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关注寒门学子上北大:“教育扶贫”不能治本.docx
3页媒体关注寒门学子上北大:“教育扶贫”不能治本寒门学子上北大更应当关注什么 重点院校中的农村生源比例是否增长?假如增长了,增长的缘由又是什么?不同地区之间教化水平的差距是否在缩小,教化不公的现状是否得到了改善?这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 北京高校等高校接连开学据报道,今年北京高校共录用4380名来自全国各地及数十个国家的本科新生,其中农村学生700余人,为近年来最多其中,校本部共录用农村考生500人,占比为16.3%,接着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贫困地区专项招生安排、筑梦安排等政策的实施,加大了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录用对贫困地区以及农村地区考生的倾斜力度今年,通过筑梦安排,北大共录用了131名考生,其中118人为线下加分考生,几乎是去年的两倍通过贫困地区专项安排,北大校本部共录用192人,人数也创新高 据统计,1978年到11018年的20年里,北大校内内来自农村的学生接近三成。
进入21世纪之后,农村生源比例下滑得很厉害,2000年至2022年,北大农村生源比例仅为10%左右,虽然今年这一比例上涨至20%左右,却离志向水平还有距离 近20年来,我国教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校录用率不断提高,上高校的机会更多了,进入高校的象牙塔越来越简单,但是,农村学生争夺名校这类优质资源的竞争力下降了他们更多只能考上一些二本、三本乃至专科学校,上重点高校、名牌高校,攀上象牙塔的顶端越来越难 而北大农村生源比例之所以能够在几年时间内快速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主要还是因为2022年以来一系列倾斜政策的实施,而并不是因为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教化资源安排的均衡和教化水平差距的缩小 姑且将这种政策倾斜称之为教化扶贫教化扶贫针对寒门上名校难的现实问题,致力于推动教化公允和畅通阶层流淌渠道,让更多的寒门学子进入北大等重点院校,帮助他们变更命运,实现人生幻想 但教化扶贫更像是基础教化不公背景下的一个补救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缩小区域教化资源安排不均和教化水平差距拉大的现实在扶贫的同时,更要着力改善城乡基础教化之间的巨大差距 北京高校、清华高校因为其特别的地位,其农村生源的比例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每年都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在此之外,重点院校中的农村生源比例是否增长?假如增长了,增长的缘由又是什么?不同地区之间教化水平的差距是否在缩小,教化不公的现状是否得到了改善?这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通过政策倾斜让一小部分农村学生上名校,只是起先寒门学子进入高校后,他们所能得到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资源支持也比较脆弱,今后在学业、综合素养发展以及生活方面或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关注寒门学子进入名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辅以肯定的制度支配,赐予他们更多帮助同样重要李一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