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鸿茂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23页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鸿茂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刘梦溪⑴“王道”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概念但孟子当年向各国的国君推销此义,口干舌燥,效果渺渺结果自己还要解释动机,说什么“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今天虽不是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世界总体大势,如俞曲园老人易箦之时所作绝句九章,则第六章“几家玉帛几家戎,又是春秋战国风太息斯时无管仲,茫茫杀气几时终”,庶几近之设若今天有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效果会如何呢?我以为那“后果”,比当年气得发牢骚的孟轲好不到哪儿去⑵以此我们不妨将目光由“国君”转到国民,转到人,转到人的个体生命然而一提到人,我不得不说,如今人类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具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自然的剧烈反弹给人类带来的始料不及的灾祸;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两者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一个月前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是造化发给人类的警示信号,而且是把两个方面的危机交织在一起的一次预警此时此刻,我们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但大智慧不会自然现身,而是需要人类去“证得”。
⑶何以中华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这是说,人类本身并非不具备拥有大智慧的条件,只是由于自身的妄想和执迷,不能够“证得”我说过,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华严》使用“智慧德相”一语,真是恰到好处证得”就是“证悟”,亦即俗所谓觉悟不能“证得”,就是不能证悟,也就是不得觉悟孟子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疢,读chèn,即患病的意思故郑玄注:“犹病也按孟子的本义,人的“德慧”存在于人的疾病之中换言之,也可以说人的疾病是使人获得(或证得)德慧的必要条件Ks5u⑷说白了,就是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有可能达到“德慧”的境界(故达)否则不过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所以马一浮说:“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大家熟知的孟子的另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告子》下)讲的是同一道理关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证得”能够“证得”,“多难”也可以“兴邦”不能“证得”,执迷不悟,大智慧固然不能获得,立志兴邦也是枉然。
⑸中华文化大智慧,是人类的美善境界,是“上善若水”,是“止于至善”也可以说,是和君子之道、和人类的道德理性连在一起的而“六经”,则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渊薮,其最主要的价值理念敬、诚、信,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源泉特别是“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之意,主要是人的自性的庄严敬”这个概念,已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人立国和作人的文化精神依归,主要在“六经”,在敬、诚、信当然还有“和”和“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有不同,才有和和而不同”之义在此张载的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仇、对、反,是象的流动不息,是事物的过程最后,人类总是要“和而解”的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7期)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如果今天的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也如当年的孟轲一样效果渺渺B.作者引用俞曲园老人所作的绝句,目的是为了证明“王道”是没有必要提出来的,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起什么作用C.既然当下推行“王道”效果不好,作者主张把目光转向国民,转到人的个体生命。
D.作者认为人类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要化解迫在眉睫的危难,则要运用中华文化的大智慧E.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而德范来自疾病与灾难,因而多难兴邦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剧烈反弹带来的灾祸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是给人们的一次预警B.“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人类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得到的只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C.“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的庄严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D.张载的四句话,肯定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与它物的对立和斗争之中,对立双方斗争的结局只能是折中、和解14.面对人类面临着的空前两大危机,作者为什么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4分)15.根据文意,“大智慧”是如何“证得”的?(4份)参考答案:12.B E(B引俞曲园老人的绝句是了证明无论任何时候推行“王道”效果都是渺渺的,人类总停不了争斗E根据文章多难未必能兴邦)13.D(“只能是”绝对化)14.因为中华文化大智慧,是人类的美善境界,“敬”、“诚”、“信”、“和”、“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2分)有了这样的境界与理念,不会因私欲、野心而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破坏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这样就可以避免大自然的剧烈反弹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的危难,因而,作者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2分)15.①人类要自觉摆脱自身的妄想和执迷2分)② 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2分)(如果答“人的疾病是使人获得(或证得)德慧的必要条件得1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陈众议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 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种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 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
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20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
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 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有删改)相关链接: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B.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C.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D.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E.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2)材料说“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除作品外,他留下了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3)材料写了马尔克斯请略萨写序、补交房租、拜访嘉宝三件事,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AE答A得3分,答E得2分,答C得1分,答BD不给分 (2)对写作的执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对荣誉的淡然,始终把自己当普通人;始终坚持对民族对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宽容“仇人”、感恩“恩人”的热情谦和、平易近人的美好品行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请略萨写序,凸显马尔克斯的胸襟洒脱;补交房租,凸显马尔克斯的知恩图报;与嘉宝的交往,凸显马尔克斯的凡人心态,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每点2分) (4)不矛盾1分)自《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功成名就,各色人物各种荣誉蜂拥而来,马尔克斯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成为世界上最热闹的人之一2分)但是,那些关注他的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并不关注马尔克斯内心的需求和他内心的孤独,他们需要的只是马尔克斯头上的光环;(3分)马尔克斯的一切都被暴露。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