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docx
6页“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曹 芸(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Summary: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非常重要,因为没有自己亲身体验的知识是空洞的,没有生命价值的Keys:数学教学;学习;体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做中学”的情境,要发挥教师“做中教”的引导和点拨功能本文就怎样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开展数学体验教学入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创设情境来体验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合一”要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射线、线段、角》一课时,可以这样处理:师:金箍棒好神奇!请仔细观察,金箍棒是怎么变的?(课件演示)生:向两边拉长师:也可以说成向两端延伸如果孙悟空不让它停下来,它会向两端——生:继续延伸。
师:也就是向两端无限延伸请看,金箍棒向两端延伸、延伸,延伸出了屏幕,它还在延伸(教师手势作延伸状)想象一下,现在它延伸到了哪里?生:延伸到了教室外面……师:我们可以把金箍棒看作一条线,这一条直直地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有个名字叫直线板书:直线)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生:不能,因为会向两端延伸师:直线的长度是不能量出来的,它的长度是无限的——让我们闭起眼睛想象,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延伸直线、射线和线段是一组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困难选取金箍棒为载体,引出直线、射线和线段,通过金箍棒的“变、变、变……”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感受“无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延伸”的意思学生知道金箍棒能任意变化,用它引出直线,符合“教学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的理念二、感官参与来体验陶行知先生认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数学体验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中获得真知比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时,可以这样处理:师:看看1毫升大约是多少滴播放视频:人在运动后的汗滴;雨伞上滑落的雨滴;打吊针时的液滴;未拧紧的水龙头滴下的水滴……)师:能说说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液体吗?师:一般情况下,1毫升的液体大约10到20滴。
板书:1毫升)师:你的小手能兜住1毫升的液体吗?来,小手伸开对,蜷成一个小碗状教师向3~5个学生手中分别倒入课前准备好的1毫升水)师:兜住喽,让其他同学都看看感受一下,这1毫升水重吗?生:一点都不重接下来,教师将1毫升水或饮料分别倒入小勺里、水瓶里,甚至空的文具盒里,让学生观察1毫升的水在不同器皿中的“变形”师:谁想亲自尝一尝这1毫升的水或饮料,体会一下1毫升喝下去的感觉?师: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升有多少师:能说说你刚才想到了哪些画面吗?如何建立表象?关键是加强感知和体验,教师需要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既有用眼观察,也有用手触摸,还有大口喝水,甚至用舌尖品尝……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1毫升(或升)的水被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呈现,“大小深浅”对比鲜明这种多角度呈现感知对象的方式,使得学生对表象的认识更加立体化课堂上,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梯次进行,联结紧密,张弛有度三、制造冲突来体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经历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内在法则,从知识的源头开始,诱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结论,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真正地理解新知。
例如,强震球老师执教《角的度量》一课,找到了量角器创造的“根”,大胆地退到了原点,还原了量角器设计者的思考轨迹,不断地凸现种种认知冲突,打破学生认知平衡,引导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再创造”的过程先让学生用活动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当得出∠2比∠1大后,紧接着问“那∠2比∠1大多少呢”,学生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10°的小角,通过操作比较出∠2比∠1大一个小角一个一个小角是零散的,操作起来很麻烦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用小角来比非常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起来麻烦的缺点,让这些小角用起来方便些呢?”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下,学生产生了许多有创意的设想:“连起来,拼起来!”教师引导学生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当量到∠3时冲突又产生了:“这多出来的一点点不满这么大的一个小角,到底是多少呢?”引发学生得出“要将每一个小角分得更加小一些”,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和反思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从而去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去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认识数学Reference:侯怀银,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08).作者简介:曹芸,女,1984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方法。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Studying and Activities” Enables Students toLearn Mathematics in ExperienceCao YunAbstract: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self-construction,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is a progressive approach and continuously deepened progress in which students’ own experi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Without their own experience, knowledge is meaningless and valueless. Key words:mathematics;teaching;earning;experience编辑 张珍珍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