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北京南邵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2022年北京南邵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文友阿成鹤岗的梧桐也有我的文友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人家裤兜子里的家伙都是玉的,我们怎么能比?但是,我们不服他们!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通宵达旦地聊!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从哈尔滨到鹤岗的那趟火车,有一个乘警是我的小学同学,这样,不仅车票钱省了,还白吃了一顿他们的“工作餐”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我能让住几天?他说,两天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我说,我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真的?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我说,你背背我听听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我说,写得好!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这里既有“我”对文友所说的他的家事感到吃惊,又有怕自己没有住处的担心。
B. 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C. 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D. “我”被赵尚志的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面对少人问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5. 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 作者在记叙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C 5. ①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充满希望②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③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活的乐趣④都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6. 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③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文章题目照应,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
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文章没有把民众和英雄进行对比,并没有体现出“批判意识”文章通过对话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赵尚志的赞颂、崇敬之情故此题答案为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从人物身份来看,“我”和文友只是业余作者,但对自己的成绩很自豪,对省内大作家的态度是“扯不上”,由此可概括出他们虽没有名气但有傲气,对未来有希望从“我”和文友彼此间的关系来看,得奖了大家会互相祝贺,“经常走动”,“通宵达旦地聊”,可见彼此真诚相待志同道合从生存状况来看,“血泪般的成绩”表明创作艰难,彼此畅快聊天坚持写作,又表明他们不失生活乐趣从人物情怀来看,“我”和文友都对赵尚志等民族英雄充满崇拜之情,铭记民族历史,表明他们拥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来看,插入的故事写了赵尚志被捕及牺牲的经过,并借“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中相关内容表现了赵尚志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为国牺牲精神,表达出“我”和文友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这段内容是回忆历史,在写现代事件的作品中加入对历史的回忆,有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之意,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从结构上看,这样的安排会使情节产生波澜,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淡,并与上文相照应点睛】第2小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时注意:①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②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描写,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裱画徐马犇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其实字也裱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着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
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从裱画作为一门传统手艺的传承状况写起,这样既交代了写作背景,也将淮城的裱画行业经营不善与”裱画徐”的善于经营形成对比B.边寿民是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的大画家,裱画徐在给边寿民裱画的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