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
16页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每一篇课文都有浓浓的秋意,无论是秋山、秋叶、秋雨还是秋天的声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3.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摘抄课文国自己喜欢的句子4.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阅读: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三首》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山行》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 能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秋天的活力表达:1.能与同学交流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2.能和同学交流形容四季的词语。
3.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4.能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5.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并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4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景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3首古诗,并能默写《山行》教学策略 识记生字环节可以在初读古诗时引导学生集中自主识字,对多音字“挑”的读音可以放到语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要求会写的字和易错字,老师要做重点指导古诗朗读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古诗的真正意境先听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轻声跟读,了解停顿、诗中感情等,从而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既可以逐步学习朗读方法,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并留有思考回味的时间,有助于加深理解和感悟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的,在诵读中应注重想象画面,加深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 单元导读,“方法”引航1.对比第一单元,接受新变化1)课件出示第二单元篇章页,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2)聚焦单元导语回顾内容组成:上面的语句提示的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下面的语句提示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目标要求:每开始学习一个新单元,都要关注篇章页,也可以适当关注篇章页上的图片2.明确单元任务,揭示课题默读篇章页上面部分的语句,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金秋时节)3.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交流:你认为“多种方法”是什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只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2)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4课,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学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三年级开始,教材每个单元都编排了篇章页关注、回顾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板块二 精讲研读,认识方法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3首古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来大声地读一读,猜一猜这3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2.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秋3.师追问留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让我们到诗中去找找答案。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课件出示杜牧的简介课件出示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后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4.读懂诗题1)板书“山行”2)齐读,理解“行”字5.读好诗文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正音3)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课件出示山 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理解诗意1)师:读诗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2)交流圈画的词语课件出示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共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3)出示一幅秋山幽径图,如果你行走在其中有何感受?围绕“远”“斜”,让学生说说诗人是不是在山中行走评议哪个同学的回答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7.朗读古诗,体会秋天的美好8.指名读,齐读1)出示枫林图和春花图,引导:哪幅图更美?你喜欢哪幅图?(2)师:秋风中枫叶仍精神抖擞地染红了山岭,你有何感想?(3)指名读后两句诗,齐读,读出画面感。
这两句之间有什么关联?停车和枫叶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果关系)诗中哪个词语说明了这种关系?(重点学习“坐”)(4)师:秋天美丽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生机5)读诗句,想画面6)师:这次秋游中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9.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整地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运用借助注释、图片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心情10.配乐背诵设计意图】诗情是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出来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古诗的大致意思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后,借助注释并联系生活实际,辅助以形象的图片,想象画面,达到正确理解诗意诗情的效果,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和古人在情感上的交流板块三 书写指导,拓展延伸1.教师范写“寒、斜”,并指导学生书写2.学生自主书写其他生字设计意图】学生有了一定的书写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分类范写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再进行练写并及时反馈评议,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规范的汉字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背诵《赠刘景文》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 解析诗题,知晓诗人1.板书“赠刘景文”,指导书写“赠”“刘”2.齐读,理解“赠”,解题3.教师出示作者介绍课件出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板块二 读好诗文,读出韵味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正音3.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课件出示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板块三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2.交流圈画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出示两幅图片,一幅为“夏季荷花盛开”的图片学生观察夏季荷花,体会荷花的生机勃勃;一幅为“深秋荷叶衰败干枯”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秋之萧瑟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课件出示l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l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唐]李商隐《赠荷花》(2)理解“尽”“擎雨盖”板书:借助图片和注释)①朗读诗句,体会秋天荷花衰败、荷叶凋零的景象②指名读,齐读。
3)理解“菊残”“傲霜枝”①出示残菊图片,学生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②师:秋风中残菊的花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课件出示菊 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③指名读,齐读,读出画面感4)理解“橙黄橘绿”①师: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象,作者用了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橙黄橘绿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②读诗句,想画面③师:诗题是“赠刘景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5)小结学法:我们刚才通过借助注释、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大致意思3.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4.配乐背诵板块四 背诵积累,书写指导1.教师范写“残、橙”,并指导学生书写2.学生自主书写其他生字3.学生互相监督背诵设计意图】两首诗的教学策略基本是一样的,都是运用诵读和抓住关键词的方法,通过品读的途径来开展教学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再自主学习第二首古诗,这样不仅能强化本单元的语用训练点,更能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多种方法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切实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多音字“挑”,会给两个读音准确组词会写“送、挑”2个字通过表演动作、看图片等方式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用多种方式理解“萧萧、促织、篱落”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3.体会诗人满怀乡愁的心境教学过程板块一 检查揭题,知晓作者1.检查揭题1)学生交流对诗题的理解2)理解课题中“书”的意思,引导学生读好诗题2.知晓作者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这首诗的作者,你了解多少?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2)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课件出示叶绍翁,南宋诗人,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还擅长写景抒情他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所传诵3)齐读作者简介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读好诗题,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板块二 初读古诗,学写生字1.指名朗读古诗,随机正音并点评2.理解多音字“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