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探索和中考复习建议.ppt
24页1,天心区教师进修学校,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和中考复习建议,2,一、中考数学命题趋势,1. 重视归纳梳理,突出“双基”要求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石,中考试卷中来源于课本的基础题占大多数,往往把课本例题、习题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作适当地调换和引申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钻研课本,“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3,2. 注重数学应用,突出自主探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目标中考数学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设计各种开放性考题,让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自主探索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各种实际应用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4,3. 注重思维过程,突出“能力”考查,数学思维能力和终身发展应具备的一般能力,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在现代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信息社会中更显出它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数学中引导学生休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研究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进步与发展。
5,中考命题的新特点和主旋律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一方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渗透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并且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我们关注它,研究它,以此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切实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解题,更要学会思考和质疑,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还要关注社会生活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6,二、中考数学复习建议,(一)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7,备考复习要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复习,首先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教师要在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思想后结合实际,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重点,使整个复习教学符合新的命题方向,更加有效8,学生培养目标的修改,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9,数与代数 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1.明确几个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2.增加几个具体的内容: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不要求应用.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通过具体例子在探索二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学会利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表达式表示成:y=a(x-h)2+k的形式,从而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和对称轴。
不要求推导、记忆一般的公式 3.减少了部分内容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10,图形与几何 主要内容的修改,1. 明确了9条基本事实.但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不再作为基本事实,而作为定理加以证明. (基本事实: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间直线段最短.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⑧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⑨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他命题. 3. 对于“证明”,强调证明除了用简化了的三段论证表达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符合学生思维过程的表达形式. 4. 删去了一些内容: 有关等腰梯形的内容.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视点、视角、盲区等(降低了关于视图与投影的要求).,11,统计与概率的修改 第三学段与《标准》相比,强调了对“随机”的体会.比如,增加了“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在第三学段,学生通过列出简单随机现象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来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概率.,12,(二)仔细分析《考试说明》的要求,考试说明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所确定的知识的内容的广度与难度的对命题工作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因而,务必理解与掌握考试说明。
13,试卷结构和考试形式,14,(三)掌握中考数学的复习方法,1. 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2. 结合课标,认真钻研新教材3. 训练思维,发展能力,15,4. 教会学生备考,(1)教会学生思考 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2)精选精练反思提高3)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16,5. 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其次,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最后,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做到事半功倍17,(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分阶段安排好复习,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的数学复习通常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培养兴趣 2.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丰富题型,训练思维 3.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提高应考素质18,1.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培养兴趣,第一阶段复习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时期,应按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的全部内容归纳成: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三角形和四边形、锐角三角函数及其应用、圆、统计初步。
选定一本好的复习资料作为主复习书,同时教师还要参考其它资料、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复习课19,(五)其它需要注意的问题,1. 建造知识仓库,构筑知识网络,2. 关注身边数学,培养应用意识,3. 注重思维训练,提升创新意识,4.夯实解题基本功5.不依靠题海取胜,要注重题目的 质量和处理水平20,6.突破一个“老大难”问题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1)速度 (2)计算 (3)表达7.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8.结合实际,了解学生,分类指导9.要把提高数学能力与培养数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21,学生培养目标的修改,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2,数与代数 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1.明确几个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2.增加几个具体的内容: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不要求应用.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通过具体例子在探索二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学会利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表达式表示成:y=a(x-h)2+k的形式,从而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和对称轴。
不要求推导、记忆一般的公式 3.减少了部分内容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23,图形与几何 主要内容的修改,1. 明确了9条基本事实.但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不再作为基本事实,而作为定理加以证明. (基本事实: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间直线段最短.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⑧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⑨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他命题. 3. 对于“证明”,强调证明除了用简化了的三段论证表达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符合学生思维过程的表达形式. 4. 删去了一些内容: 有关等腰梯形的内容.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视点、视角、盲区等(降低了关于视图与投影的要求).,24,统计与概率 的修改 第三学段与《标准》相比,强调了对“随机”的体会.比如,增加了“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在第三学段,学生通过列出简单随机现象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来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