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走向大统一的秦汉政治.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灯火****19
  • 文档编号:124352544
  • 上传时间:2020-03-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具有空前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接受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在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从这一意义讲,没有秦,就没有汉、唐、元、明、清,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2、统一为中国的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创建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这一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因此也就成了中国的千古大帝,他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体制的总工程师2、皇帝制的特点1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创建的用以维护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尊严和权威的一项政治制度2皇帝的权限虽无所不包,无所不统,但在行使权力时,还必须通过一定的人员和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3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掌管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特点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3、 皇帝制的评价(1)皇帝制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明清期皇权极端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4、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4、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作用5、主观条件——①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②嬴政的雄才大略,正确的战略和策略1、积极作用(明清之前):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官职职责关系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2.三公九卿制的四大特征1)分工明确三公九卿分管不同的国家事务,互不统属,互相牵制2)位高权重三公品秩甚高,总领文武百官,权力很大3)内外兼管九卿负责管理国家事务,亦兼管皇室事务4)不得世袭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世袭制度不再延续,百官全由皇帝任命。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内涵1)君主专制①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②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制度,体现在帝制终身制和皇位世袭方面,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中央集权①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②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但地方与中央不能完全分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服从中央 (1)秦王嬴政为什么采用了“皇帝”称号?提示:秦王嬴政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皇帝”称号借助古代的“三皇五帝”既可以神化君权,又显示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2)由以上信息可以反映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何具体表现?提示: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带有君权神授的神权色彩表现:皇帝的命令称为“制”或“诏”,天子自称“朕”1)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有何特点?【思路分析】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特点的分析,通过图表可以看出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以皇权为中心;中央下设三公九卿,结合所学可知,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图表中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关系又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彼此相互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

      提示:①以皇权为中心,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③中央官职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确保皇帝大权独揽和对人民的统治2)对于秦朝中央官僚机构你有何认识?提示:①三公九卿制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②君权至上,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和导致暴政出现易错提醒】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根本否定秦朝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根本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郡县制确立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政权的出现;这与分封制下,地方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有着根本的不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四大不同1)形成基础不同: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2)传承制度不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历史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4)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体现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思路分析】理解秦王朝为什么采用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的原因,应注意把其放在秦的统一这一大背景条件下理解分析,哪一制度更能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分析归纳:①伴随秦的统一,国家规模空前扩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②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③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容易造成地方割据①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为形成诸侯割据创造了条件②在郡县制下,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2)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提示:①郡县制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主要包括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制和废分封、置郡县1、 秦的统一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前提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秦朝建立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选官制度和秦朝法律在内的一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

      2.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含义与机构组成中央集权是政权运作方式,机构指中央和地方机构 典型秦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