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与特征.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7803292
  • 上传时间:2021-12-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1.1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与特征 刘玉峰 徐伟摘要: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包括目标要素、功能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治理要素及其基准层次、发展层次,具有客观存在性、知识过程性、行为结果隐显性和投入产出复杂性等特征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是构成要素质量的提升,不是数量的增加针对地方院校在推进内涵式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本质把握不准、目标与功能定位偏高、主观能动性不够、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充分调动主体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以构成要素的发展层次为基本着力点,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学科专业平台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关键词: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构成要素;特征:G6484 文献标志码:A :1005-2909(2020)06-0007-07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1]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但在人才培养层次、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面向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定位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不同,通常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和服务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主[2]。

      一、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与特征内涵式发展与内涵建设一脉相承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体现于内涵建设的内容与成效内涵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任务、途径和举措,既体现在表面上的容易为人所感知的建设内容,又具有抽象的但绝对存在的建设内涵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认知从逻辑学的概念理解,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3]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从本质属性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予以把握[1]从本质属性分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宏观层面,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事业规模、范围、形式、结构、内容、效益、效率以及适应性、满意度等积极的变化;从微观层面,意指高校功能活动及其结果品位的提升及相关要素品质的改善和优化从具体内容考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体现高等教育本质内容的增加或加强,即缺少的要补充或充实,已有的要加强或提升[4],体现于内涵建设的内容及其效果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基于内在需要和外在需求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5]地方院校是教学研究型或教学为主型的高校[2],其内涵式发展,从基本职能讲,是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技术应用与创新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内涵建设角度,是指提高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平台、治理体系等构成要素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

      二)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基于笔者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解,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应包括履行高校职能的基本要素及其水平基本要素体现了内涵式发展的客观必要条件,要素水平体现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可概括为客观条件和本质要求通过知识活动融于一体的“五个维度、两个层次”的立体动态构成体系(图1)五个维度”包括目标要素、功能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治理要素等,可理解为高校维持正常职能活动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每个维度又由更为具体的要素构成目标要素是引领高校事业发展的制高点和方向标地方院校发展目标应当定位于适应和促进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总体部署,也符合地方院校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履职能力功能要素取决于发展目标定位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层次上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在科学研究层次上以应用技术创新为主,在社会服务方面基于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主体要素是高校的人力資源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关键,管服人员是保障地方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当地,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培养潜质与部属院校差距甚大我国高层人才大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部属院校,地方院校的生师比远大于部属院校[6],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能力有限,且还要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

      地方院校管理、服务人员相对较少,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也相对不高客体要素中基础设施是高校履职的基本场所,且经过多年的投入与建设,一般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平台是高校功能实现的基本单元和必要载体[7]鉴于师资队伍水平、经费投入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地方院校高水平高层次的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平台少之又少,是内涵建设的重点治理要素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校中的落实与体现,是高校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地方院校的管理机构、服务机构是高校运行的必要保障单位,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是高校治理的基本依据,以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对基本功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地方院校的管理机构、服务机构和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体制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是治理要素建设的重点两个层次”是基于“五个维度”的客观条件而提出的内在本质要求,包括基准层次和发展层次基准层次可理解为“五个维度”构成要素的基准水平或底线要求地方院校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经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审核式评估与整改,大都满足基准层次要求发展层次则是基于基准水平的提升高度,是内涵式发展的初衷和着力点地方院校众多,发展层次因不同维度的属性、内容及其度量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目标与现实条件的差异性、内涵要素重视程度及发展速度的快慢等原因,并没有统一标准,各有所长,各显特色。

      地方院校各构成要素之间通过知识传承、知识应用与技术创新等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的功能系统内涵式发展,从内容上要丰富、完善、优化基本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要提升要素的层次和品位[1],从目的上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内涵式发展基本构成的特征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基本构成体系及其构成要素具有系统的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等一般特征,又有其显著特征1. 客观存在性“五个维度”“两个层次”内涵构成体系可分为有形的客观实体和无形的本质要求,且均具有客观存在性内涵构成体系的功能作用不同,且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显有隐内涵式发展模式下,地方院校应该在完善、优化基本层次构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构成要素的发展层次,挖掘潜力,提升构成要素的水平、能力和质量[1]2. 知识过程性地方院校是基于知识传承、知识应用、技术创新等知识过程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功能体,其核心元素是知识知识过程是带有强烈主观意愿和感情色彩的人文科技活动没有知识及其活动,地方院校就失去了存在感,就失去了知识价值和社会价值3. 行为结果隐显性通过有形客体展现的知识活动为显性活动,通过无形载体展现的知识活动为隐性活动。

      无论是行为还是结果,均有外部的显征和内在品质外部显征更多地体现为量的变化,内在品质则更多地体现质的变化地方院校过多强调显性活动,隐性活动相对弱化4. 投入产出复杂性投入分显性投入和隐性投入显性投入容易理解,如物力、财力等隐性投入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主体要素的目的與态度、内在或外在动力、主动或被动、积极或消极等;产出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产出的性质与层次的多元性、数量的不确定性和价值的难度量性多年来,地方院校投入不少,产出的数量也在增加,但产出效益、效率、价值并不高二、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支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2]10年来,地方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投入很大,量的增加很多,但质的变化并不显著这就需要认真反思过去内涵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内涵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1.没有正确把握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构成要素质量的提升、改善和优化[1],而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数量堆积多年来,地方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抓内涵建设,但仍然停留在基本层次构成要素的增加——学科点和专任教师增多了,教学科研空间增大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装满了,科研项目数量与经费增加了,学术论文和专利数量翻番了,而构成要素的质量、水平或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经费投入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这显然与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不符2.目标要素和功能要素的定位偏高地方院校的服务属性和现实条件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不必过高,也不宜过高[8-9]双一流”建设的本质也是水平问题、能力问题、质量问题,这与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一致地方院校可以在少数几个优势学科专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展重大的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争创“一流学科”,但从整体而言,还需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当今地方院校目标、功能定位普遍偏高,“双一流”建设用力过猛,欲速而不达这一方面是学校快速发展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管理与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下的无奈选择3.主体要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不是规模发展时期的客体要素问题,而是主体要素问题,即学生能够心怀时代使命,安心学习,奋发向上;教师能够感悟责任,乐于育人,善于创新;管服人员能够以服务教师学生为宗旨但地方院校的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普遍,教师教书育人任务繁重、责任心不强,管服人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屡禁不止,这大多是师生主观能动性不够造成的,学校内涵式发展步履维艰4.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问题考核评价机制是地方院校治理要素的核心,是推进内涵建设的杠杆和指挥棒,对主体要素的行为动力和发展方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考核评价机制是地方院校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导致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现象频发[10]在教师层面上,轻教书育人、重科研现象得不到扭转,“五唯”问题越破越兴在学生层面上,存在混学分、拿文凭现象[1],少数学生还投机取巧,以获得课程高分和科技创新成果在管服人员层面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令师生无奈二)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建议地方院校内涵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引领、资源配置、监督监控等方面高度重视,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领悟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义,凝心聚力,共谋发展1. 树立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理念,充分调动主体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内涵式发展构成的突出特征是通过主体要素才能体现出来的过程性主体要素在推进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有主动或被动、积极或消极之分,相应的建设成效或质量大相径庭目前,地方院校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现实主义和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内涵建设往往成为由主体要素被动完成的工作任务,而不是应尽的责任,导致内涵建设多流于形式树立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理念,调动主体要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一要从学校、学院和学科专业等层面,科学地制定内涵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突出发展层次,避免“高大上”问题和空洞的形式主义,提高主体要素的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和内在动力二要正确运用价值的观点评判内涵发展的效能地方院校投入产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产出价值的评判与一般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有着本质的区别评价的本质是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过程及结果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的肯定或认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过度地与经济奖励挂钩,容易导致主体要素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发生变化,将内涵建设引入歧途三要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现实主义、浮躁之风比较普遍的地方院校,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充分体现主体要素在内涵建设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和协同效应,这既是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中外学者对中国官方宏观经济数据可行性的评论.docx 寒假学习计划表作文4篇.doc adidas如何有效的管理培训课件.ppt AEMS培训物流管理部分课件.ppt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凤凰古城文化考察.doc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既爱心助残活动总结2.doc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 Period 3(Grammar focus-4c)导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网络编辑完整第四讲(1)ppt课件.ppt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B(2a-2e)导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地方院校环境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初探.docx 地方高师院校思政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docx 关于提高林木种苗产业经济效益的对策.docx 寒假计划500字优秀作文.doc 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对策Word版.doc 关于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ocx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Period 1导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寒假计划作文小学生7篇.doc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I ’m watching TV Period 2导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探析3.docx 寝室长工作总结2篇(2).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