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讨末梢全血标本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0201038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4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讨末梢全血标本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末梢全血标本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专用的血液分析仪器对32例末梢全血标本进行分别采血,采血之后的5、10、30分钟里连续进行检测,对血液结果中的RBC、HCT、PLT等重要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采血之后的5、10、30分钟与0分钟进行比较,发现WBC、PLT、LYM%、NE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P小于0.05,其他参数在统计学上无意义;采血后的5分钟和30分钟进行比较,10分钟与30分钟比较,PLT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而其他参数见则无意义结论:利用专业仪器进行末梢全血检测时,若在采集之后立刻对样本进行检测,那么会对有些指标产生影响,所以应在5到10分钟之内检测样本关键词】末梢全血;检测时间;血液分析对于血液进行常规检查与分析,其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临床医学中,但是,在多数的情况下,基本都是用静脉采血方式获得血液样本,并且在血液分析仪器上进行相关检测而末梢采血目前只是被用在对急诊和婴幼儿患者中虽然如此,但是末梢采血技术也已有进步,从以前的预备稀释模式到现如今的末梢全血模式,精准度和精密度都有改善,唯一还没有改进的就是样本存放时间对结果存在的影响。

      之前已有报道针对时间过长对预备稀释模式的采血结果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篇文章就只针对末梢采血时时间对样本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1.研究资料与方法1.1研究仪器Mindray-BC5300血液细胞检测、分析仪1.2盛放样品的仪器专业的配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1.3材料一次性的采血针、配套的包有EDTA-K的末梢采血管1.4研究对象在某医院的门诊和急诊患者当中随机选取3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的男性为17例,女性为15例,年龄期间为(20.4±5.3)岁1.5方法在检测前,要将血液检测分析仪器进行常规的保养,做好检测前的校准,按照操作要求操作,为品质合格做好保障开始检测时,用一次性采血针对患者的无名指进行末梢内侧采血,这样就能让血液自行留出到配套的EDTA-K的采血管中,采集大概150毫升,迅速进行混匀,并且立刻在全血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并且在将样本放置5、10、30分钟后进行重复的检测,将结果及时记录1.6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数的采用X±s进行表示,两组样本中的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表1末梢全血不同时间检测主要的参数进行比较指标0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RBC4.65±0.434.65±0.434.65±0.434.65±0.43WBC10.33±3.8811.15±3.8811.04±3.8110.32±2.88HCT37.60±3.3337.54±3.3428.04±2.5633.03±2.89PLT173.52±30.74220.51±34.52119.8±50.74202.78±1.94HGB55.23±23.5655.13±15.2653.16±13.2556.20±14.65LYM61.2414.5660.2513.5462.4314.0660.3512.65NEN28.1513.0426.5114.5126.1614.5625.6213.06在这32个样本中,有20例的血液样本在0分钟内通过检测仪进行检测,在检测的时候,BC5300的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页面出现了警报提醒,而5、10、30分钟内检测血液,并没有出现报警提醒,但是血小板的计量数目却又升高;但是在没有出现报警提示的12例血液样本中,在长时间的放置后,血小板计数也有升高。

      3.讨论在临床医学中,血液常规分析是采用静脉血常规的自动检测比较常见,但是,对于婴幼儿和急诊的患者来说,采用末梢血的血常规分析更加快速、方便BC-5300的血液分析仪器,目前已被很多的医院广泛使用,通过很多医院的临床检测得知,刚刚采集完的末梢血液样本若立即检测的话,检测仪器就会出现危险警报;若是将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通过血液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并没有出现报警告知,但是血小板的计数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明显的升高所以,要找出一个合适的检测时间进行检测,从而设计了本次试验,希望在对结果的精准度有保障的前提下,能够更加快速的将试验报告发出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可以得出:在0、5、10、30这四个时间点内,HGB、RBC、HCT这三个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而WBC、LYM和NEN着三个参数在5、10、30分钟内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LT参数在5、10、30分钟内的检测也是有统计学差异的通过上述结论以及数据可知,采血完成后的5至10分钟内的检测结果相比其他结果相对稳定BC-5300的检测仪器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利用电阻抗击的原理,根据电解质的单个的血小板细胞通过一些计数的小孔,从而引起电阻的冲击,通过这个来反应细胞的数量。

      相关文献曾报道过,在刚刚采集完的末梢血中,血小板可能会出现假设性的集聚,但是这种血小板却不能被相关的溶血剂溶解掉,会使血小板的计数值有所下降随着时间的不断加长,并且有在抗凝剂的作用下,血小板的形状有盘状演变成球状,进行伪装后,又一次回到胞质里面,发生一些假设性的聚集所以血液与抗凝剂需要找个平衡点,将两者进行一下平衡如果时间过短,血小板的状态不够稳定,这个时候血小板与抗凝剂相互作用,就会对散点图分布产生影响,干扰到计数,从而导致检测仪器出现警报所以,在使用检测仪器对末梢全血进行检测分析的时候,应当将样本在采集后,放置5至10分钟,再对其进行一些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对各项结果的准确度提高保障对于一些血小板结果靠近最低值的病患来说,若采集后立即进行检测,就会出现血小板数低于标准值得情况,容易产生误诊所以,对检测时间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此外,若在进行血液检测的时候,仪器出现报警的状况,可将样本先进行放置,过一会再重新检测结束语:血液常规检测是临床检验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检查,而末梢全血的检测更为简单,其操作也是较为方便、快捷的,但是对血液样本的检测时间要求极高,所以,在临床医学中,一定要注意进行末梢全血的血液检测时,选对时间再进行检测,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高。

      Reference:[1]戴胜奇.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19):276-277[2]张蕙兰,侯微.血细胞分析时末梢血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23):4847-4848[3]王继华,王峰.EDTA抗凝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质.2011,21(6):1472-1475[4]刘艳红,刘峰.末梢全血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质.2011,26(5):126-128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