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

52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88969547
  • 上传时间:2024-09-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0.50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ü社会保障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ü社会保障理论基础ü社会保障的历史ü社会保障改革ü社会保障产生的组织基础与技术基础ü社会保障的特征ü社会保障的模式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一 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社会保障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社会保障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病、残障或各种原因导致 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有调节作用社会保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有调节作用 内在稳定器、相机抉择、公平和效率 二二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ü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neo-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代表人物:施穆勒、布伦坦诺•主要主张: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力 量,还在于直接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 能。

      国家应该承担“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国家通过一些公共事业改善国民的生活,比如: 实现社会保险、发展公共教育、改善卫生、实行遗产税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2ü费边主义:费边主义: •代表人物:肖伯纳、韦伯夫妇•主要主张:社会中的贫富收入不宜过分悬殊,贫困不仅是个人事,更是社会的事,因为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部份遭到削弱,势必损害整个有机体的效率,摆脱贫困过上具有人的尊严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必须保证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标准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3ü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 主要主张:一个人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收入效用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应越大因此主张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3ü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英国的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的勒那、萨缪尔森等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效用序数论、最优条件论、补偿原则论、社会福利函数论等主要主张:补偿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 政府的任何政策都会引起市场价格变化, 使得一方得利, 另一方受损, 不符合社会福利最优化目标, 应当通过转移支付, 从受益者那里拿走一部分收入, 给予受损者补偿。

      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 或者补偿了其他成员状况的恶化, 就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4ü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思想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思想 •代表人物:贝弗里奇•一是把建设福利国家作为执政目标, 认为福利国家是工业文明和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产物, 能够在非暴力革命的民主环境下消除贫困, 改善国民福利; 二是提倡劳资合作, 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以实现社会公平; 三是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 由国家提供普遍的高水平的社会福利这些主张比较系统地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石体现在著名的“贝弗里奇计划”中•主要主张:建立社会保险—满足居民的进步需求;社会救济—满足居民的特殊需求;自愿保险—满足较高收入居民的需求并提出六条原则: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原则;保险费标准一致原则;补助必须充分原则;全面和普遍性原则;管理责任统一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5ü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代表人物:凯恩斯•主要主张:造成失业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解决失业、危机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需求,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福利开支;实行税收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7l自由学派l有限理性假说l第三条道路观念l瑞典学派l社会市场经济 三三 社会保障的产生、发展社会保障的产生、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ü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5世纪末世纪末—19世纪世纪80年代)年代) 社会成员的互助行为:遣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待艰厄;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周礼. 大司徒 慈善事业:与宗教联系 社会救济: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 1834年新《济贫法》 l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5世纪末世纪末—19世纪世纪80年代)年代)l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 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其建立收容场所;组织穷人学艺;提倡子女和父母的社会责任;从富裕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l1834年新《济贫法》: 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的行动,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措施,由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此类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ü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标志:1935-1947ü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标志: 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的颁布, 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19世纪70年代ü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 标志: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末90初 2008年 ü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 标志:1948到1979 1.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2.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3.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改革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改革 1.对社会福利提供给的多元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没有充分考虑通过家庭和市场分配的福利,而这两方面一般来说是市民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主要收入来源,因而导致了国家提供的福利项目的急剧膨胀,带来了政府财政危机(参见表1.2)2.把政策重点放在国家如何提供福利及提供什么福利上,对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不够,因而导致了很多福利项目或者治标不治本,或者既没有解决旧问题,反而增添了新问题3.具有浓厚的主观判断色彩或非理论倾向,缺乏一套以严密的实证分析为基础的理论来支撑,尤其是假设社会政策与国家本身的价值中立以及政府的绝对理性,忽视了政府缺陷以及政府寻租行为等问题,带来了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改革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改革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 表表1.2 部分国家社会福利支出比重及其增长率部分国家社会福利支出比重及其增长率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福利支出的年增长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1960-19751975-198019831987瑞典33.58.44.02.41.25丹麦29.09.34.42.00.50挪威27.19.55.1--英国24.95.63.33.42.75德国31.56.71.91.83.00美国217.72.93.63.00日本17.59.78.93.22.75资料来源:OECD Economic Outlook, Dec, 1986 改革的原因改革的原因2表表1.3 1.3 部分国家当前和预计的老龄人口比例部分国家当前和预计的老龄人口比例 1990.0 200020102020 2030 2050中国8.9 10.2 12.0 16.0 21.9 26.1印度6.9 7.5 8.3 10.3 13.1 20.4韩国7.7 10.7 13.9 19.5 25.5 29.8马来西亚5.7 6.5 8.0 11.0 14.5 22.1日本17.3 22.7 29.0 31.4 33.0 34.4经合组织(平均)18.6 20.0 23.2 26.9 30.8 31.3 1.渐进式改革改革缴费办法,增加缴费改革支付办法,减少支出增加社会保障的层次性2.结构性改革社会保障改革的思路与措施社会保障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四四 社会保障的模式社会保障的模式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ü福利国家型福利国家型:: •代表国:瑞典等北欧国家•资金来源:政府与企业、或者国家税收•给付方式:均等给付•覆盖范围:全体国民•资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突出特点:待遇水平高,全民保障公平性较好。

      •缺点:福利病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ü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 •19世纪末,严重的贫困问题使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工会和工会运动发展很快一次大战,由于战争的需要,政府越来越多的干预经济生活二次世界大战,政府为了团结全民参战,急需一个战后重建的纲领来争取民心•1.工党的主张与政治活动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2.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推动了福利经济制度•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二战直接推动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制度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ü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疗保健 •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 工伤保险•4.丧葬补贴•5.产妇保险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ü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疗保健 社会补贴社会补贴•1.住房补贴:地方政府建房廉价出租、给住房津贴•2.儿童津贴:16岁一下人人有份,住校领到19岁,私生子与单亲加发;离婚或者丧父,抚育孩子的母亲领取特别津贴;监护孤儿或者失去照顾儿童的人领取监护津贴•3. 高龄老人补贴:80以上,单身者、已婚妇女也也可,相对少一点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ü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疗保健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1.老年人服务:政府部门与志愿者提供,上门送餐、洗衣、夜间等•2. 儿童服务:政府为托幼与儿童机构提供支持;对儿童帮助和指导•3.残疾人服务:特种住房、特别电视等,安排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特种教育、组织专门的俱乐部、帮助外出旅行等•4.精神病患者:建立训练中心等。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ü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疗保健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1.凡16岁以上公民,收入来源不足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者;失业者在重新找到工作之前;就业者牙科治疗、配眼镜等负不起费用者等;无工作要抚养小孩女性;监禁犯的妻儿;未婚母亲与孩子;无养老金的70岁以上老人、40岁以上盲人与流浪者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ü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服务、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疗保健 、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医疗保健医疗保健•1.公民免费享有(除牙科手术、视力检查和配眼镜处方费,特殊人群免交处方费)一切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初等与中等享有,包括学费、用具、交通等,特殊学校有免费午餐,公立学校有教育基金高等教育有政府津贴,义务教育后没有进行高等教育的人继续享有免费教育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ü投保资助型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险型): •代表国:德国•资金来源:三方负担•给付方式:与缴费相关(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覆盖范围:主要是就业者,其他人给予有限保障•基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管理方式:国家立法和社会自治管理相结合 •私人年金:不发达 德国的社会保障德国的社会保障ü基本组成部分:社会保险与社会照顾ü1.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法定养老保险、专门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强制性、缴费(补贴、救济、短工补贴、坏天气补贴、就业培训与求职费、差旅与国外工作的返家费等)、与促进就业结合 工伤保险:强制,包括范围广泛、职业联合会、实行自治管理 医疗保险:强制双方缴费,社会一致。

      包括:医疗补助、丧葬费、生育补助、家庭补助 护理保险:分宅护理与住院护理:跟从医疗保险原则 德国的社会保障德国的社会保障ü基本组成部分:社会保险与社会照顾ü2.社会照顾: 母亲保护和儿童补贴 住房补贴 社会救济: (1)衣食住行 (2)培训、健康、孕产妇、残疾人、盲人教育、家庭主妇因病不能料理家务、无家可归者、流浪者、罪犯、老人、居住在国外的德国人等 两者模式比较两者模式比较1)从社会保障的目标看,德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资金自主,保障正当的最低收入英国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维持国民的最低生活保障2)从社会保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看,德模式以私人机构为主,社会保险机构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实行自治管理;英国模式则由政府机构来管理,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两者模式比较两者模式比较3)从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看,德国模式主要覆盖于进入劳动就业领域的就业者,缴费劳动者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保险待遇,如在养老免除上,德国养老保险金的计划原则之一就是维持基本生活标准,也就是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水平,要使其能够保证职业生涯中已形成的生活标准继续维持下去,而且也使退休人员及时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英国模式则覆盖于全体居民,实行普遍和强制性原则,在全居民均一标准的情况下,其保险水平相对较低 两者模式比较两者模式比较24)从社会保险金的给付来看,德国模式规定给付与投保人的收入所得相关,且需经过资产调查,以帮助低收入者和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基本生活如在养老金的计发上,要与工资、激费持钩,即缴纳养老保险费及以后支付的养老金高低原则上依据投保人的工资而定英国模式则实行均等给付的原则,而且不需要经资产调查 两者模式比较两者模式比较25)从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来看,德国模式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社会保险金只有依法缴纳保险费后才可享受,体现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英国模式则来源于政府基金和国家税收,属于全民福利的性质,为境内的全体居民提供,如关于普遍年金(universal pension)的享受,规定只要达到一定年龄且居住在该国的国民均可领取,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2ü国家保险型国家保险型:: •代表国:前苏联、朝鲜•主要特点: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社会公平为目的•覆盖范围:全体国民•待遇水平:与劳动贡献挂钩ü储蓄保险型储蓄保险型:: •代表国:新加坡、智利•资金来源:个人缴费或者个人和企业共同缴费。

      •特点:强调自我保障•优点:避免“福利病”,具有激励作用•缺点: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公平性较差 不同类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不同类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ü公平性公平性 保障范围、待遇、过程ü社会化社会化 制度的开放性;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和监督社会化ü福利性福利性ü法制规范性法制规范性ü刚性刚性 四四 社会保障的基础社会保障的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的组织基础社会保障制度的组织基础ü组织基础:互助组织组织基础:互助组织 产生于17世纪末,产业工人抵御风险创立的基金会组织 e.g.19世纪英国友谊社、工会俱乐部 我国1937年上海人力车夫组织经验:经验: 1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方式 2.创造了多种管理形式:行业组成的互助会、地区组成 的互助会、职业组成的互助会、项目组成的互助会 3. 互助组织的互助项目,疾病、失业、老年、工伤等为 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4.以缴费为特征,为社会保险的三方负担机制提供了据 15世纪海上保险世纪海上保险 17世纪火险世纪火险 18世纪寿险世纪寿险ü技术基础:商业保险(精算技术)技术基础:商业保险(精算技术)社会保障制度的技术基础社会保障制度的技术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社会保障制度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ü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ü目的不同目的不同ü作用和对象不同作用和对象不同ü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ü管理体制不同管理体制不同ü保障水平不同保障水平不同ü立法范畴不立法范畴不同同 六六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51年颁布的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险条例》》;;53年重大修改,此后相继完善。

      年重大修改,此后相继完善 待遇项目:待遇项目: 筹资机制:筹资机制: 统筹机制:统筹机制:•69年年《《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 管理机构取消管理机构取消  企业直接支付企业直接支付劳动保险基金支付劳动保险基金支付负伤待遇1.因公负伤: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费与路费、全额工资非因公负伤(连续六个月以上):救济费残废待遇 1.因公负伤致残:抚恤费或补助费2.因病或非因公致残:救济费疾病待遇1.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普通药费2.病伤假期工资(医疗期连续6个月以内)1.本人负担贵重药费、住院膳食及就医路费有困难:酌情补助 2.疾病救济费(医疗期连续6个月以上)死亡待遇丧葬费(仅限因公死亡)1.抚恤费(因公死亡和因公全残后死亡)2.丧葬补助费和救济费(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及全残后死亡)养老待遇照发工资(已符合推行养老条件但仍被企业留用,1958年取消)1.退休养老补助 2.在职养老补助费(1958年取消)生育待遇1.产假工资 2检查费等生育补助费供养亲属待遇1.免费诊疗,并负担一半手术费好普通药费 2.丧葬费(因公死亡和因公全残后死亡)1.抚恤费或救济费 2.丧葬补助费 3.生育补助费 劳动保险的筹资机制劳动保险的筹资机制工资总额的3%劳动保险总基金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三个月起 70%劳动保险基金基层工会头两个月30% 劳动保险的统筹机制劳动保险的统筹机制劳动保险基金劳动保险总基金劳动保险调剂金中华全国总工会省、市产业工会基层工会余额调剂调剂余额每年每月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ü恢复恢复 1978年《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年《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04号文件)号文件)特征 福利实物化 待遇平均化 配置命令化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背景•1986年前后——拍板•合同制工人——预演•93-94——方案•“85”后——实施•97、98、99后——五大险种齐全ü改革改革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年《失业保险条例》;》;199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3《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1999《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2000年辽宁视点、年辽宁视点、2004年东三省年东三省视点、视点、2005年年38号文件、号文件、2009年医改年医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渐进式改革、缺乏制度•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存在结构性缺陷•立法滞后、责任模糊ü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评述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评述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增长优先与低福利政策取向•覆盖率低,普惠性差,不公平现象突出•就业收入关联,与公民权联系不紧密•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拉大为改革带来挑战ü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整发展理念、将经济增长转化为国民福利,遵循公平、正义、共享的原则•健全制度,扩大开支•理性选择制度ü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展望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展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