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同步练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
7页教育精选《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选择题1.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A. 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 设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C. 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D. 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2.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A. 《史记》B. 《贞观政要》C. 《三国演义》D. 《大唐西域记》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论证材料观点的是( )A. 西周分封制B. 唐朝三省六部制C. 明朝内阁制D. 清朝军机处4.“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术这是毛泽东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评价下列史实与这位女皇帝有关的是( )①进一步完善科举制②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③重用魏征等大臣④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内史省),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 尚书省裁决B. 门下省审议C. 尚书省执行D. 门下省执行6.下列属于唐太宗的主要政绩的是( )①统一文字②北击匈奴③虚心纳谏④轻徭薄赋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7.历史上对武则天持基本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 )A. 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B. 开创武举C. 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D. 实现选拔贤才的政策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句话称赞的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9.武则天死后留无字碑,意为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如若给武则天补写碑文,下列评价最恰当的是 ( )A. 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 重视农业,推动社会继续发展,彰显贞观遗风C. 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起消极影响D. 政启开元,国力强盛,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10.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国方略上的共同特点是( )A. 轻徭薄赋B. 减轻刑罚C. 善于纳谏D. 重用人才◆ 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贞观政要》材料三: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旧唐书·玄宗下》材料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摘自杜甫的《忆昔》请回答:(1)材料一中“他”是谁?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和材料四描绘了怎样的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3)分析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至少答两点,)(4)从这些盛世局面的出现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活动探究题12.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强盛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如果要利用网络搜索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最好输入下列哪一关键词(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遗风 (2)【史论结合】请举出唐太宗在民族关系和制度创新方面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历史事件各一例,并简要说明理由 民族关系: 理由: 制度创新: 理由: (3)【论从史出】唐太宗能吸取随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少有的治世 从上述史实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和解析【答案】1. D 2. B 3. B 4. A 5. B 6. D 7. C 8. C 9. B 10. D 11. (1)唐太宗;贞观之治;吸收秦、隋灭亡的教训 (2)开元盛世;唐玄宗3)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任用贤才、虚怀纳谏;统治者“戒奢从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4)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合理地调整统治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重视人才,适时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保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12. (1)A (2)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 理由: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制度创新:完善三省六部制 理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解析】1. 本题考查谏臣魏征唐太宗在位期间,非常注重整顿吏治,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所以,唐太宗说“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2. 本题主要考查了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分析选项中,B《贞观政要》符合题意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3.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三省六部制隋朝正式确立,唐朝唐太宗进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分析选项,B符合题意4. 由材料“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术.”可知,这是毛泽东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统治时期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③重用魏征等大臣④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与武则天无关. 故选A. 本题以“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术.”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及其历史地位.5.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
根据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给尚书省执行,因此B符合题意6.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的相关内容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①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的事迹;②北击匈奴是汉武帝的事迹7.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他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历史上对武则天持基本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武则天的有关内容.8.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有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9. 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使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A项内容符合唐太宗的功绩,故排除A;武则天统治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其消极作用是次要的,故排除C;D项内容符合唐玄宗的功绩,故排除D10. 唐太宗重用贤才,曾任用是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武则天是继续推行唐太宗任用贤才的政策.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方略的知识点. 本题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方略相同点的分析、比较能力.11. (1)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件事描述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秦灭,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3)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共同原因的相关知识点贞观之治的原因是唐太宗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怀纳谏还注意节俭,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怀纳谏还注意节俭,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因此他们的共同点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任用贤才、虚怀纳谏;统治者“戒奢从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4)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带来的启示的相关知识点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出现的共同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任用贤才、虚怀纳谏;统治者“戒奢从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由此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合理地调整统治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重视人才,适时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保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12. (1)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