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心理学:第五节 情绪发展.ppt
31页第五节 情绪发展,幼儿的情绪,请你先考虑一个令你兴奋的场景,然后我们问你:“你现在感觉如何?”你会怎么回答?你可能会告诉我们你的心境,这就是此时你所体验到的情绪 右边的宝宝情结绪如何呢?,情绪是如何发展的,交流与表达是孩子的本能,也是孩子的权利忧伤的父母,快乐的父母,愤怒的父母,或者,沉默的父母,将带给孩子什么怎样的童年,又预示着怎样的人生?,四种基本情绪,右边的四个表情分别表达了人们常有的四种情绪,你来猜猜看,分别是哪一张代表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 A B C D,情绪概述,何谓情绪:情绪是人们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喜怒哀乐是人们表现情绪的形式,利用这些方式要以表达当前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也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情绪的意义:机能主义者将情绪视为认知过程、社会行为甚至身体健康的中心动力情绪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直接影响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进而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情绪的四种成分,情境刺激 身体生化神经状态 表情 情绪体验知觉基本情绪理论,神经生理理论:在人脑干与边缘系统之间有两个像杏仁状的神经核,是产生激情的源泉,在额叶大脑皮层的前方有调节杏仁核冲动的部位,这一两部分合称“情绪中枢”。
婴儿出生时就会表示痛苦、厌恶、微笑,这些是在神经系统和脑中预置的先性情绪反应情绪认知理论:随着婴儿的发育,会逐渐采用别人的观点,并对事情进行分析和归因,这些认知过程会影响婴儿的情绪生物社会理论:随着婴儿的快速生长,当他进入社会化进程中时,情绪信号不仅代表生理需要是否满足,也表达了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比如一个既不饿也不疼也没有尿湿的婴儿,不乖不高兴,他需要什么?,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哭叫和笑:当婴儿感到不满足和不舒服时,会哭闹初生的婴儿会自发地微笑,不过那还称不上是“社会性”的微笑警觉和恐惧:新生婴儿已会对新异刺激表示兴趣和惊奇对身体失去支持或强烈的感官刺激感到恐惧陌生人焦虑:婴儿612个月时看到陌生人时会变得“严肃”和害怕抗议分离:612个月已对与母亲的分离感到焦虑,2岁-3岁时,环境的变化(如入托、入幼)会使孩子对分离感到十分抗拒和关注婴儿情绪发生的时间、诱因和情绪表现,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的发展,(见儿童发展P570)06个月:高兴、恼怒、悲伤、害怕四种情绪出现,能对成人的情绪作出回应12个月:发展愤怒和恐惧,安全保障,躲避刺激,社会参照发展1-2岁:自我意识情绪发展,可以表达情绪,移情反应出现。
36岁:能够采取积极行为和认知策略进行自我控制理解因果关系,表达情绪进一步准确复杂,移情反应更深思熟虑712岁:自我控制策略多元,能根据环境调节情绪,情绪表达规则一致化解释他人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移情增加同理心的发展关于移情能力,洞察不同情绪从他人视角看问题理解别人情绪状态共同感受,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父母和同龄人的痛苦会逐步内化为个人的痛苦情绪消极的孩子在控制情绪、移情、分享情绪、关心他人方面都有所欠缺情绪表达对人格的影响,当一个人学会感受到自己真正情感需求,并能够处理和用语言表达时,他的情感迈向成熟父母或心理医生帮助有表达障碍的人学会表达感受,会令他觉得被了解、被接纳,恰好的挫折-自体心理学理论中的儿童成长解释,夸大的自体-镜像移情,母亲理想化自体-理想化移情,父亲另我自体-另我移情,同伴幼儿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神入-提供给他合适的合理的满足恰恰好的挫折则是孩子学习自我调整及忍耐的机会自我调节的方式,对情绪唤起的抑制对情绪唤起的增强对情绪唤起的维持,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出生头几个月:需要照料者抱到肩头、拍打、轻语等,帮助其调节情绪4个月:转移注意力以摆脱不快乐一岁:接近或逃避各种刺激从而有效调节情绪。
二岁:用言语描述情绪,但不善于用言语自我安慰三到六岁:多策略调整情绪,模仿父母(或照料者)处理情绪的方式情绪的自我调节,学习情绪规则:哪些情绪可以表达,哪些情绪不可能表达这与社会文化有关如何学习:模仿,认知应对不良情绪的策略:转移注意力想象美好结果妈妈去给我买礼物,一会儿就回来)重新解释事件(妈妈打我是为了我好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表达良好情绪的五种表现,有自发的内驱力,会主动做事和主动学习能够抑制个人冲动,控制个人情绪,会宽容和忍耐,尊重别人能够遵守纪律,善于与人合作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够正确估量别人有同情心,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能团结他人情绪训练游戏-我请妈妈吃蛋糕,准备好吃蛋糕必需的用品,如小叉子、小碟子,还有已切好的小块蛋糕父母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宝宝来让宝宝拿一小碟蛋糕,用小叉把蛋糕送进妈妈的嘴里宝宝可能做得不太好,掉了蛋糕或弄脏了妈妈的脸,妈妈别自己动手,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请宝宝来帮自己擦吃完了蛋糕,别忘了亲亲宝宝哦可以调换对象,比如请爷爷,请奶奶,请爸爸等情绪训练游戏-搭火车,这是一个多人玩耍的游戏请一个大人做火车头,后面串一串小尾巴火车头双手叉腰,小朋友们依序排排站,然后伸直双手,打直双臂,将手搭在前一个玩伴的肩上或腰上。
呜!当汽笛一响起,当火车头的爸爸要以右手或左手做出拉汽笛的动作,然后开始小步往前跑,下令身后的小朋友跟着走火车可以一边走一边唱歌,每唱完一道歌就换另一个小朋友当火车头也就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当火车头的机会备注:可以设置一名调度员选择小朋友都会唱的歌情绪训练游戏-下次再来买,宝宝见到好玩的东西立即就要拿到手里,据为己有,有好吃的就要一次吃完如果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他会怎么样?可能会成为一个任性、不讲道理、凡事不能忍耐和等待的孩子试试对他说:“下次再来买下周再来买可以把“一周只买一次玩具”、“一次只吃五块饼干”做为家庭规则有的宝宝并不买帐,大人要保持理智,平静而坚决地拒绝他的要求宝宝发现哭闹并不会给他带来“利益”,会越来越遵守规则的若宝宝表现不错,可以表场一下训练幼儿延迟满足我们来玩角色扮演,活动步骤如下由讲师讲解“延迟满足”的概念两人一组,一人扮妈妈/爸爸,一人扮孩子创造情节:孩子吵着非要吃什么;非买什么;非要看很久电视;不吃青菜爸爸/妈妈想办法来训练孩子延迟满足情绪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我们先复习一下埃里克森对此阶段人格发展的描述吧:1-3岁:自主感对羞怯感:这一时期,孩子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第一个反抗期出现父母要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孩子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在这一时期,倘若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自我意识情绪,人类更高级(次生,2岁)的情绪,包括内疚、尴尬、愧疚、妒忌、和骄傲自我意识情绪总是与自我评价相联系幼儿自我评价则常常与父母的评价紧密联系,即儿童在成功时表现出的骄傲和在失败时表现出羞愧的程度很大部分取决于母亲对他们成绩的反应那些更关注其消极表现,在儿童失败时给予严厉指责的母亲,其子女在失败后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羞愧,却很少在成功后感到骄傲丢脸的感觉(羞愧),正常的丢脸感觉:想要别人的称赞,同时害怕会得不到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病态的丢脸感觉:广泛地对自己的各种感受觉得丢脸,严重退缩和隔绝这是情感长期被忽略和被伤害的结果情绪表达障碍,羞于求助。
羞于表达亲密受到困扰时,用粗话、咒骂来处理沟通用沉默来防卫用激烈的别人难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感觉丢脸而退缩之案例,来访者:小A,高二学生对与心理医生会谈时充满抗拒家庭战争声称不在意父母制造各种问题七岁时,父亲暴打他们母子,并把他们赶出家门,母子在公园里坐到天亮,当时是夏天,下雨,母亲受伤,感到很冷逃避情感联系,极易愤怒医生所做,镜像移情,理想化移情,帮助他体验其感受,转化他的愤怒情绪儿童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怕黑、怕妖怪、怕小动物、怕某一类人等过分羞怯分离焦虑说法很轻,胆子很小过多的攻击行为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爱生闷气幼儿抑郁,青少年的心理挣扎,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来看,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在三个自我(现实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之间建立相对平衡、相对和谐的关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自我认同感(认同感危机),青少年会有无所适从的挫折感受而过于在意别人对其印象的青少年,会在各种选择中举棋不定,难于从过度在意自己的禁锢中走出(认同感涣散)青少年如何寻求认同对象,通过与家人的关系如老大严肃认真、老二则随意大胆通过身份的表征如车子、发型、外套、滑板、音响等模仿大人。
喜欢去尝试“禁忌的快乐”,如抽烟、喝酒、婚前性行为等叛逆行为叛逆来自想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的欲望他人的看法通过他人的看法来得到自我的确认组织小圈子他们常常无法容忍与他们不同的人,毫不犹豫地排斥他们,而通过小团体成员的互相认同,来自我保卫偶像崇拜这一行为令他们有自我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