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最新的溪居原文、翻译、赏析10篇.docx
17页溪居原文、翻译、赏析10篇溪居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译文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小船被春风吹动,一直漂进钓鱼湾 玩耍的小童看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有客人来,急忙跑去打开柴门 注释 溪居:溪边村舍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系(某ì):栓,捆绑 疑:怀疑,以为 柴门:木制的门,诗中泛指家门去却:却是助词,去却意思为去掉;关:这里指关闭柴门的栓卡、钩环之类 赏析: 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着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 画: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读者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溪居原文、翻译、赏析2 原文: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无日一作:无因)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注释: 此诗作于文宗开成(836-840)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城东有宛溪,城东北有敬亭山城中开元寺,原名永乐寺,东晋时建 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庆吊丧,即生死过程《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范蠡:春秋时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五湖 五湖:旧说太湖有五湖 赏析: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
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溪居原文、翻译、赏析3 原文: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文: 长久被官职束缚不得自由,幸好被贬谪到边远的永州一带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间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伴着水激溪石的声响归去来去之间碰不到那庸俗之辈,眼望楚天一片碧绿,高歌自娱 注释: 久为簪(zān)组累(léi),幸此南夷(yí)谪(zhé)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累:束缚,牵累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楚天:永州原属楚地束:束缚南夷:这里指永州 闲依农圃(pǔ)邻,偶似山林客 谪:贬官流放农圃:田园偶似:有时好像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长歌:放歌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春秋战国时期,永州属楚国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柬,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地方清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溪居原文、翻译、赏析4 原文: 溪居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朝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文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注释 1、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
2、束:约束,束缚 3、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4、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5、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6、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7、束:束缚 8、南夷:这里指永州 9、谪:贬官流放 10、农圃:田园 11、偶似:有时好像 12、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13、榜:划船⑾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14、长歌:放歌 赏析: 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是地,并改名为愚溪 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这首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