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BF-3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doc
11页YBF-3 型导热系数测试仪(实 验 讲 义 )YBF-3 型 导热系数测试仪使用说明一、概述导热系数(热导率) 是反映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它不仅是评价材料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应用材料时的一个设计参数,在加热器、散热器、传热管道设计、房屋设计等工程实践中都要涉及这个参数因为材料的热导率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热导率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对材料的热导率常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测量热导率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稳态法和动态法两类本测试仪采用稳态法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其设计思路清晰、简捷、实验方法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测量物质的导热系数是热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测试仪由加热器、数字电压表、计时秒表组成(采用一体化设计)二、 主要技术指标1、电源:AC (220±10%)V ,(50/60)Hz2、数字电压表:3 位半显示,量程 0~20mV,测量精度:0.1%+2 个字3、数字计时秒表:计时范围:0~9999.9s;最小分辨率 0.1S;精度:10 -5 4、测量温度范围:室温~100℃5、加热电压:高端:AC36V 低端:AC25V6、散热铜板:半径:65mm 厚度:7mm 质量:815g(以上的参数已在每一块铜板上标注)7、测试介质:硬铝、硅橡胶、胶木板、空气等8、连续工作时间:>8 小时三、 仪器的面板图上面板图 2下面板图四、加热温度的设定:①.按一下温控器面板上设定键(S) ,此时设定值(SV)显示屏一位数码管开始闪烁。
②. 根据实验所需温度的大小,再按设定键(S )左 右 移 动 到 所 需 设 定 的 位 置 , 然后 通 过 加数键(▲) 、减数键(▼)来设定好所需的加热温度③.设定好加热温度后,等待 8 秒钟后返回至正常显示状态五、仪器的连接 ⅠⅠⅠⅠⅠⅠⅠⅠ 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Ⅰ ⅠⅠⅠⅠ连线图从铜板上引出的热电偶其冷端接至冰点补偿器的信号输入端,经冰点补偿后由冰点补偿器的信号输出端接到导热系数测定仪的信号输入端六、仪器维护与保养1、使用前将加热盘与散热盘面擦干净样品两端面擦净,可涂上少量硅油以保证接触良好注意,样品不能连续做试验,特别是硅橡胶,必须降至室温半小时以上才能下一次试验2、在实验过程中,如若移开电热板,就先关闭电源移开热圆筒时,手应拿住固定轴转动,以免烫伤手3、数 字 电 压 表 数 字 出 现 不 稳 定 时 先 查 热 电 偶 及 各 个 环 节 的 接 触 是 否 良 好 4、仪器使用时,应避免周围有强烈磁场源的地方5、实验结束后,切断电源,保管好测量样品不要使样品两端划伤,以至影响实验 的 精 度 6、仪器长时间不使用时,请套上塑料袋,防止潮湿空气长期与仪器接触。
房间内空气湿度应小于 80%7、仪器在搬运及放置时,应避免强烈振动和受到撞击 38、长期放置不用后再次使用时,请先加电预热 30min 后使用导 热 系 数 的 测 量导热系数(热导率) 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物理量,导热是热交换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基本形式之一,是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固体物理及能源、环保等各个研究领域的课题之一,要认识导热的本质和特征,需了解粒子物理而目前对导热机理的理解大多数来自固体物理的实验材料的导热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微观结构,热量的传递依靠原子、分子围绕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自由电子的迁移,在金属中电子流起支配作用,在绝缘体和大部分半导体中则以晶格振动起主导作用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材料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与它的微观结构、温度、压力及杂质含量相联系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粗略的估计,可从热学参数手册或教科书的数据和图表中查寻)1882 年法国科学家 J•傅里叶奠定了热传导理论,目前各种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基础之上,从测量方法来说,可分为两大类:稳态法和动态法,本实验采用的是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实验目的】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2、学习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3.学习用作图法求冷却速率4、掌握一种用热电转换方式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实验仪器】1、YBF-3 导热系数测试仪 一台2、冰点补偿装置 一台3、测试样品(硬铝、硅橡胶、胶木板) 一组4、塞尺 一把【实验原理】为了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首先从热导率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入手热传导定律指出:如果热量是沿着 Z 方向传导,那么在 Z 轴上任一位置 Z0 处取一个垂直截面积dS(如图 1)以 表示在 Z 处的温度梯度,以 表示在该处的传热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积 dS 的热量) ,那么传导定律可表示成:(S1-1)式中的负号表示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即热传导的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式中比例系数 λ 即为导热系数,可见热导率的物理意义:在温度梯度为一个单位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截面的热量。
利用(S1-1)式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两个:一个是在材料内造成一个温度梯度 ,并确定dtszTQZ0)(zTtdQdzTtQdzT(图1) 4其数值;另一个是测量材料内由高温区向低温区的传热速率 1、关于温度梯度 为了在样品内造成一个温度的梯度分布,可以把样品加工成平板状,并把它夹在两块良导体——铜板之间(图 2)使两块铜板分别保持在恒定温度 T1和 T2,就可能在垂直于样品表面的方向上形成温度的梯度分布样品厚度可做成 h≤D(样品直径) 这样,由于样品侧面积比平板面积小得多,由侧面散去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热量是沿垂直于样品平面的方向上传导,即只在此方向上有温度梯度由于铜是热的良导体,在达到平衡时,可以认为同一铜板各处的温度相同,样品内同一平行平面上各处的温度也相同这样只要测出样品的厚度 h 和两块铜板的温度 T1、T 2 ,就可以确定样品内的温度梯度度 h当然这需要铜板与样品表面的紧密接触,无缝隙,否则中间的空气层将产生热阻,使得温度梯度测量不准确为了保证样品中温度场的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把样品及两块铜板都加工成等大的圆形。
2、关于传热速 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截面积的热量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为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块,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已经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共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 )有关,其表达式为:(S1-2)式中 m 为铜板的质量,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因为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铜板直接对下金属铜板加热,使其的温度高于稳定温度 T2 (大约高出 10℃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 T2 ,测出温度在大于 T2到小于 T2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T—t 曲线,曲线在 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 T2下的冷dtQdtdt dtTmctQ22加 热传 热散 热上 铜 板下 铜 板样 品图(2) 5却速率。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得出的 是在铜板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其散热面积为 2πR P2+2πR P hP (其中 RP 和 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 )然而在实验中稳态传热时,铜板的上表面(面积为 πR P2 )是样品覆盖的,由于物体的散热速率与它们的面积成正比,所以稳态时,铜板散热速率的表达式应修正为:(S1-3)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量就是样品的传热速率将上式代入热传导定律表达式,并考虑到 ds=πR 2 可以得到导热系数:(S1-4)式中的 R 为样品的半径、h 为样品的高度、m 为下铜板的质量、c 为铜块的比热容、RP 和 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右式中的各项均为常量或直接易测量实验步骤】1、用自定量具测量样品、下铜板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等必要的物理量,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其中铜板的比热容 C=0.385kJ/(K·kg)2、加热温度的设定:①.按一下温控器面板上设定键(S) ,此时设定值(SV)后一位数码管开始闪烁②. 根据实验所需温度的大小,再按设定键(S)左 右 移 动 到 所 需 设 定 的 位 置 , 然 后通过 加数键(▲) 、减数键(▼)来设定好所需的加热温度。
③.设定好加热温度后,等待 8 秒钟后返回至正常显示状态3、圆筒发热盘侧面和散热盘 P 侧面,都有供安插热电偶的小孔,安放时此二小孔都应与冰点补偿器在同一侧,以免线路错乱热电偶插入小孔时,要抹上些硅脂,并插到洞孔底部,保证接触良好,热电偶冷端接到冰点补偿器信号输入端根据稳态法,必须得到稳定的温度分布,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等待手动控温测量导热系数时,控制方式开关打到“手动” 将手动选择开关打到“高”档,根据目标温度的高低,加热约 20 分钟后再打至“低”档然后,每隔 5 分钟读一下温度示值,如在一段时间内样品上、下表面温度 T1、T 2示值都不变,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自动 PID 控温测量时,控制方式开关打到“自动”,手动选择开关打到中间一档,PID 控温表将会使发热盘的温度自动达到设定值每隔 5 分钟读一下温度示值,如在一段时间内样品上、下表面温度 T1、T 2示值都不变,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4、记录稳态时 T1、T 2值后,移去样品,继续对下铜板加热,当下铜盘温度比 T2高出 10℃左右时,移去圆筒,让下铜盘所有表面均暴露于空气中,使下铜板自然冷却每隔 30 秒读一次下铜盘的温度示值并记录,直至温度下降到 T2 以下一定值。
作铜板的 T—t 冷却速率曲线 (选取邻近的 T2测量数据来求出冷却速率) 5、根据(S1-4)计算样品的导热系数 λ6、本实验选用铜-康铜热电偶测温度,温差 100℃时,其温差电动势约 4.0mV,故dtTPphdtTmctQ222122TPdtThRhc 6应配用量程 0~20mV,并能读到 0.01mV 的数字电压表(数字电压表前端采用自稳零放大器,故无须调零) 由于热电偶冷端温度为 0℃,对一定材料的热电偶而言,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其温差电动势(mV)与待测温度(0℃)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由此,在用(S1-4)计算时,可以直接以电动势值代表温度值实验注意事项】1、稳态法测量时,要使温度稳定约要 40 分钟左右手动测量时,为缩短时间,可先将热板电源电压打在高档,一定时间后,毫伏表读数接近目标温度对应的热电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