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佛教和平传统及其现代价值.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8250358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佛教和平传统及其现代价值   魏道儒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发挥宗教在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方面的作用,不仅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而且也将是前景不可限量的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和平主义传统最悠久、维护和平的思想和实践最丰富佛教的悠久历史,就是维护和平的历史,是沟通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友好文化交往的历史从世界宗教传播历史的范围来考察,佛教称得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典范,反对战争的楷模,保持和平发展的标志佛教的和平主义传统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拟从佛教传播方面谈五点  首先,佛教始终把传教弘法与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联系起来,与沟通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友好文化交往联系起来,与稳定社会、协调人际关系联系起来  佛教无条件地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它的和平主义精神扎根在稳定的基础教义中,并且表现在各个方面佛教把“杀生”列为一切戒律之首,认为杀生是万恶之源在中国历史上,利用佛教基本教义反对杀戮,成为著名传教高僧的自觉行动例如,根据中国佛教史书《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记载,东晋十六国时期,战事频仍,在后赵传教的佛图澄(231—348)大力倡导佛教慈悲、戒杀的教义,并且以此规劝嗜杀成性的后赵统治者。

      当石虎问什么是“佛法”时,他回答“佛法不杀他曾对石虎说,作为“帝王之奉佛”,主要体现在“不为暴虐,不害无辜”方面尽管帝王不能做到绝对不杀生,但是如果“暴虐恣意,杀害非罪”,就是把全部财产都拿出来供养佛法,也免不了“殃祸”佛图澄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后赵统治者的信任,把传播佛教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生产,协调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始终不依靠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威胁和强迫他人信仰佛教,而是主要凭借经典教义中蕴涵的慈悲品质、纯洁情操、精深哲理、高远境界、博大胸怀去感染人,劝导人  弘教传法往往与宗教对话相联系,成为宗教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释伽牟尼开始,就通过与其他宗教信仰者的对话,为其提供精神的需要,通过不附带任何政治、经济条件的纯教义劝导、感化,使其归依佛教这些记载在佛教经典中比比皆是在佛教的对外传播中,从来没有因弘法而发生所谓的宗教战争更为重要的事实是,许多国家和民族信奉佛教,没有受到各种非宗教因素的强迫,而是信徒纯粹出于信仰的原因,主动到佛教中心地区学习佛学,把佛教传播到自己的祖国佛教从印度向中国传播,从中国向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传播,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中国佛教史上,为佛教文化流传做出贡献的,大多是在佛教典籍翻译方面有成就的义学僧人。

      如果没有这些义学僧人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完全会是另一个面貌佛教的和平传播,不但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间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丰富和发展它们自己文化的强大动力  第三,传教弘法与政治干预、经济掠夺和文化殖民等没有任何联系  无论是古代印度佛教向中国以及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传播,还是近代向西方国家和地区传播,没有伴随着起点地区政治观念的输出,经济方面的索取佛教传播的文化色彩最浓厚,是以佛教典籍为主要载体的,与特定宗教信仰相联系的文化传播佛教也没有在流传的地区建立非宗教性的组织机构,或者采取某些方式改变流传地区的社会结构例如,印度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并且中国在唐代就开始取代古印度而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其结果佛教只带来了典籍、教义以及古印度的文化,并没有带来古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以及某个王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没有政治干预、经济掠夺和文化殖民色彩,是佛教传播的显著特征  第四,佛教传播主要依靠信仰者个人的自发行为或分散的地方僧团推动,而不是依靠全国性的机构组织或政府行为推动  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以及中亚各地有佛教信仰的商人、使者、旅行者以及移民后裔,自发地把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他们之间没有强大的组织作后盾,传教弘法完全是个人的自发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在以后的历史过程中,有影响的传教者,绝大多数以其佛学精湛,道德高尚,善于劝导和感化著称一些传教者也善于利用医术、方术和其他技艺辅助传教尽管传教方法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在故土强大组织的支持下传教从中国的僧传中可以看到,许多来中国传教的古印度僧人,有的出身王室,有的是储君,有的是奉国王之命而来但是,这些看似有“政治背景”者,并没有肩负任何政治使命,而是纯粹以传播佛法为己任  第五,佛教的圆融思想有利于消除宗派间的排斥、仇视和争斗,促进不同宗教、不同派别的融合发展这是对佛教固有的和平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佛教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发展演进了两千余年,吸纳和融合了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适应性强,涵盖面广,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宝库同时,佛教每传播到一个地区,总是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在融合中产生有创造性的新思想中国华严宗首先提出的圆融思想,正是这样产生的,并且成为大乘佛教的共识华严宗认为,从表面上看,一切事物都是有差别的,彼此独立的,但是从本质上观察,一切事物又是可以相互融通、相互等同的,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和谐状态。

      华严宗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和谐相处、协调共存作为理想境界,致力于消除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矛盾、对抗和隔阂千余年的历史证明,这种理论和实践,对于化解乃至消除宗教间的仇视、怨恨和争斗,树立宗教和平共处的理念,是有重要意义的  佛教的和平思想、精神与实践,曾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佛教在和平传教方面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为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宗教的传播方式、发展趋势以及宗教间应该建立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世界宗教范围来看,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某些宗教团体凭借组织力量、经济势力甚至政治背景去蒙骗、胁迫人们信教,或进行不对等的所谓宗教对话,或从事非宗教性的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宗教传播也是以和平方式进行,但是与佛教的和平传播有着本质不同可以说,这种传教活动不具有佛教那种稳定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积极社会作用,只会加剧社会矛盾,扩大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隔阂  有人认为,未来世界将从以往的政治、军事冲突和对抗转向文明的冲突和对抗,其中也包括宗教的冲突和对抗按照这种逻辑推理,东西方宗教关系发展的前景,只能是你死我活的无休止争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看清楚了这种论调的荒谬和别有用心  回顾佛教和平传播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佛教有增进不同信仰群体之间沟通、交流和理解,消除彼此矛盾和仇视,避免冲突和对抗的社会作用。

      这些当然不是佛教独有的,在其它宗教中也能发掘出来因此,开发宗教中倡导和平共处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针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开展宗教对话,对于实现宗教界影响世界向和平方面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总之,佛教倡导和平、维护和平的丰富理论和实践,对于人们认识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宗教对话,处理现代宗教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同时也有利于佛教自身的健康发展我们坚信,佛教积极、丰富的和平理念如果成为当今世界各宗教的理论共识和自觉行动,宗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将不可限量  转自《佛缘网》  本栏编辑:重华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