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华书局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例文.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306795795
  • 上传时间:2022-06-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38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华书局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基 础 知 识 了 解 甲午斗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抗拒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掌 握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能 力训 练 过 程 方 法 口 头 表 达 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实力 比较分析综合说明 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改变,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讨 论 探 索 中国战败的主要缘由及其历史教训 情 感、 态 度、 价值 观 爱 国 情 感 甲午斗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斗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坚韧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思 想 意 识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斗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甲午斗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缘由、《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探讨回答问题: 1.列举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

      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复x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坚决动武,干脆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开干脆交战,通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平安大门——伊犁) 2.起初在收复x疆问题上,同左宗棠看法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李鸿章) 老师讲授:李鸿章重“海防”轻“塞防”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老本”都输光了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斗争》,看看李鸿章怎么把“老本”输光?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看法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沟通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样看法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沟通,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斗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折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请2——3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老师作“画外音旁白”,学生协作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 师: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攻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 师: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峻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师: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 生:(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明殉国决心)…… 师: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么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子,接着沉入碧波……) 《马关条约》 1、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改变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据了哪些地方?(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 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缘由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3、 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马关条约》,1895年,[中]李鸿章和[日]伊藤博文。

      ) 4、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详细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项目 内容 分析 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 使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峻,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干脆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台湾人民怎样指责卖国的清政府?(有人写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卖国嘴脸) 6、台湾人民又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徐骧领导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因奸细出卖,台湾最终全部沦陷但是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来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中华书局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其次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依据本节教材的支配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学问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化探讨辛亥革命的必定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验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学问上具备肯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实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调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激昂人心本节学问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学问建构学习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务变得生动化注意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学问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务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通过学问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沟通,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 其次章第8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途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化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 1、依据联系前后学问点将学问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 然性 2、通过历史再现,激发对辛亥革命的学习热忱 1、通过近代革命志士的热血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育学生学会联系历史与现实生活,珍惜现在的华蜜生活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协助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情景创设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用“情景创设法”开展学习活动,以学生自己为主体,以历史时代背景为起点,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相关历史影音并进行深化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自主完成学问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具打算 多媒体影音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呈现单元学问框架图 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片段 观看完纪录片后,针对影视中提到的“孙中山的想法赢得了四周一些人的赞同”,引出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并绽开提问 孙中山在檀香山政治体制变更中,更加确定了必需要武装暴力夺取清政府的想法,那么为了革命那一天的到来,他又做了那些前期打算呢?以及怎么去建立武装革命组织的呢? 看图并回忆旧知,从旧的认知中找寻对新知的理解 观看纪录片,思索“为什么孙中山会选择武装暴力革命,而不是政治改良道路?” 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热血救国的艰辛经验 学生在了解完视频内容后,依据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节内容亲密相关的学问点,引导学生在原有学问点上建立新的学问体系 将历史中的云雾般的孙中山,以剧烈的视觉冲击的影视表达出来,直击课题“辛亥革命”,用影音、图像演绎方式将辛亥革命引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用生活的镜头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实存在 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内容的再现,老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在课本中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建立学问结构,自主填补学问缺口。

      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回答“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建人以及纲领 兴中会的“振兴中华”纲领发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启发与鼓舞下,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形势图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 2、请同学们细致视察图中武装革命形势路途,结合课本学问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起义的过程? 清帝宣布退位影像视频资料 以清政府的覆灭,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个学问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孙中山戎装图 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2、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结局?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学过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且之间探讨沟通,并思索回忆课前所讲,结合课本学问进行着答案的推想 学生看图思索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感叹清王朝的覆灭 学生回答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 结局:辛亥革命成功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学生深思并回答胜利方面:1、-了清朝统治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使民主共和深化民心 失败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变更 以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历史事务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历史信息进行联系比较,找出其中的继承性,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同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来总结学问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学问点的记忆,加深对学问的了解程度 让学生在问题中将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