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煤矿十年安全发展:安全生产在路上.docx
6页福建煤矿十年安全发展安全生产在路上 文/陈 旻 吴顺勇2005年以前,作为产煤小省,福建的煤矿可以用“散、乱、差”来形容,非法井硐口随处可见,全省每年要发生事故80多起、死亡100多人2005年11月15日,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挂牌成立至2014年,全省煤矿事故下降到5起、死亡6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6.01下降到0.40,百万吨死亡率连续5年控制在0.5以内,达到全国小煤省份领先水平10年耕耘,煤监局立足本省煤矿实际,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主动融入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大局,持续推动地方政府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落实,持续推动广大矿工、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增强和安全素质提升,持续推动煤矿整顿关闭、整合技改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省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合法矿井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逐步走出了一条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注重“实”字融入福建发展福建虽然是产煤小省,自产煤约占全省煤炭需求总量的40%产量虽少,但举足轻重,对于地方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煤矿产业政策越来越严,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上级来检查也越来越严,一旦发生事故处罚也越来越重,这迫使我们一定把安全工作做好。
没有安全就谈不上生产,如果发生了事故,我们不仅对不起矿工兄弟,而且矿井也可能面临关闭,经济损失很惨重龙岩市北山煤矿矿长陈水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强制推动煤矿井下安装紧急避险“六大系统”,这是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施煤监局积极组织专家调研论证,根据本省小煤矿特点开展试点建设,分类分期推进实施如果没有煤监局向国家争取政策,全市所有的矿井都要建设井下紧急避难硐室,不仅投入大,而且发生事故逃生效果不一定很好仅这项政策就可以为龙岩市煤矿节约投入近2亿元龙岩市煤管局局长陈如冬介绍说据了解,福建煤监局在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的同时,坚持从省情矿情出发,推行“简政放权,提效减负”政策,制定措施注重实效管用,受到基层的欢迎和好评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有效监管,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既要严格执法,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也要支持基层、服务企业,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建设环境福建煤监局局长陈炎生说道10年来,“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在我省已经得到确立抓住“安标”牛鼻子“以前工人们下井都要弯着腰,出煤基本靠肩挑、手拉、板车运,那也是我省煤矿当时的普遍情况现在的煤矿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大田县东井田煤矿,安全生产负责人高启夫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标准化建设,全省已经全部淘汰了板车运输、卷扬机提升、自然通风等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人员提升运输、煤矸运输和掘进工作面装载等都实现了机械化在龙岩、三明、泉州等地的煤矿,可以看到花园式的煤矿矿区广场、矿水沉淀沟里游走着小鱼,工人宿舍还有投入数十万元的矿工自动洗衣机、烘干机,矸石山上建起了“别墅”……“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来矿上执法时需要签字,连张干净的桌子都找不到福建煤监局监察员陈国全说,现在,福建的大小煤矿都有了“两堂一舍”(即食堂、澡堂、宿舍),油毛毡房也都变成了混凝土的两居室,不但实现了安全生产,而且煤矿面貌焕然一新由于福建煤层地质结构复杂,小型煤矿多、分布广,福建煤炭工业的发展比其他省份更加艰难,日常监察任务也十分繁重根据这些实际特点,福建煤监局积极探索符合本省煤矿实际的道路,连续9年推动安全标准化建设,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牛鼻子”2006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启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标准建矿、质量为先、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建设模式,建立了“企业自评、分级评定、动态管理”考评办法;各地都制订了本地区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全省煤矿用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投入累计达到12亿元。
2011年底至今,全省煤矿基本实现了“两个100%”(即生产矿井100%达标,建设矿井100%按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同步建设)全省10年来累计关闭淘汰各类煤矿179处,产能602万吨/年,取缔挂靠井(硐)口1000多个,累计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关闭任务22处,全面淘汰3万吨/年及以下井型煤矿,漳州南靖县、南平建瓯市、三明宁化县、泉州德化县和安溪县5个产煤县(市)退出煤炭开采,提前2年实现“十二五”末全省小煤矿数量控制工作目标,全省煤炭开采秩序进一步规范重点治理“水害”“机电副矿长吴永桓,6∶37分进入+380主平硐井口,7∶26分到达+380主平硐猴车200米处……”,10月28日下午,在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翠屏山煤矿的安全监控中心,人员定位系统将每个井下人员的运动轨迹显示得清清楚楚根据井下人员身上佩戴的感应装置,可以实时传输井下人员的位置福建煤监局副局长戴文鹏介绍说,通过监控系统,对井下的水位、设备运转等,每一处都可以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通过通讯系统,井上井下可以即时通话……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从技术上支持了各种事故的防治及救援,特别是水害事故。
福建煤矿主要分布在龙岩、三明、泉州和南平4个设区市的15个县(市、区),目前全省共有270家煤矿,年生产能力1958万吨水害、火灾、顶板和瓦斯气体中毒是我省煤矿的主要灾害,”福建煤监局副局长朱石福介绍说,“其中,由于福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是最主要的隐患,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因此,福建煤监局把防治水害列为工作重点,督促煤矿对矿井周边范围老窑、采空区积水以及岩溶水、含水层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要求全省所有煤矿企业每3年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开展矿区水害调查,每年必须对本矿井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修订完善;成立了水害治理专项工作小组,依托煤矿安全专家和科技装备支撑,推广运用一批符合本省小煤特点和水害特性的新手段、新技术、新装备,定期开展评估分析,适时向全省推广前期投入大,但是这是长期受益的2013年5月23日凌晨2点半,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苏二煤矿发生溃水事故,+70车场的水位在6分钟内升到了1.6米高度,+70中央泵房及变电所在4分钟内就被淹没此时完善的通讯系统发挥了作用,每个工作面都有及时得到撤离命令,人员通知到位至4点30分,通过专用通风和区段逃生通道,89名井下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此外,全省煤矿企业投入资金近2亿元,生产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安装率100%,全部建立了煤矿地面监控中心站,并与省、市、县三级监控中心联网运行,分级监控。
目前,福建省已经建成省级监控平台1个、市级监控平台4个和县级监控平台9个,在全国较早实现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系统的省、市、县、矿井“四级”联网,各设区市煤管部门可对生产矿井实施实时视频和数据监控,省级平台可以实施远程监察,有力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为煤矿打造专业人才队伍“这几天我正在安装矿里的局部通风机,平时负责空压机、提升机等煤矿‘四大件’安装与维护今年25岁的林焕强现在是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老虎仑煤矿的一名机电技术员,毕业于龙岩学院的矿山机电专业我是委培生,委托培养解决了学费问题,毕业了又有出路2008年之前,煤矿的专业技术人员寥寥无几三四万吨的矿能有1名技术人员就很不错了,大多数技术工作都是老工人凭经验做的永春县煤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没有专业人员,图纸都需要我们煤炭管理部门来画,连打个报告都没人会写2009年起,福建煤监局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引导龙岩学院、福建交通学院和永春职业中专开设煤矿专业,以“合作办学、委托培养”模式,学生的培养经费全部从煤矿企业提取的安措费中预支,毕业后由接收的煤矿企业全额返还,累计投入超过2000多万元6年来,累计培养煤矿专业学生950名,解决了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
为发挥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福建煤监局跟踪指导,推动煤矿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管理机构,按照井型6 万吨以下不少于3名、6—9万吨不少于5名、9万吨以上不少于8名的要求配齐专业技术人员现在,这些委培生多担任煤矿的管理人员,有些是技术骨干,如福能集团煤电公司翠屏山煤矿定向委培生林思益,现在在坑柄煤矿担任总工、生产副矿长同时,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建成三支专业矿山救护队,现有专职矿山救援指战员218人,各煤矿企业结合实际建立兼职救护力量,共有35个煤矿拥有兼职救护队员311名2012年10月,永定区发生的一起煤矿透水事故中,3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救护队233个小时的紧张施救,3名被困矿工全部成功脱险专业矿山救护队在历次抢险救援和专项检查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福建煤监部门还培养了一批精干的监察队伍福建煤监局没有地市分局,一共20名公务员要管理200多个煤矿,人少、事多、任务重、责任大陈炎生说,这几年,福建煤监局通过集训、理论学习、家属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年度考核中,福建煤监局领导班子群众满意度已连续5年为100%,在全国煤监系统26个省局中排名第一;教育实践活动民主评议群众满意度也为100%。
我们始终不敢轻言成绩,因为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陈炎生说,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在监管监察过程中“零容忍”,也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固本强基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一刻不敢懈怠编辑/冯立梅)-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