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理科、文科试验班”到“元培学院”.doc
10页从“理科/文科实验班”到“元培学院” ――兼论元培学院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 ● 北大招生网 从“理科(文科)实验班”到“元培学院” ――兼论元培学院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 一、 院系概况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成立于 2007 年 9 月,前身为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 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为了探索 21 世纪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适应 21 世纪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于 2001 年 5 月启动了以 蔡元培先生命名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元培计划元培计划的目的是要探索出一条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适合校情、适合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 培养之路一)元培计划的基本理念及其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学校 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的十六字教学改革方针在北大跨入 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时刻,国家制订了科教兴国战略,发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这 为北京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999 年,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正式启动之际,学校成立了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战略 研究小组,开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尤其是北大长期教 育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半的反复论证,形成了一些基本想法,由教务部在 2001 年香山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其中包括了新世纪北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 理念、新目标、新内容和新模式 作为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负有为民族和国家的强盛培养领军人物责任的综合性研 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能够在各 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专业人才这个任务单靠本科教育完不成,只能在包括本科生 和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大学教育中完成本科教育的任务就是进行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和动手能力的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这样的人才既可以成为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优质生源,也可以成为社会需要的适应面广的创 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有必要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 的专业教育,同时进行学习制度的全面改革,实行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和在教 学计划与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实行导师制和弹性学习年限鉴于固有的由各专 业院系分别进行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与元培计划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实有较大的矛盾,建议 成立一个跨越现有专业院系的本科生教学组织机构。
方案提出后,与会的校院系领导和教师代表对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高度共识学 校将该计划命名为“元培计划”,专门成立了由主管校长牵头的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组 织实施二)元培计划实验班 为了积极稳妥地实践元培计划教育理念,学校决定一方面成立元培计划实验班,在较小的 范围内全面试行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自由选课和自由选择专业为主要内容的本科教育改 革,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逐步进行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北大全面实施新的本科教育方案奠定基础元培计划实验班于 2001 年秋正式成立并招生,由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的专职执行机构负责 日常管理管理机构对元培实验班学生实行四年全程管理,学生按年级分班,每班设有一 至两名专职员,学生按年级不分专业混住 实验班拥有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导师工作委员会前者由本科战略发展研究小组的部分成员 和主要院系主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实验班各专业方向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 后者主要由各院系热心教学改革的资深和知名教授组成,负责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指导06 年开始,设专职导师和高年级导生,对新生进行专门三)元培学院 经过六年的实践,元培计划实验班所实行的新的本科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学校于 2007 年 7 月份作出决定,在元培实验班的基础上成立元培学院,为元培计划改革提 供一个更大的舞台 按照学校的要求,元培学院作为一个独立建制的学院,其基本职能和任务有别于现有的专 业院系一方面,元培学院仍然肩负着探索北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要在元培计划 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作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尖兵,为全校范围的教育改革积累经验、 提供建议;另一方面,元培学院可以看作是北大本科学院的雏形,具备了一定的跨学科组 织专业和跨学科建立课程体系的功能元培学院可以利用其跨院系的自由选课机制,开展 灵活、个性化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方面的探索,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和教育机 会,同时也对增加北大学科多样性、提高北大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实验班对元培理念的实践(一)主要内容 “元培”学生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性的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 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主要制度 安排是:(1)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首 先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 (2)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学生根据自身特点 和兴趣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自由选课,在对自身特点、北大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 养目标以及其他情况有进一步了解后,选择学习的专业领域。
(3)弹性学习年限学生根 据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学习进 度,在 3-6 年内完成学业 (4)导师制学校从各院系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授作为导师, 对学生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5)管理和生活制度上的设计和安排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统一由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管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居住,为不 同专业学生相互交流创造条件 1、实验班的教学计划 实验班开办之初,各院系的教学计划所要求的毕业学分多在 150 学分以上,个别达到 160 多个学分,除了必修课之外,还有相当多的限选课,学生负担相对重,学生选择课程的余 地很小实验班制定了单独的教学计划,将毕业总学分调整为 140 学分左右,取消限选课, 增加任选课,提倡跨学科选课 03 年由教务部主导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四年一次的本科教 学计划修订中 实验班为文、理科学生分别设置了平台课,理科平台课为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文科 为高数、古代语言、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实验班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基础性课程,而不必按照专业的固 定要求来选课,一方面可为选择专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例如理科学生不论是否打算选择数学专业,如果自身能力许可,可以自由 选择理科最高层次的A类高等数学系列课程 实验班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调整自己的选课计划,例如理科学生选了高层次的高等 数学、物理学,经过学习感到吃力,第二学期可改选低层次的课程;文科学生可以根据自 己的兴趣调整选择不同院系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可以较自由的调整所学课程,以便充分发 挥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选课和指导 实验班学生在网上选课时,可以看到全校所有院系的课程情况,并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 和个人兴趣的需要选择这些课程这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元培理念中让学生自由选课的目 标 为了减少自由选课可能会带来的盲目性,增加目的性和科学性,学生在选课前要向导师咨 询导师通常向学生介绍各专业教学计划对课程层次的最低要求、选择某专业要达到的最 低要求以及文理科不同院系对各类课程的不同要求,以便于学生正确选课学生要填写选 课单,通过审批后再到网上选课 对于新生的指导尤其重要新生入校后,马上面临选课,一方面他们面对全校如此多的课 程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新生往往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把握不准,低估了在大学阶段学习生活 中将要面对的困难,在自由选课机制下选课表现得冲动。
例如,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课选 高层次的较多,对多选学分的渴望和对 25 学分限制的不满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不 断总结完善对新生选课的指导和管理新生报到时,每人发一本全校各个院系的教学计划, 一份一年级本学期全校课程表,还有一份附有详细说明和介绍的文、理科的推荐课表在 选课前,开导师咨询会,安排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给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填写选课单 经过导师审批,一般不允许学生选课超过 25 学分,对于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批准其增加选 课学分,最后由高年级同学在计算机房具体指导新生网上选课 3、学生选课情况 六年的实践中发现,元培计划学生的选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低年级通识教育的要求,学生在 1~2 年级多选通选课,经过统计,元培实验班 的学生在两年内大部分完成了通选课的学分,01 级文科生占 83%,理科生占 72%学生通 过通选课的学习,在低年级就对数学及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等学科特点、发展有了初 步了解,有助于选择感兴趣专业 (2)文科学生选课面广而深,大部分学生选了多门外专业基础课,拓宽了专业基础如 01 级文科生选 C 类以上高等数学的占 97%,02 级占 91%,03 级占 81%,这比对文科的一 般要求高一个或二个层次。
(3)理科学生的高等数学及物理学分 A、B、C 三个层次,元培计划学生选的层次往往比 所选专业要求高01 级选高等数学 B 类以上的占 69%,02 级占 77%,03 级占 80%以 01 级和 03 级为例,专业要求 B 类高等数学而选了 A 类的 01 级占 30%,03 级占 4% (4)元培实验班理科学生选了“普通化学”、 “普通生物学”,而在数学、物理、信息等院系 的学生这些课程未列入教学计划,因此实验班理科学生比院系学生拓宽了基础 (5)在低年级通过自由选课和学习,学生逐渐找到了自己有兴趣并且擅长的专业,放弃了 那些自认为喜欢但是通过学习后感到并不喜欢的专业,或者自己虽然喜欢但是没有能力学 好的专业元培计划实验班每个年级大约有 10%的学生进行了文科转理科,理科转文科的 转换大部分学生在确定专业前,完成了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调整二)初步成果 1、元培理念向全校范围辐射元培理念的实践是通过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的方式来实现的一方面元培实验班作为改革 先锋,摸索改革的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在实验班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在全校进 行元培理念的实践实施元培计划以来,学校按照元培计划的基本理念,在招生体制、教 学计划、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1) 实行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
(2)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落实通识教育课程安排,适 当减少毕业总学分数,增加选修课,增加学生选择空间 (3)建设跨学科通选课,为低年 级普遍实行通识教育准备师资和课程 (4)改革全校公共课排课制度,由学生根据不同情 况选择学习时间和教师 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是对按专业招生的改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按照专业进 行,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必须填报某个专业,结果是学生选报专业存在一定困难,学生一 进大学就按专业组织教学,本科教育专业面过窄从 2002 年开始,北京大学 13 个院系率 先实行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把一个院系所有专业以一个类别名称投放给考生,考生 按院系填报志愿,学校按院系录取考生学生被录取后,进入相应院系,先学习通选课以 及这个学科的共同基础课,经过一年、两年或者三年的基础课学习后进行分流,由学生根 据自己的兴趣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专业到 2004 年,除外语类和医学类专业外,全校各院 系都逐步完成了按院系或学科大类招生的改革 与招生改革呼应,2003 年学校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将毕业总学分数由 150 学分压缩到 140 学分以内,取消限选课,增加学生自由选课和选择专业的空间。
为推进通识教育,学校于 2000 年推出了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要求全体本科学生在数学 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5 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