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仪陇县瓦子镇小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2628178
  • 上传时间:2024-03-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4.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瓦子镇小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四川 仪陇)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一、校情分析仪陇县瓦子镇小学始建于1961年,地处仪陇、巴中、平昌三县交汇处,系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9亩,在校学生约1300人,33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骨干教师25名近年来,学校完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修建了学校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教师周转房,5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已经投入使用此外,学校还配备了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音体美专用教室1) 发展优势 1、学校班子团结有力瓦子小学领导班子不仅具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而且配合默契、团结进取 2、学校教师敬业爱岗教师们吃苦耐劳,团结勤奋,始终将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继承并发扬着 3、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等可实现有效衔接4、学校特色建设突出在自信建设等方面特色明显,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已趋于完善;积极倡导自信精神2)发展劣势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学校缺乏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缺乏名师和专家型教师,教学能手的不足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年教师丧失了进取心和学习的内驱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少,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教学方式落后,更多地仍沿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教、研、练一体化的教学科研氛围2、生源水平不容乐观学校地处农村,又是三县交界地带,本地生源大批地向区、县学校择校,导致高质量生源流失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3、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学生家长大多忙于进城务工,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孩子的教育关注较少,无法很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完成学生的培育工作,学生行为习惯也存在较大问题4、硬件不足现有校舍紧张,配套设施配备相对落后,教学设备不足5、经费制约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培训机会还太少,影响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更新 (3)发展机遇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党和国家始终对教育高度重视,制定教育兴国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举措,保障了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强化对教育的重视。

      2、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长随着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现在,学校教学资源得到大大的改善,教育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3、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关心孩子的成长,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来共同教育好学生,从而减少了学校的压力 (4)面临挑战 1、城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及教师待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区,给城乡教育带来沉重的压力,城镇学生急剧增加,出现师资紧缺,校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乡村学校生源大量减少,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流失,这样,就造成城乡教育严重失衡2、教师结构不合理,英、体、美、音等艺术专业教师紧缺,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学段越低,学校越偏远,老化的程度越严重英、音、体育、美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由于教师资源匮乏,远不能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留守儿童增多,给学校安全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沉重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中隔代抚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出门在外,小孩长期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爷爷奶奶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和教育,使得家庭教育近乎空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卫生及心理发展等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沉重的压力4、当前,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厌学状态面对升学压力,学校和老师给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困生”,更是感觉不到学校生活应有的吸引力,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要逃离学校二、办学理念如果说人生信念是指引人生奋斗的指明灯,那么办学理念则是指导学校办学的引路人,办学特色就是学校办学的内驱力在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前途在何方?这是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必须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办学”的问题1) 教育理想 让自信引领成功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美它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你活力四射,充满梦想。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首先要注重锤炼自我,心怀自信,通过言行辐射出自信的力量,感染学生;自信并非与生俱来,教师要用责任心去发现,用爱心去呵护,用恒心去培育,让学生树立“我必胜、我能行”的信念学生也要端正心态,心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让自信成为一种习惯自信与潜能相偕共长,自信,是梦想的双翼,也是探索的火炬,可以激发深藏的潜质,释放潜能教师应以自信立教,焕发创新精神,释放自身潜能,形成独具一格的教学艺术;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智慧的爱心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应以自信的姿态为学,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感受成功的自豪感,从而释放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2)办学目标 (1)把学校建成“师生成长的乐园”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型学校 (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育人目标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尊师守纪,行为规范,身体健康,学会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特长”的人才。

      学会学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会基本的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自习、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能力 “合格+特长”——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尊师守纪,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文化知识合格;身体健康,在体、艺等方面有特长三、德育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师德建设为保障,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每一位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初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给格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2、以“我自信、我能行、我拼搏、我成功”作为校训,以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的教职工参与的全员德育工作模式,加强感恩教育3、全校教职工,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好示范和组织工作,把学生在校活动空间列入工作范围,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德育工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宣传媒介、阅读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榜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等建设 5、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宣传、教育、训练和检查评估,促使学生成为信念坚定、观念正确、行为规范、学有所长,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合格人才四、 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要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整合型课程学校课程建设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为促进师生发展服务,与学校办学理念紧密结合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适度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执行力,努力做到夯实基础,深化拓展,主动探究以不断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实施目标1、总体目标以课程建设和评价为抓手,进一步开发和实施符合农村孩子、地域特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更好成长的课程逐步实现夯实基础,深化拓展,主动探究课程实施模式。

      2、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发展目标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研发、实践能力加强合作式教研,强化教师个体自主发展规划的执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让教师开发潜力、凸显个性、发挥特长、持续成长 (3)学校发展目标在扎实、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整理、开发出一批校本课程的教学成果,逐步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评价机制,从而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三)主要内容 1、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 学校将根据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制订符合学校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计划,鼓励教师对基础性课程根据学校实际(如,特色教育的需要)、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调整、改编和再开发,在不断完善符合校情和学情,开展有效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和评价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品格、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素养 2、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开发与实施 根据创建学校绿色教育办学特色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一种适合时代特征、学校特色、教师特点、学生特长的课程建设思路,开发和丰富两类课程,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及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教学方法改进重视师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选择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征的有效教学手段,有效处理教学生成问题,重视学生能力、习惯、思维品质和创新素养的培养4、课程评审 不断完善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和实施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0月) (1)成立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2)成立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 (3)对校内、外可用资源进行分析、调查; (4)拟定学校课程建设整体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 (5)召开启动会议 2、实施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9月) (1)研究、确定学校课程建设整体实施方案; (2)梳理现有校本课程、确定开发的新课程; (3)确立部分新课程科目并组织开始开发工作; (4)进行相关人员动员和培训等工作; (5)认定部分合格课程 3、实施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 (1)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 (2)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