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总结.doc
2页知识梳理”栏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一、 编排规律1、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2、 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3、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4、 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5、 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其次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像,均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四周,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四、“定位”规律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④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⑤一般地,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即序小径大 2、主族元素化合价 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主族序数; ②︱最低负价︱= 8-主族序数③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如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有C、Si,短周期中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肯定值3倍的元素有S④“奇偶”规律: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奇数;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偶数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③一般地,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赿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赿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的反应赿猛烈;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赿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赿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武汉市新洲二中 程四新 周耀中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文化路52号 430413): : 634502956E-mai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