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一个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doc
4页甘肃一个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提起大熊猫,人们都会想到四川和陕西 然而,在中国, 甘肃是一个重要的大熊猫生存地甘肃大熊猫栖息地主要部分属于岷山山系岷山位于四 川省的北部,绵延川、甘两省边境,为长江、黄河间的分水 岭,岷江、嘉陵江源地这条山脉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大熊 猫总数的一半早在1963年,甘肃省就划定了让水河流域约40平方公里为大熊猫、金丝猴保护区,由文县林业部门管理1 978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成立,这是甘肃真正意义上第 一个以大熊猫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白水江保护区的区域 在岷山东端摩天岭北坡的山地中是岷山山系大熊猫分布最 密集的地区,是亚热带山地一个珍贵的生物基因库,具有很 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甘肃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大熊猫生存地白水江分布区是甘肃省最主要的大熊猫分布区,其主体 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白水江区内山体主要由元古界碧口群 地层组成,其次为中泥盆统和石炭系,还有少量岩浆岩体 地质构造上正当昆仑一秦岭地槽区的秦岭褶皱系和滇藏地 槽区的松潘一甘孜褶皱系的交接带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相对落差大地表破碎,山高涧深,人迹难至,是野生动植 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避难所这里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更是 具有国际意义的以保护抢救和研究大熊猫为主的生物多样 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同时是我国面积最大,建立最早的大 熊猫保护区,是岷山山系自然保护区群中的重要一员。
从植物区系研究领域讲,由于白水江流域与横断山区和 秦岭山脉的植物区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被认为是北半球 许多重要类群的发源地或者分化中心,是我国种子植物最丰 富、最集中、面积最大、原始状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这里 生长9种大熊猫可食用的竹子,面积达6 0 0多平方公里, 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大熊猫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保障从气候过渡性的角度讲,甘肃大熊猫分布区地处秦岭山 系与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而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 界线,由此形成了由山底向山岭、 北坡和南坡不同的小气候, 孕育出了由北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不同的动植物类群,为 研究甘肃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提供了引起世界关注的地域 性的特殊场所与其他保护区相比,白水江保护区不仅地理位置、气候属过渡性,而且生物多样性丰富、面积最大、社区人口最多、 保护资源压力最大更显著的是在大熊猫栖息地,特别是在 大熊猫食物基地和昆虫分类研究领域处在国内同类研究的 领先水平甘肃大熊猫生存现状据历年来进行的甘肃大熊猫调查,大熊猫喜欢在2 0 0 0- 2 8 0 0米的海拔区段、上部坡位、阳坡和半阳坡(西 北、南、和西南坡向)、上层乔木郁闭度0.5以上,竹种 主要为缺苞箭竹、华西箭竹、青川箭竹和龙头竹、竹子盖度 中等(50%)以上、竹子生长状况良好的原始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活动,这是大熊猫在甘肃的最适生境。
构成甘肃大熊猫食物基地的5种竹子分布面积为19 1 9.56平方公里,缺苞箭竹和华西箭竹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76.4%,这两种竹是大熊猫主要的食物源华西箭竹是 白龙江上游分布区大熊猫食用的惟一竹种,它的生长状况关 系到栖息地内12只大熊猫的生存据考察研究华西箭竹目 前生长旺盛,资源量丰富,白龙江上游分布区大熊猫栖息的 森林环境正在逐步改善生活在白水江保护区的100多只 大熊猫是以缺苞箭竹、青川箭竹、龙头竹、糙花箭竹为主要 食物的,竹类资源十分丰厚,竹子各种群发育旺盛,植被原始状态保存完好,是极为理想的大熊猫栖息地如不计算各竹林因动物采食利用、破坏消耗、人为和自 然的影响以及每年的发笋数、生产量和死亡量,而将各竹林 种群,看作是一个动态相对稳定的群体,现有竹林总蕴藏量 为5 3 7,4 5 8吨,如1/5供大熊猫采食利用,并按每 只成体大熊猫每天消耗鲜竹30公斤计,可供9816只大 熊猫常年采食利用目前,甘肃已建立的大熊猫保护区,以及即将建立的甘 肃博峪自然保护区,从总体框架上完成了对甘肃大熊猫栖息 地实施科学保护的总体布局规划,它的实现将使甘肃大熊猫 主要栖息地白水江分布区和博峪、插岗、阿夏、多儿等分布 区,与四川的勿角、王朗、九寨沟分布区连成一片,使甘肃 的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置于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 管理之中,从而成为中国更重要的一块大熊猫生存地。
最终 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西北地区的植被和生态恢复提 供科学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