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4年高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382100682
  • 上传时间:2023-08-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14.51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A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A1[2014·广东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12.A [解析] 本题以甲骨文“宗”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逻辑推理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含义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与血缘密切相关,因此“”应表示祖宗牌位,B、C两项与宗法无关,故排除;商周时期尚无皇帝,直到秦朝才有皇帝制度,故D项错误13.A1 O1[2014·山东卷]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3.A [解析] 本题以孔子兴办私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C项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与材料无关D项和材料中的兴办私学联系不大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

      1.A1 A2[2014·天津卷]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1.C [解析] 本题以皇权受制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现象,可知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可以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正是皇权专制、君权至上的本质体现故答案选C项2. [2014·威海质检]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2.C [解析] 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至而无寇”可知当时无战事,只是周天子烽火戏诸侯,故A、D两项错误;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

      3.[2014·武汉武昌区调研]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3.B [解析] 据题干材料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这说明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且部分士人有怀才不遇之感;孟子“七十者可以食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贫富贵贱、等级门第依然存在,故选B项仁政思想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A项错误;部分士人的境遇不能说明整个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分封制度的瓦解,故D项错误4. [2014·临沂模拟]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4.B [解析] 材料“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意思是:丞相、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做,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

      故选B项A项概括不全面;C项说法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比较完备;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排除D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2.A2[2014·重庆卷]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2.D [解析] 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A、B两项与题干“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信息不符,故排除;确立西汉对西域的管辖权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故排除C项;D项与题干“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等信息相符答案为 D项1.A1 A2[2014·天津卷]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1.C [解析] 本题以皇权受制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现象,可知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可以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正是皇权专制、君权至上的本质体现故答案选C项14.A2[2014·广东卷]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14.D [解析] 本题以官员与皇帝关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可看出,这一类官员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权力的大小全凭皇帝的赐予,与此相符的是D项A、B、C三项都是中央行政机构,按照规定权力都非常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限制作用14.A2、C2、H2[2014·浙江卷]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①《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②《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③《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④《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14.B [解析] 本题以浙江地方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表格中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据题干表格中第一行“新军”“警察”可知是民国时期;据第二行“禁军”“坊市”等信息可以推断是南宋时期;据第三行中“府州”“蒙古学”等信息可知是元朝;据第四行栏中“科学技术”“文物古迹”可以判断时间是当代依据时间排序,B项符合题意38.A2、H2、I1[2014·浙江卷]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全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8分)(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38.[答案] (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桑蚕、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解析] 本题以明朝的相关历史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依赖内阁”“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等信息并结合明朝后期统治的史实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皇权专制、内阁政治腐败、太监掌权以及宦官专权等视角分析原因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玉米、番薯……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的信息并结合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帮会馆等来概括明朝经济的新气象;第二小问政府实行的老政策依据所学从经济政策角度思考作答。

      第(3)问依据材料中“戚继光……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以及“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葡萄牙占领的澳门”等信息从倭寇骚扰、西学东渐、葡萄牙入侵等信息归纳答案;第二小问对外政策从海禁和朝贡贸易的角度分析作答36.A3 A2 P1[2014·安徽卷]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 世纪达到顶峰——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

      ……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12分)36.[答案] (1)通过商路交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