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课件.ppt
87页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一、关于《准则》二、《准则》构成三、条文选解一、关于《准则》1.编制背景2.定位3.主要解决的问题4.修订5.新内容1、编制背景•在《威尼斯宪章》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保护经验•参考国外保护经验•2000年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编制,国家文物局推荐2、定位•对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的行业规则•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对保护法规相关条款的专业性阐释•处理有关文物古迹事务时的专业依据3、主要解决的问题•原《准则》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解决以古建筑为主的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如什么是原状、必须保护的原状是什么、可以恢复的原状是什么、原址保护、最小干预等–规定了保护程序:按照六步程序进行保护,完成了从以问题为导向的保护向以价值为导向的保护的转变4、修订(1)修订的必要性(2)修订过程(1)修订的必要性•自2000年以来的主要变化(1)数量的激增三普: 30余万处增长到76万余处国保: 750处增长到4296处世界文化遗产:16项增加至33项(2)新类型的出现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运河、工业/农业/产业遗产、科技遗产、乡土建筑、二十世纪遗产、共享建筑遗产\殖民建筑。
3)活态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以人为本文化多样性历史名城、名镇、名村、文化景观(4)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真实性、完整性–系列遗产–强调管理(监测)(5)强调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惠及民众(6)广泛参与强调文化遗产的公益属性尊重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1)修订的必要性(2)修订过程•2009年开始酝酿•2012年成立了修订工作组•近30次国内、国际研讨会•征求意见:顾问委员、文物管理部门、甲一级资质单位、国际专家5、新内容•类型•价值•概念•合理利用•非物质遗产•广泛参与二、《准则》构成•正文:6章47条•阐释:逐条对应•案例阐释:待编制第一章:总则(1-8)第二章:保护原则(9-15)第三章:保护和管理程序(16-23)第四章:保护措施(24-39)第五章:合理利用(40-45)第六章:附则(46-47)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适用对象第2条:宗旨第3条:价值第4条:程序第5条:研究第6条:利用第7条:从业人员要求第8条:广泛参与第二章:保护原则•第9条:不改变原状•第10条:真实性•第11条:完整性•第12条:最低限度干预•第13条:保护文化传统•第14条: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第15条:防灾减灾第三章: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第16条:六步程序•第17条:调查•第18条:评估•第19条:确定保护等级•第20条:编制规划•第21条:实施规划•第22条:定期评估•第23条:管理第四章:保护措施第24条:保护措施第25条:保养维护及监测第26条:加固第27条:修缮第28条:保护性设施建设第29条:迁建第30条:环境整治第31条:油饰彩画第32条:壁画第33条:彩塑第34条:石刻第35条:考古遗址第36条:近现代建筑第37条:纪念地第38条:文化线路、文化景观、遗产运河第39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第五章:合理利用•第40条:合理利用•第41条:研究•第42条:展示与阐释•第43条:不提倡原址重建•第44条:保持原有功能•第45条:赋予新功能第六章、附则•第46条:新的文物古迹类型•第47条:权属三、条文选解第1条:适用对象•本准则适用对象为文物古迹。
它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中的附属文物;文化景观、 文化线路、 遗产运河等类型的遗产也属于文物古迹的范畴文化景观文化线路Qian Imperial MausoleumKizil Thousand-Buddha Caves Site of Ancient Beiting City, West TempleYumen-pass: Hecang CityAncient City of Jiao RiverBingling Temple Grottoes- Xia TempleXiaohan Ancient Path in Shan CountyAncient City of Gaochang -- Flaming MountainsYumen-passSite of Xuanquanzhi Xingjiao Temple TowerSite of Buddha Subash TempleSite of Suoyang City Site of Ancient Chang‘an City of Han Dynasty, Site of Jiaofang Hall, Weiyang PalaceMaijishan Grottoes 中国申报遗产点中国申报遗产点City of Balasagun (Site of Burana)City of Suyab (Site of Ak-Beshim)City of Nevaket (Site of Krasnaya Rechka)吉国申报遗产点吉国申报遗产点Site of KaramergenSite of OrnekSite of AkyrtasSite of KostobeSite of Aktobe哈国申报遗产点哈国申报遗产点遗产运河:大运河科技遗产:登封天地之中红山指挥部第2条:宗旨•准则的宗旨是对文物古迹实施有效保护。
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及其环境和其他相关要素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有效保护是指为消除或抑制各种危害文物古迹本体及其环境安全的因素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文物古迹的环境既包括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自然环境,也包括相关的人文环境•相关要素包括附属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科技遗产的设备、仪器等西递西递-不可移动文物与活态遗产共存不可移动文物与活态遗产共存第10条:真实性•真实性:是指文物古迹本身的材料、工艺、设计及其环境和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社会等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就是保护这些信息及其来源的真实性与文物古迹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样也是对真实性的保护•真实性包括了外形和设计;材料和材质;用途和功能;传统,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和位置;语言和其它形式的非物质遗产;精神和感觉;其它内外因素•真实性还体现在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不应重建;文物古迹经过修补、修复的部分应当可识别;所有修复工程和过程都应有详细的档案记录和永久的年代标志;文物古迹应原址保护等几个方面第11条:完整性•完整性: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对其价值、价值载体及其环境等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各个要素的完整保护。
文物古迹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各个时代特征、具有价值的物质遗存都应得到尊重第3条、价值•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包含了记忆、情感、教育等内容,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运河等文物古迹还可能涉及相关自然要素的价值第4条、程序•保护必须按照本《准则》规定的程序进行价值评估应置于首位,保护程序的每一步骤都实行专家评审制度第16条:六步程序•文物古迹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分为六步,依次是调查、评估、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等级、制订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文物保护规划、定期检查文物保护规划及其实施情况程序图第9条:不改变原状•不改变原状:是文物古迹保护的要义它意味着真实、完整地保护文物古迹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及其体现这种价值的状态,有效地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环境,并通过保护延续相关的文化传统文物古迹的原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状态 1.实施保护之前的状态; 2.历史上经过修缮、改建、重建后留存的有价值的状态,以及能够体现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 3.局部坍塌、掩埋、变形、错置、支撑,但仍保留原构件和原有结构形制,经过修整后恢复的状态; 4.文物古迹价值中所包涵的原有环境状态; 情况复杂的状态,应经过科学鉴别,确定原状的内容。
由于长期无人管理而出现的污渍秽迹,荒芜堆积,不属于文物古迹原状 历史上多次进行干预后保留至今的各种状态,应详细鉴别论证,确定各个部位和各个构件价值,以确定原状应包含的全部内容 一处文物古迹中保存有若干时期不同的构件和手法时,经过价值论证,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有保存价值的部分都得到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可以包括保存现状和恢复原状两方面内容 必须保存现状的对象有: 1.古遗址,特别是尚留有较多人类活动遗迹的地面遗存 ; 2.文物古迹群体的布局 ; 3.文物古迹群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个单体 ; 4.文物古迹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种构件和工艺手法; 5.独立的和附属于建筑的艺术品的现存状态 ; 6.经过重大自然灾害后遗留下有研究价值的残损状态 ; 7.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损坏后有纪念价值的残损状态 ; 8.没有重大变化的历史环境 可以恢复原状的对象有: 1.坍塌、掩埋、污损、荒芜以前的状态 ; 2.变形、错置、支撑以前的状态; 3.有实物遗存足以证明原状的少量的缺失部分; 4.虽无实物遗存,但经过科学考证和同期同类实物比较,可以确认原状的少量缺失的和改变过的构件; 5.经鉴别论证,去除后代修缮中无保留价值的部分,恢复到一定历史时期的状态 ; 6.能够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历史环境。
第12条:最低限度干预•最低限度干预:应当把干预限制在保证文物古迹安全的程度上为减少对文物古迹的干预,应对文物古迹采取预防性保护第13条:保护文化传统•保护文化传统:当文物古迹与某种文化传统相关联,文物古迹的价值又取决于这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时,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应考虑对这种文化传统的保护第15条:防灾减灾•防灾减灾:及时认识并消除可能引发灾害的危险因素,预防灾害的发生要充分评估各类灾害对文物古迹和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预案,把灾害发生后可能出现的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丽江火灾第25条:保养维护及监测•保养维护及监测:是文物古迹保护的基础保养维护能及时消除影响文物古迹的安全隐患,并保证文物古迹的整洁应制定并落实文物古迹保养制度•监测是认识文物古迹褪变过程及时发现文物古迹安全隐患的基本方法对于无法通过保养维护消除的隐患,应实行连续监测,记录、整理、分析监测数据,作为采取进一步保护措施的依据价值表征:价值所在健康指标及影响因素监测指标和决策依据决策软环境的监测法律、法规、政策区域规划经济形势、土地价格区域旅游开发舆情第28条、保护性设施建设•保护性设施建设:通过附加防护设施保障文物古迹和人员安全。
保护性设施建设是消除造成文物古迹损害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预防性措施,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对文物古迹的直接干预,包括设置保护设施,在遗址上搭建保护棚罩等 •监控用房、文物库房及必要的设备用房等也属于保护性设施它们的建设、改造须依据文物保护规划和专项设计实施,把对文物古迹及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雷峰塔第五章:合理利用•第40条:合理利用•第41条:研究•第42条:展示与阐释•第43条:不提倡原址重建•第44条:保持原有功能•第45条:赋予新功能第40条: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是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内容应根据文物古迹的价值、特征、保存状况、环境条件,综合考虑研究、展示、延续原有功能和赋予文物古迹适宜的当代功能的各种利用方式利用应强调公益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利用第6条、利用•文物古迹的利用必须以文物古迹安全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原则利用必须坚持突出社会效益,不允许为利用而损害文物古迹的价值第42条:展示与阐释•鼓励对文物古迹进行展示,对其价值做出真实、完整、准确的阐释展示应基于对文物古迹全面、深入的研究要避免对文物古迹及相关历史、文化作不准确的表述展示应针对不同背景的群体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和游客服务设施的选址应根据文物保护规划和专项设计进行,须符合文物古迹保护、价值阐释、保证游客安全、对原有环境影响最小等要求。
服务性设施应尽可能远离文物古迹本体展陈、游览设施应统一设计安置2014/10/2076遗址原状展示遗址原状展示保护展示厅保护展示太液池南岸排水设施展窗2014/10/2078标牌和地面标识2014/10/2079宫苑区廊道标识展示2014/10/2080微缩景观整体阐释微缩景观整体阐释构架性阐释和局部场景阐释将已有废弃建筑改造成考古探索中心2014/10/2082冬至祭天礼冬至祭天礼 元日大朝贺元日大朝贺 2014/10/2083实景演出、影视作品、东至祭天、元日大朝贺等形式多样的阐释活动第43条:不提倡原址重建•不提倡原址重建的展示方式考古遗址不应重建鼓励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通过图片、模型、虚拟展示等科技手段和方法对遗址进行展示第45条:赋予新功能•赋予文物古迹新的当代功能必须根据文物古迹的价值和自身特点,确保文物古迹安全和价值不受损害利用必须考虑文物古迹的承受能力,禁止超出文物古迹承受能力的利用•因利用而增加的设施必须是可逆的香港雷生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雷生春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