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蜻蜓与麻雀》说.doc
3页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蜻蜓与麻雀》说课一、说教材本课是三年级科学(粤科版)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蜻蜓与麻雀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动物分类和形态知识时以进化过程的分类地位从低等到高等安排的惯常做法,而是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蜻蜓与麻雀的翅膀与外形特征2、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会比较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2、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三、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的不同,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四、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1、视频、图片2、多媒体课件五、说学情、教法和学法 1、说学情:作为蜻蜓和麻雀,都是本地常见的两种动物,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对这两种动物具备了相当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
小朋友们虽然知道它们都会飞,却往往对它们之间的认识、区别很模糊,本课的教学思路不同于以往从概念等理论出发,而是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观察角度出发,通过把握蜻蜓和麻雀同样都会飞,质疑“它们都会飞,那蜻蜓和鸟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从而引导学生去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特征,用区别促认识,学生把对蜻蜓与麻雀明显区别的认识,分别推广到其它动物,让学生找出各自的朋友,在游戏活动中归纳出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2、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蜻蜓与麻雀》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a、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b、观察法c、多媒体辅助法3、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六、说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三个部分一)情境导入你猜它是什么动物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新课传授活动一: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活动二: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活动三: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三)课外拓展延伸七、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既有我的一点小小体会,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多多指正,谢谢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