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花开富贵春.doc
3页洛阳花开富贵春 ——赏明代陈淳《花卉图》在明代花鸟画历史上,有两位画家因画风独特、另辟蹊径,对水墨花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被合称为“青藤白阳”其中, “青藤 ”是指徐渭,而 “白阳”就是此幅 《花卉图》的作者陈淳陈淳(1483 年—1544 年) ,初名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长洲( 今江苏苏州) 人他出生在一个文人士大夫家庭其祖父陈璚曾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书画收藏颇丰;父亲陈钥,虽一生未仕,但精究阴阳方术沈周与陈璚交游密切,且常以画作相赠文徵明与陈钥情谊笃厚陈淳曾随文徵明学习诗文、书画现存陈淳早期作品秀雅含蓄,画风极近文徵明同时陈淳也十分仰慕沈周,心研手追沈周的花鸟画取法南宋禅僧牧溪及元代的墨花墨禽,画风简放厚重,墨气浑沦,气格清新陈淳深受其影响陈淳的这幅《花卉图》为纸本水墨,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图创作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 年) ,是陈淳晚年时期的代表作画家以墨笔描绘了牡丹、荷花、辛夷、萱草、秋葵、水仙、芙蓉、山茶八种折枝花卉;这些花卉,俯仰欹侧,错落有致此图用笔、用墨奔放利落,离披错落,似不经意,然神完而气足画家很好地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宣纸的渗晕特性,使墨色互融互破、五彩纷呈。
且每段折枝花卉后面都有题画诗,书法纵横奔逸,与绘画相映成趣画家采用了横向平铺、间画间题的长卷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序列,将不同季节的花卉有秩序地安排在一起,布局起伏跌宕,给人以流动、和谐的美感花卉之间交错衔接,题画诗穿插于上下空间,连接巧妙,一气呵成,给人以疏落空灵之感这种长卷形式会使我们联想到古代书籍的形制——古人将竹、木削成窄条以供书写,是为“简”,把“简” 编扎在一起而成“ 册”(或称为“ 简册”) 阅读简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简册拿在手中,边展边看;一种是将之整个平铺开来观看同样,欣赏陈淳的《花卉图》时,对于这八段既相对独立又完美连接在一起的折枝花卉,可以犹如现在的动画片一般,在边展边卷的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来逐段欣赏;亦可以全部展开,由整体再到局部来观赏陈淳《花卉图》卷尾题跋:“右墨花八种,闲中偶坐碧云轩漫成,颇纪幽兴,不复计笔研草法耳庚子春日道复记 ”陈淳喜欢文人墨戏式的创作方式,将其称为“墨戏漫兴 ”这种创作态度自宋、元以来为历代文人画家所津津乐道绘画也逐渐由以形写神而转变为寄情笔墨、托物言志 此《花卉图》题字用笔豪放潇洒,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诗的意境丰富并深化了花卉的内涵,书境与画境合而为一,显示出画家广博的修养。
如画家自题所画墨牡丹云:“洛下花开日,妆成富贵春独怜凋落易,为尔贮丰神 ”洛阳盛开的牡丹,花开虽为富贵,但却容易凋零,画家借助绘画来为其“贮丰神” 此外,作者还自题萱草“堂北宜男草,花间叶亦稠凭君好培植,闻说解忘忧”,自题秋葵 “素质倚秋风,向人浑欲语春花莫相笑,丹心自能许”等画家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寓于花卉,使得平凡的花卉带有浓厚的情感意味,也体现了画家高洁恬淡之人格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