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阁县教育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素养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
11页剑阁县教育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素养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叶圣陶说过: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 会做成什么文字以此告诉我们,写作要源于生活而目前我校学生 作文普遍较差,表现在:提笔无言;作文内容空洞;或内容千篇一律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 环境决定,学生懒散我校地处在城镇中心地带,学校周围商铺林立,游戏厅也较多, 这就为一部分学生上网打游戏提供了便利,一部分学生甚至每天放学 后的时间都不放过一些孩子虽然没上网,但回到家就是看电视,家 长对孩子的网瘾,电视迷也感到是无可奈何,教师也感到非常头疼, 这就是孩子没有彻底的爱上读书,把大量的时间浪费看电视或游戏 上2、 视野狭窄,积累不足虽然学生有较自由的支配时间,但活动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单调 性、肤浅性缺乏有意识的指导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写出的文章 过于单调3、学生阅读范围狭小,积累的词汇过少现在的孩子,由于疲于应试教育,他们大都只阅读与课本作文有 关的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十分狭窄,众所周知,读是吸收,写是 表达没有读,没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文章来4、 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尽管是高年级了,学生作文构思却千篇一律,缺少创意,内容干 瘪,缺乏真情实感。
归根结底,使学生的阅读量小了,积累的素材和 词汇少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汉 代大赋杨雄所说:“读千赋而后能赋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些都说明阅读对写作的的 重要性5、 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现在学生作文都有了固定的模式,写好人好事就写怎样给老人让 座;写感动的是就写自己生病,妈妈怎样照顾自己等等此外,形式 也单一,不少学生作文开头结尾都相同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短 几次写作中就学会写文章,教给学生一些模式化的写作套路,例如怎 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用哪些好词好句等等, 这种方法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 生写作水平的提高6、 感情失真,虚假造作许多学生认为写作是一套,真实想法和情感是另一套,不能在作 文中流露出来这是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丰富的现实 生活,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学生的意义,总是习惯控制他们的思想与情 感,限制他们表达的顺序、方式和方法于是,学生就开始胡编乱造, 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文章中二、 课题的界定作文素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称,就叫做作文 能力或作文素养”。
作文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 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 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素养的策略研究》实质上就是培养学 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文能力培养的原则、方法、途 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 的习作情感和兴趣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三、 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 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 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 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 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 的表达2、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人物身心发展的 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就是根据农村小学生在不同年 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 作文指路,使其作文更具目的性。
3、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 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 培养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 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 本课题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1、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2、 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 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素养培养的途径4、 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提高作文素养的方法和模 式五、 课题研究效果我校开展《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素养的策略研究》已历时一 年如今,我们已经开始品尝那份收获的喜悦我们的实验基本上达 到了预期的效果,探索出了适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 径)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 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 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 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所谓观察力是指对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及现象有目的、有重点的感知能力写作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而生活现象要成为学生写作 的材料,需要借助学生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力,是小学生开拓视野, 认识生活,积累知识,获得立足的写作材料的保证以社会为背景,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 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 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 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 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 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 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 花草,虫鱼鸟兽,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 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分析审;立意能力1、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如果学生思路不开或狭窄就写不出好文章,怎样开拓学生思路,教会学生分析题意,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用 观点记录材料,这是教师在指导命题作文中无法回避的问题3、 提高学生审美谋篇布局能力作文是审美的特殊形式,是创造艺术美的思维活动。
一篇文章要 达到内容美、形式美、卷面美,才是有可读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是 形式美的一个主要方面因为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主题用因文章构思 不同,其表现主题的效果各异4、 重视学生的积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教师通过对学生推荐书目,让学生广泛阅读,并积累其中的好词好句, 再作文时能把自己积累的词句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这样丰富了学生 的作文内容,使他们的作文读起来不再是语句平淡无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改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 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高的人他应该有着丰富的语言积累, 良 好的语感,识、读、写、听、说能力发展全面而协调,一个有着良好 语文素养的人,他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无比热爱,他会对语文学习兴 趣盎然,一个有着良好语文素养的人也会有着丰富的想象,敏捷的思 维,更会有着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1 )激发听说兴趣、培养听说习惯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孩子 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用 性的听说训练,听内容、打、听广播、传达内容、听故事、讲故 事、听音乐、想象情境,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听说课,大大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生和积极性,他们的学习情绪也随之异常高涨。
在学 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张郡文、李俊秋同学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指:一是“读” “查”结合,即在阅读过程中碰 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随时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我们给学 生配备了相同的学典,并且教会他们查字典的方法,我们还评出了“字 典老师最喜欢的好学生”,以此鼓励学生经常使用字典二是“读” “思”结合,即在阅读中做到边读边思,勤读多思我们教会学生阅 读的思路:读一个故事后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人 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哪些地方你最受 感动?如果让你来编故事的话,你会安排怎样的情节?……我们经常 举行阅读交流会,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做到“读、思”结合,三是读 “划”结合,即在阅读时边读边动笔,划出妙词佳句我们给每个学 生准备了摘录本,让他们把阅读时划出的好词佳句摘录进去以在习作 中灵活应用,2、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少年儿童是处于品德发展与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道 德伦理知识不是很多,道德判断能力还不是很高,根据人们对品德的 形成过程的研究判断,这一阶段的孩子主要处于品德形成的认同阶 段,孩子开始在思想上、情感上、行为上接受他人或集体的影响,认 同一些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时对他们进行一些道德准则,行为规 范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是诗歌,童话、寓言,还是散文、小说, 它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以农村小学生作文素养策略 研究为媒介,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勤劳俭朴,勤奋进取,尊敬 师长,助人为乐,热爱祖国等品质3、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 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阶段的孩子,审美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就要让孩子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美、理解美、接受美的陶冶因 此,我们尽力把指导学生习作的活动变成一种审美六、分析、思考与讨论1、分析课题研究情况,可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1) 发展性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系统要使农村学生作文从封闭的 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必须解放师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时间 和空间为此,在学生习作中,我们倡导实行开放性作文鼓励学生 “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体的可持 续发展2)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主观能动性只有把写作化 为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 思维和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3) “积极的鼓励性胜于消极的制裁”成功的喜悦,往往能让 学生积淀起参与的信心,激发再创造的动机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 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全体学生 体味成功的喜悦2、讨论(1)《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预示着作文的趋势,可概括为“全 程开放,张扬个性”而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仍要有一 把“收放”尺子,第一学段为“放”,第二学段为“收”,第三学段 为"放”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放放收收,方能落笔成文(规范之 文);收收放放,方可张扬个性,体现创造性2 )虽然说生活像是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但是对现在的小学生 来说,却是单调得多如白天里的草地上的嬉戏,懒洋洋地晒太阳, 学生享受过多少?夜里的数星星,看月亮和无尽的遐想,学生又经历 过多少?春天里的踏青,夏天里的戏水、垂钓,秋天里的放风筝,野 地里的奔跑,冬天里的玩冰块,堆雪块、打雪仗,又有多少小孩经历 过?又如社会生活中的结伴而游,到商店的闲逛,玩玩自己喜欢的乐 趣,学生又经历过多少?校园里的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