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ppt
25页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年版)年版)n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诊对肺结核可疑者或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管理工作诊断原则诊断原则n肺结核的诊断是以细菌学实验室检查为主,结合胸部影像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必要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的咳嗽、咳痰≥2周或咯血是发现和诊断肺结核的重要线索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是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最主要的方法一、肺结核诊断n(一)肺结核可疑者的筛查一)肺结核可疑者的筛查n肺结核可疑者指具有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盗汗等)或伴呼吸道症状者(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伴咯血);或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肺部阴影疑似肺结核者接诊程序n(一) 问诊n(二) 填写“初诊病人登记本” n(三) 拍摄胸片 n 所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均填写摄片通知单拍摄胸片不符合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有条件的单位可给予X线胸透,胸透异常者再拍片检查;无X线胸透条件的单位,经解释后告之到其他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无需进行痰涂片检查和X线胸部摄片 痰涂片显微镜检查 n1)查痰对象:胸片检查有异常阴影(可疑活动性结核)者都要送痰作涂片显微镜检查 n2) 送痰要求:胸片有异常阴影者当日在门诊留一份“即时痰”标本,同时发给病人二个标记病人姓名的痰标本盒,嘱病人次日带“夜间痰”和“清晨痰”进行检查。
n3) 痰标本要求 n 医生或痰检人员应告诉初诊病人留取合格的痰标本的方法,保证其提供的痰标本是从肺深部咳出的粘性或脓性的痰 n 即时痰:就诊当时咳出的痰液 n 清晨痰:清晨咳出的第2口、第3口痰液 n 夜间痰:送检前一日晚睡前咳出的痰液(二)诊断依据二)诊断依据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三)诊断流程三)诊断流程n1.医疗机构对肺结核可疑者应进行如下检查:n(1)痰抗酸杆菌涂片镜检3次;n(2)痰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n(3)胸片;必要时肺CTn2.根据病史、检查可将肺结核患者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以及确诊病例(1)疑似病例 n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疑似病例 n①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5岁以下儿童,同时伴有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或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n②仅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2)临床诊断病例 n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临床诊断病例:n①痰涂片3次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n②痰涂片3次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n③痰涂片3次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抗结核抗体检查阳性;n④痰涂片3次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肺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n⑤痰涂片3次阴性的疑似肺结核病例,经诊断性治疗或随访观察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者。
(3)确诊病例 n①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凡符合下列3项之一者为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2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1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加肺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1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加1分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n②仅培阳肺结核同时符合下列两项者为仅培阳肺结核:痰涂片阴性;肺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加1份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n③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者n3.通过以上检查仍无法确诊者,可进行以下检查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n(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n(2)结核抗原、抗体检测;n(3)胸部CT(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或胸片显示不良者); n(4)支气管镜检查(怀疑存在支气管结核或肿瘤者); n(5)痰结核杆菌定量PCR;n(6)肺组织活检 n4.不具备诊断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肺结核可疑者转诊至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胸部影像学检查 n不同类型肺结核的典型胸部影像学表现如下:1 原发性肺结核表现为原发病灶及胸内淋巴结肿大或单纯胸内淋巴结肿大2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广泛均匀分布的,大小、密度一致的粟粒状阴影;亚急性或慢性者病变以上、中肺野为主,病灶可相互融合。
3 继发性肺结核胸片表现多样,轻者可仅在肺尖部呈现斑点状、索条状阴影或锁骨下浸润、或边缘清晰的结核瘤,重者可呈大叶性浸润、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大叶 或小叶性于酪性肺炎反复进展至晚期病变,胸片常显示单发或多发纤维厚壁空洞及病龄不同的新旧支气管播散灶,多伴胸膜增厚、心脏气管移位、肺门上提、肺纹 理呈垂柳状、代偿性肺气肿等改变4 结核性胸膜炎分为干性胸膜炎及渗出性胸膜炎干性胸膜炎X线无明显阳性征象渗出性胸膜炎可有小量胸腔积液,影像学表现为横隔阴影增厚、肋膈角变浅若出现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可表现为外高内低分布均匀大片致密阴影痰涂片镜检结果n1 抗酸杆菌阴性(一):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2 抗酸杆菌阳性:——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3~9条/1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1~9条/1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1~9条/每视野——抗酸杆菌阳性(++++):≥10条/每视野培养结果n1 分枝杆菌培养阴性(一):培养8周未见菌落生长者2 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培养基斜面菌落分散生长,占据斜面面积的1/4以下者。
——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培养基斜面菌落分散生长,占据斜面面积的1/2以下者——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培养基斜面菌落密集生长或部分融合,占据斜面面积的3/4以下者——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培养基斜面菌落密集生长呈苔样分布,占据全斜面者结核菌素试验 n主要采用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n结核菌素试验72h、(48h~96h)检查反应以局部皮下硬结为准2.4.2.1 阴性:硬结平均直径<5mm或无反应者为阴性2.4.2.2 硬结平均直径5mm~9mm为一般阳性2.4.2.3 硬结平均直径10mm~19mm为中度阳性2.4.2.4 硬结平均直径≥20mm(儿童≥15mm)或局部出现水疱、坏死及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肺结核治疗n(一)治疗地点的选择一)治疗地点的选择n1.在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当转诊到当地在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当转诊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n2.在定点医疗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在确诊机构治疗,或将在定点医疗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在确诊机构治疗,或将患者转诊到其居住地定点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患者转诊到其居住地定点医疗机构继续治疗n3.对具有以下指征的患者,可考虑在当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对具有以下指征的患者,可考虑在当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n((1)存在较重合并症或并发症者;)存在较重合并症或并发症者;n((2)出现较重不良反应,需要住院进一步处理者;)出现较重不良反应,需要住院进一步处理者;n((3)需要有创操作(如活检)或手术者;)需要有创操作(如活检)或手术者;n((4)合并症诊断不明确,需要住院继续诊疗者;)合并症诊断不明确,需要住院继续诊疗者;n((5)其他情况需要住院者其他情况需要住院者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 n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诊疗过程中的检查检验项目诊疗过程中的检查检验项目n1.血常规、肝肾功能(含胆红素):治疗开始前检查1次,治疗开始后第2-4周检查1次,以后每1-2个月检查1次;结果异常者检查频率可适当增加n2.尿常规(使用注射剂者):治疗开始前检查1次,以后每1-2个月检查1次;结果异常者检查频率可适当增加n3. 尿妊娠试验(育龄期妇女在治疗前检查);n4.电解质(使用卷曲霉素者):治疗开始前检查1次,以后每1个月检查1次;结果异常者检查频率可适当增加。
n5.痰抗酸杆菌涂片镜检:治疗开始前检查1次,治疗第2月、5月、6月(复治患者为第8月)各检查1次;耐多药结核患者注射期每1个月检查1次,以后每2个月检查1次n6.听力(使用注射剂者,如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视力、视野(使用乙胺丁醇者):治疗开始前检查1次,治疗开始后第2-4周检查1次,以后每1-2个月检查1次n7.胸片:治疗开始前检查1次,治疗开始第4周检查1次,以后每3-6个月检查1次,治疗结束时检查1次n8.心电图(使用喹诺酮类者):治疗开始前检查1次,以后每1-2个月检查1次治疗方案治疗方案 n1.推荐药物治疗方案:n(1)初治肺结核:2HRZE/4HR或 2H3R3Z3E3/4H3R3n(2)复治肺结核:2HRZES/6HRE或 2H3R3Z3E3S3/6H3R3E3 或3HRZE/6HRE有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既往用药史制订治疗方案如果患者为多次治疗或治疗失败病例,可根据患者既往治疗史制订经验性治疗方案,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n(3) 耐多药肺结核:6 Z Am(Km,Cm)Lfx(Mfx)PAS(Cs,E)Pto /18 Z Lfx(Mfx)PAS(Cs,E)Pto(括号内为替代药物)。
n(4)对于病情严重或存在影响预后的合并症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n(5)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使用免疫抑制以及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可以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调整药物剂量或药物n2.在进行化疗的同时,可针对患者的并发症或合并症进行治疗病例报告和登记n(一)疫情报告一)疫情报告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断的肺结核患者(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均为病例报告对象凡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结核病患者登记结核病患者登记n1.登记单位 n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本地区结核病患者的登记工作n2.登记对象 n活动性肺结核、新发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患者均为登记对象此外,下列患者也应进行重新登记:n(1)结防机构已登记,中断治疗≥2个月后重新返回治疗的肺结核患者;n(2)初治失败的肺结核患者;n(3)涂阴转为涂阳的肺结核患者;n(4)结防机构登记的复发肺结核患者。
健康教育 n(一)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宣教培(一)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宣教培训训 n(二)对肺结核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二)对肺结核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谢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