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题型专练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1).docx
6页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一)(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47分)22.(5分)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称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B__.A.此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B.此实验需要遮光片的宽度d尽量小些C.此实验需要满足条件:M远大于mD.此实验需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尽量小些(2)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1.020__cm;(3)请用M、m、d、s、ΔtA、ΔtB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动摩擦因数μ=__-__.【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所以A错误;利用光电门来测量瞬时速度,遮光片的宽度d越小,测的瞬时速度的误差越小,所以B正确;实验原理中,可以利用整体法来求解加速度,所以不需要满足条件:M远大于m,则C错误;在数据处理时,加速度为a=,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越大,实验误差越小,所以此实验需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尽量大些好,则D错误;故选B.(2)游标卡尺读数为:主尺读数+游标尺读数=1 cm+4×0.05 mm=1.020 cm.(3)利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有物块经过A点速度为vA=物块经过B点速度为vB=由运动学规律可得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μMg=(m+M)a联立解得μ=-.23.(10分)太空探测器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由太阳能电池板给它提供能源.光明中学物理实验室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当有光照射它时(作为电源),其路端电压与总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甲中的曲线①所示;若没有光照射它时,相当于一个只有电阻的电学器件,无电动势.物理实验探究小组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方法,探究该太阳能电池板在没有光照射时的伏安特性曲线,利用电压表(内阻约3 kΩ)、电流表(内阻约100 Ω)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甲中曲线②所示.(1)分析曲线②可知,该电池板作为电阻器件时的阻值随通过电流的增大而__减小__(填“增大”或“减小”),若所设计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应将图乙中电压表另一端a接在__b__点(填“b”或“c”);(2)图乙电路中a端接好后还少接了一根导线,请在图乙中画出;(3)分析曲线①可知,该电池板作为电源时的电动势约为__2.75__V,若把它与阻值为1 kΩ的定值电阻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在有光照射的情况下,该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约为__65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2)见解析图【解析】 (1)U-I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由图象可知,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由图线②可知,无光照时太阳能电池板的阻值远大于电流表内阻,所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即a端接b点.(2)描绘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即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接法,故应该将滑动变阻器右端与电源正极用导线相连,如图1所示.(3)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动势由图线①与纵轴的交点直接读出,即2.75 V;在题图甲中作1 kΩ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③如图2所示,图线③与图线①的交点即电路的工作点,其坐标为(1.80,1.80),电池板的效率η=×100%=×100%=×100%=×100%≈65%.24.(12分)2020年中国打造的迄今为止世界最高最大的打桩船——“三航桩20号”横空出世.打桩船是海上风电场、跨海大桥、港口码头等海洋工程建设的重要装备,其工作原理等效简化图如图所示.质量为M=200t的桩竖直放置,质量为m=50t的打桩锤从离桩上端h=1.25 m处由静止释放,下落后垂直打在桩上,打桩锤与桩作用时间极短,然后二者以相同速度一起向下运动直到停止.桩向下运动过程中的阻力与进入深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k未知),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打桩锤击中桩后二者一起向下运动的速度;(2)若第一次打桩后,桩向下运动的距离为x1=0.4 m,求比例系数k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1 m/s (2)1.4×107 N/m【解析】 (1)对打桩锤下落h=1.25 m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mv2解得v=5 m/s打桩锤与桩作用时间极短,外力远小于内力,外力可以忽略,相互作用过程动量守恒,则有mv=(m+M)v1解得v1=1 m/s.(2)设桩向下运动过程中的阻力与进入深度关系为Ff=kx则第一次击打后,根据动能定理有(M+m)gx1-(0+kx1)x1=0-(M+m)v解得k=1.4×107 N/m.25.(20分)某种回旋加速器的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图中粗黑线段为两个正对的带电极板,两个极板的板面中部各有一狭缝(沿OP方向的狭长区域),带电粒子可通过狭缝穿越极板(如图乙所示),板间电势差恒定为U(下极板电势高于上极板电势,且极板间只有电场).两细虚线间(除开两极板之间的区域)既无电场也无磁场;其他部分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在贴近下极板缝隙的离子源S中产生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离子,由静止开始被电场加速,经狭缝中的O点进入磁场区域,O点到极板右端的距离为D,到出射孔P的距离为4D,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可以在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调节,离子从离子源上方的O点射入磁场区域,最终只能从出射孔P射出.假设离子打到器壁或离子源外壁则立即被吸收.忽略相对论效应,不计离子重力.求:(1)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2)调节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时,离子能从P点射出,计算此时离子从P点射出时的动能.(3)若将磁感应强度在范围内调节,写出离子能从P点射出时该范围内磁感应强度B所有的可能值.【答案】 (1) (2)49qU (3)B=(其中35<k<99,且k取整数)【解析】 (1)设离子在电场中加速一次从O点射入磁场时的速率为v,则qU=mv2设离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则qvB=若离子从O点射出后只运动半个圆周即从孔P射出,有r=2D此时磁感应强度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Bmin=.(2)离子在电场中经过一次加速后,由动能定理可得qU=mv解得v1=加速一次后离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1,有qv1B=解得r1==故离子从磁场中偏转后再次进入电场减速,至下极板速度为零,然后反向加速,如图为离子运动的轨迹示意图在距离O点的水平距离为4r1=处加速的离子离开电场经磁场偏转后会再次回到该点加速,直至最后从P点离开磁场,则由几何关系可知,最后一次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由qv2B1=联立解得离子从孔P射出时的动能为Ek=mv=49qU.(3)当<B<时,根据qvB=可得<r2<设离子绕过两极板右端后加速次数为k,则此时离子运动半径为r2,离子从孔P射出时满足4r2+2r2=4D又因为<r2<可知35<k<99联立以上方程可得B=其中35<k<99,且k取整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