 识《诗经》中也有不少写夫妻家庭和睦的诗,《郑风•女曰鸡 鸣》就描绘了一副和乐安详的生活画面,诗曰:“女曰鸡鸣,男曰昧 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戈言加之,与子 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 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知好之,杂佩以报 之诗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了这对夫妻互相警戒,互相尊重, 互相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闻一多在《风诗类钞》 中评此诗曰:“《女曰鸡鸣》,乐新婚也这是首极富情趣的对话 体诗,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 性也隐约而鲜明,诸如此类的诗还有很多就像不是所有的爱情都 是完美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如《女曰鸡鸣》中一样温情缱绻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 个美好的愿望而己《诗经》表现婚 姻不幸的哀歌,为数不少《郸 风•绿衣》中那位“心之忧矣,曷维其己”的妇女,因妾得宠而失 位,无可告诉,只能在痛苦中煎熬这类诗反映的是还维持着婚姻 的形式和夫妻的名义,处于失 宠、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另 一类则表现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 懑不平《卫风•氓》和《郸风•谷风》,充 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 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谷风》中那位妇女初 来夫家时,家境贫困,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其丈夫却 变了心,另有所娶,竟将其起走《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 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

      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 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 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 果断坚决的性格《诗经》的时代是一个战争频仍的时代,于是大 量的男丁就会参军行役,这样就会造成女子承受着劳作和情感的双 重痛苦,这些女子通 过作品表达自己对重逢和以后美满家庭生 活 的渴望《召南-殷其雷》就是描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 重章复叠的形式 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在反覆咏 唱中加深了 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 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 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 念妻子热切地盼望丈夫早日归来诗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 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 下何斯违斯,莫 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毛诗序》 解此诗为“召南之大夫远行 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 劝以义也”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 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 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 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全诗三章,每章的开头 均以雷声起兴这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忽儿在山的南坡,忽儿 在山的旁边,忽儿又到了山的脚下这雷声勾起了她对出门在外的 亲人的忧念:在这恶劣的天气,他却要在外奔波跋涉,怎不叫人牵 肠挂肚!因而诗在起 兴之后发出了 “何斯违斯”的感叹据毛传 与 郑笺,前一 “斯”字指君子,后一 “斯”字 指此地朱熹承袭此 说,释为:“何此君 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 严 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 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 (《诗缉》)从 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 叹之后, 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 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稍事 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 有“振振君子” 的赞叹毛传与郑笺均 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 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振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 这样“振振” 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主人公 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 “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 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 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诸如此类题材的诗歌主要有《周南•卷耳》、《周南•汝 坟》、《召南•草虫》、《召南•殷其雷》、《邺风•雄雉》、《卫 风•有狐》、《王风•君子于役》、《秦风•晨风》、《秦风•小 戎》 和《郑风•风雨》等等。

      例如在《王风?君子于役》中,我们能够 明显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朴实的普通的劳动妇女,“君子于役,不日 不月,曷其有信?鸡栖于桀,口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 无饥渴!”面对着傍晚鸡归:W、牛羊回栏的情形,自然忆起归家 无期、远方行役的丈夫,似乎只能面对着鸡笼牛栏而发呆,不免流 露出悲伤与无奈的心绪,她所能够做的似乎只有希望自己的丈夫 不要饥肠辘辘罢了再如《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 筐嗟我怀人,真彼周行这位思妇在才卷耳的劳动中自然生发 出对自己丈夫的思念,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古语有言“女为悦己者 容”,然而由于自己丈夫的不在身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