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交通学院-院系专业与招生就业概述.docx
5页山东交通学院-概述 院校简介 山东交通学院始建于1956年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获批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3200余亩,分为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威海校区、东校区4个校区办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2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802人,在职教职工1533人,专任教师11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 学校设有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土建工程学院、工程机械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航空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交通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航海学院、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7个二级学院,还设有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开设土木工程、航海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9个本科专业,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7大学科门类,其中,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土木工程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等7个省级特色专业,轮机工程、物流工程、金融学等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实验室为全国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道路交通应急与保障技术工程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汽车运用技术、路面结构与材料、船舶与海洋运输等4个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交通土建实验中心、工程训练实验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3个实验中心为山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交通教育研究基地等2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NAIS)工作站(山东)、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交通法学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交通产业中心、山东内燃机学会秘书处、国家科技部众创空间设在学校。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6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交换生项目等校际交流,并在泰国孔敬省设立分校区学校重视留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现有来自48个国家的近300名留学生 建校62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的办学方针,秉承“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发扬“严尊勤全”的优良校风,弘扬“爱校敬业务实创新”的“交院人精神”,以“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与管理者”为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师资力量在职教职工1282人,专任教师8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7人、副高级职称248人,博士64人、硕士5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3人,聘请2名院士担任学校兼职教授院系设置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学院、文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下属学院专业设置本科类经济学金融学法学法学文学英语 | 俄语 | 日语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物理学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业设计 | 车辆工程 | 汽车服务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自动化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联网工程 | 土木工程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测绘工程 | 交通运输 | 交通工程 | 航海技术 | 轮机工程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安全工程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程管理 | 市场营销 | 财务管理 | 审计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行政管理 | 物流工程 | 电子商务 | 会展经济与管理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 | 环境设计 | 产品设计专科类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技术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 高速铁路动车乘务 | 航海技术 | 轮机工程技术土建建筑工程管理旅游旅游管理就业状况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严谨的态度、负责的精神、热情的服务、高效的工作,切实为毕业生和广大用人单位服务,初步形成了立足交通、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多元化就业格局。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就业安全和就业稳定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建设为重点,以就业质量为目标,以校园招聘为手段,以指导服务为保障,按照“政策落实具体化、就业指导全程化、招聘形式多元化、市场开拓主动化、人才培养市场化、就业工作创新化、就业管理规范化、毕业教育丰富化”的原则,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学校紧紧依托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和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采劝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市场开拓策略,巩固、完善和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结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层次近几年来,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居同类院校前列特别是我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高校投票想报考0不想报考0还没想好0同地区高校排行榜 935743山东大学 935072青岛大学 635527青岛科技大学 627640济南大学 580328烟台大学 567737中国海洋大学 524067山东科技大学 488751山东师范大学同类型高校排行榜 2054064清华大学 89039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96604大连理工大学 679368同济大学 672194天津大学 661346北京理工大学 635527青岛科技大学 635470华南理工大学高校资讯-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