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溪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文本(修改12.14).doc
50页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顺溪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文本(修改12.14)平阳顺溪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文本 平阳顺溪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概述顺溪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顺溪镇顺溪村和溪北村,包括始建于清雍正至同治年间的大型民居建筑10处,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是以乡土建筑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条 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溪古建筑群实施保护工程、进行管理及永久保护、合理利用的依据,是指导其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法定文件,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第三条 规划目的为保护顺溪古建筑群,保证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长久保存和合理利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提高;使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工作有切实可行的依据,特制订本规划。
第四条 规划依据4.1国内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通知》(国发[2006]1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保管机构工作规范》4.2地方法律、法规、文件《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浙政发[2006]33号)《南雁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平阳县顺溪镇总体规划(2002-2020)》《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宁波海口海防遗址等54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文件》(浙政发[2000]143号)4.3国际宪章、文件《西安宣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2005年10月21日,西安)《威尼斯宪章》(1964年5月25日,威尼斯)第五条 规划范围:分东西两区块,面积共为45.18公顷。
西区:西起顺溪上街11号建筑,最西点绝对坐标(X=3050545.547,Y=518441.443),沿顺溪两侧延伸,东至现养殖场旁溪流处,最东点绝对坐标(X=3050603.867,Y=519349.585),南至南新街,最南点绝对坐标(X=3050294.525,Y=518879.693),北到白云山高程95.50米,最北点绝对坐标(X=3050885.938,Y=518754.226),面积为34.88公顷东区:西起后山90米等高线,东至顺溪东岸,南以陈迢岩大屋门台围墙为基点向南延伸110米,北到陈有相大屋北围墙以外70米处,其东、南、西、北四点绝对坐标分别为(X=3051230.527,Y=519881.621)、(X=3050872.328,Y=519720.373)、(X=3051037.711,519511.282)、(X=3051336.595,Y=519712.445),面积为10.30公顷第六条 规划期限2010年至2025年,共分两期近期2010至2015年,中远期2016至2025年第二章 专项评估第七条 文物本体7.1文物建筑文物建筑共十座,分别是陈氏祖屋、陈氏老大份大屋、陈氏老四份大屋、陈氏老七份大屋、陈氏老二份大屋、陈氏新大份大屋、陈氏新二份大屋、陈氏宗祠、陈有相大屋及陈迢岩大屋,总建筑面积为23000平方米。
7.2组成文物历史环境的历史遗迹7.21挡水坝、矴步、河埠、门楼、围墙、道路、古树名木、题刻、作坊遗址、窑址包括山脉、溪流、绿化、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历史建筑、传统风水环境,传统村落格局,传统村落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包括建筑群落格局,空间肌理关系、空间组织特色7.22另有55处小型民居,总建筑面积为19640平方米7.3可移动文物及文化内涵:包括文物建筑内部的陈设、家具、装饰物、题记、牌匾等文化内涵包括历史人物、民俗文化、祭祀礼制、风俗节庆、民间传说、故事、历史文献、记载、历史沿革和重大事件、家族宗谱、特产、特色工艺品等第八条 文物价值评估8.1历史价值8.1.1因陈氏家族的聚居而产生、发展,其历史文化内涵融合传统家族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和传统农村工商业发展文化,建筑保存数量众多,类型较为丰富,是兼有居住、祭祀、公共服务和商业功能的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在同时代、同类型历史遗存中特色突出、弥足珍贵8.1.2集中真实地反映了当地清代中期以来乡土建筑发展的历史实际陈氏一族名贤辈出,为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建筑群真实显示了众多名人名贤活动的历史文化环境8.1.3体现了浙南山区中小城镇清中期以来的历史发展、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状况的标尺。
8.1.4展现了中国南方乡土建筑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传统建筑工艺的衍化过程,是南方乡土建筑中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完美结合体,是浙江乡土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家族聚居为基础形成的大型乡土建筑群和传统村落聚居形式在全国同时代、同类型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是研究封建社会乡土文化、家族文化、伦理宗法的重要实物8.2科学价值8.2.1其传统村落环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规划意识建筑选址考究,布局规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群山环峙;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远山如黛、近水潺潺,在建筑选址、传统村落发展、规划设计和乡土建筑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8.2.2建筑规模宏大,大开间、多院落的建筑布局颇具特色,主体梁架多采用穿斗式结构,正厅明间纵向大阑额减柱造的结构形式则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木雕、石雕较为精美,建筑特征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色,是浙南民居的重要代表保留了较多的早期传统木作遗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以素木蛮石,构造精巧、灵活多变在建筑历史研究、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8.2.3是反映浙南山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宗族文化和其社会背景、发展过程的保护和研究,可以对浙南山区的资源状况、社会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风俗习惯和宗教礼仪起因和演变过程、南方古代文化传播史等多个学科开展研究工作。
可以为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传播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的实物资料和研究对象8.3艺术价值8.3.1建筑群体组合规整而又不乏丰富变化,空间灵活多变,不施粉饰,出檐深远,屋面曲线极其优美,整体造型朴素大方、典雅秀丽、形态古拙,稳重苍劲中兼具清灵建筑温润柔和、规则中又不失乡野质朴灵气,在建筑艺术方面具有较高价值8.3.2建筑物与环境非常的自然和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古朴自然,与竹林古木互相映衬,与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浑然一体自然风景秀美,山水田园幽静闲适,建筑轻灵古拙,具有较高的景观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8.3.3建筑细部精美、考究,木雕、石雕图案精美,工艺精湛,体现了当地古代工匠较高的艺术造诣第九条 社会价值评估9.1顺溪古建筑群是历史、科学知识的教育场所和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观光场所,可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有效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事业发展9.2顺溪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将在调整产业结构、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保护和管理好它可以更好地为发展平阳旅游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十条 现状评估10.1文物建筑评估(见P4-文物建筑现状评估表)10.2自然环境保护较好,基本保持原有自然地形、地貌和风水环境建筑群背靠画眉峰,前临顺溪,负阴抱阳,建筑临溪而筑垃圾污物遍地,环境卫生情况不佳10.3镇内保留有较多各个时期的历史,顺溪老街绵延近四百多米,尺度宜人两侧建筑多为民国时期所建另有55处小型民居,其建筑体量相对较小,多数建于民国传统村落格局基本保存,街巷格局相对完整10.4文物历史环境保存较差,周边新民居林立,超高、超大、形象丑陋,严重影响村落环境和传统风貌协调,文物存在的历史环境正在不断被蚕食顺溪南侧建筑侵占河道对溪流河岸和整体景观造成较大破坏农村宅基地紧张,居民新建、翻建、改造的要求将日益强烈,历史环境的保护和控制急需加强力度第十一条 管理评估11.1管理状况尚可,已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群众组织——顺溪古民居群文物保护管理小组由平阳县文物馆负责日常工作,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管理不到位,监控力度较弱,工作被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有待提高11.2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地方文物主管部门为文物保护工作尽心尽力,陈氏家族后人对家族产业的保护意识较高。
近年来部分房产卖给外姓或转租,给管理带来新的问题11.3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尚待法制化、规范化、专门化和有序化,应理顺文物保护管理与村镇建设的关系,力求和谐发展地方文物部门未开展定期的监测工作,日常保养设备缺乏,对灾害的预测和防御能力不足,应急能力急需加强11.4居民经济能力有限,无力自行大规模彻底维修,财务保证能力较弱,仍需各级政府专项拨款支持保护附:文物建筑现状评估表)名称现存状态评估建筑残损情况评估年代结构稳定性残损发展速度完整性保护干预要求原真性利用状况管理状况展陈条件财务保证能力日常监测能力展陈前景主体结构保存情况尚好,屋面、屋脊、望板、主梁架残损情况比较严重,台门残破严重,墙面风化、酥碱木构件残破缺失掉维修不严格,未按法定程序报批部分附房有坍塌迹象现住户4户10余人陈有相大屋清同治年间比较稳定一般完整需日常保养维护高住宅、展示合理文物部门管理较好依靠政府专项资金有定期进行较好陈迢岩大屋清乾隆1760不稳定较快完整需日常保养维护高住宅、展示合理文物部门管理一般依靠政府专项资金有定期进行较好主体建筑保存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构件残损情况比较严重,普遍存在梁架破损、霉烂原围墙已断裂、残缺。
门窗缺失严重,有改建迹象天井铺地已改为水泥地面周边建筑风貌环境不是很协调现住户2户9人陈氏祖屋雍正二年(1724)比较稳定较快基本完整需日常保养维护高住宅、展示合理文物部门管理较好依靠政府专项资金有定期进行较好主体建筑保存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构件残损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北面厢房及正房,装饰破坏严重,大部分脱榫、变形,雕花脱落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