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海上钢琴师影评作业.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41850429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7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海上钢琴师影评作业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海上钢琴师》影评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 尚轩轩 101214055 学学生姓名 号 《海上钢琴师》影评 上帝说,他不适合任何一种未来 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 一、影片介绍 《海上钢琴师》(La La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制作与1997年7月最早在意大利上映也就是1998年10月28日,此后逐渐在其他国家上映 获奖情况:1999年意大利电影金像奖(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颜尼欧.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 ;1999年欧洲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1999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制片人、最佳剧本(朱塞佩.托纳多雷)、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另,颜尼欧.莫利克奈因本片原创配乐的创作和研究工作而获得特别银丝带奖;2000年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公会电影奖-银奖最佳外语片 ;200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颜尼欧.莫利克奈);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二、故事介绍 1900年元旦,维吉尼亚号邮轮到达美国纽约,人们望着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大声欢呼着“America”而邮轮上的添煤工丹尼在头等舱寻找着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值钱的东西,结果却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婴儿(这恐怕是后来最有价值的“东西”)丹尼收养了他,教他读书、写字并给孩子取了一个奇特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由于这个孩子没有任何身份的证明,丹尼为了保护他而不允许他离开船舱直到8岁那年,父亲丹尼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而送命,1900参加父亲海葬仪式的时候突然听到美妙的音乐声,旁边的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music”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1900在晚上来到餐厅里的钢琴旁信手弹奏,从来没有人教他他却弹出美妙的曲子,船长问他“Nineteen hundred, all of this is entirely against the regulations”,1900转过头回答说“Fuck the regulations ”!从此便开始了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 1900此生从未下过船登上大陆,在维吉尼亚号上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船上认识了好友知己max,也爱上过一个女孩儿,可是最后还是和破烂的邮轮一起被炸毁在海上。

      即使他击败爵士乐始祖Jelly Roll Morton(Fuck jazz too)使他名声大振,但这些似乎都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之后有人找他录制唱片,而录完唱片1900才明白这些人是要把他的音乐拿去为他卖钱换取所谓的名声,1900立马拿走唱片说“I won’t let my music go anywhere without me ”或许在录制唱片的时候1900偶然看到并且爱上的那位女孩(是那位手风琴匠的女儿),对爱情的憧憬使他曾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船去开始新的生活,甚至他想那张唱片送给她(唱片最终没有送出去,所以被他亲手毁掉,而max却把它粘好并藏在钢琴架里,而这也成为这位天才钢琴师唯一流传于世的曲子)可当他在走到船梯上看到了迎面而来的巨大繁华如迷宫一样的纽约市,1900伸手把自己的帽子扔到海里,从此和这个世界擦肩而过 三、电影语言分析 (一)摄影: 1、导演采取极端的浪漫主义,构建了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诗意“史诗”影片因此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也走入两个极端:西方有人称他为“最好看的烂片”,当然也不乏佳作的称赞其实没有统一的答案,导演想要表达的初衷只有一个,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理解却千差万别。

      用一句永不过时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在与你自己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优秀的人都应该利用自己的天赋赢得声誉和功名站在这样的角度对待这部影片,那么它肯定是过于理想太过虚假或者是难以接受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应当属于古典电影的范畴,精神上偏向于形式主义,因为它既没有现实主义那样过于追求准确而忽视了艺术美感,也并不只是单单注重各种夸张技巧的形式主义 2、影片开头便是一个大远景镜头,然后逐渐移动拉近到中景,max出现在镜头前,坐在潮湿的台阶上擦拭着他的小号,画外音慢慢告诉观众他的心里想法,他开始逐渐回忆这个故事在这部影片当中,出现了很多特写镜头,比如说爵士乐始祖Jelly Roll Morton向1900挑战时不可一世的面部表情,而对1900轻蔑的微笑却露出自己嘴里那 两颗门牙之间巨大的缝隙,其中一颗上面还有一小块铂金来补齐牙齿这些微小的事物被摄像机特写放大到抽象,其中暗含着隐喻,也许是想告诉观众尘世的人在不断追求着外表的光鲜和完美却忽视了灵魂身处的巨大空洞,与1900天真的笑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两人斗琴时旁观者夸张的脸部表情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的那双眼睛这双眼睛从小时候到长大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永远都是那双干净、无邪、澄澈的大海一样蓝色的眼睛,具有一切大海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1900灵魂的高贵和单纯,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和尘土和前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导演的倾向性和思想内涵,而且导演在整部影片里用大量的镜头来表现这双眼睛,更能说明这一点 3、从总体来说,影片的色调是明亮而偏向于暖色系当然,影片命名为《海上钢琴师》,就不能少了大海的颜色,在大多数的时候蓝色代表着忧郁、孤独这种冷色调的心情,在影片当中1900就是这样一个在现实里非常孤独的人,对父亲的爱、和max的友情以及对爱情的朦胧憧憬也许是他生命当中仅有的温暖回忆,大多数时候陪伴他的只有音乐和海洋他在维吉尼亚号看着一船又一船的人们怀着幸福和希望到达美国然后大喊“America”,为这些人弹奏舞曲,用音乐诠释生活和生命他不是高高在上赐予别人音乐而是在人群边缘冷眼旁观,天生的孤独造就了他敏锐的触觉,用人世百态和人生的种种情感来作为音乐的素材,信手拈来,琴键在他指尖流淌,弹奏出对于生活的真诚同样在西方蓝色代表着自由和冒险,1900看似终年囚禁在一艘船上,但在精神上绝对自由,相比于那些整日在陆地上奔波的大众,身体和精神被命运双重束缚,1900又是幸福的。

      即使是在本应十分阴暗的邮轮底层,导演也借助于添煤时的火光或者橘黄色的灯光使船舱看起来明亮而温暖,所有人物的脸部都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没有某些先锋电影中那种半明半暗的脸或者被帽檐完全遮住脸部光线的画面出现过无论在什么地方,人物的脸始终是暖色的,有点类似于《勇敢的心》里的那种效果,尽管没有后者那种整部影片基本都是柔美朦胧的自然光运用但在人身上大致类似在这部影片里,蓝色这种传统上冷色调的作用被减弱,加进去的是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亮光是十分纯洁安静的,恰如1900的音乐 (二)剪辑 影片在剪辑上做了很大的功夫,很多地方还是可圈可点比如说在影片中有一段1900去三等舱偷偷亲吻那个熟睡中女孩时,3分钟左右的时间差不多用了24个镜头,不算很多,也比不上《战舰波将金号》里的“敖德萨台阶那一段”精确复杂但是镜头的各种切换和运动都十分准确的表达了1900当时的心情 有时镜头会移动在1900的前方,1900在镜头前一边走一边寻找,左右搜索,观众无法看到1900前方的景观,这就告诉我们此时他也还没有找到她的铺位有时候镜头会围着他转,说明这时1900很迷茫,没有任何头绪而发现镜头以一个跟随者的姿态跟着1900的脚步,或者充当他的眼睛,看到船舱里具体的一些情景,比如熟睡的妇人和哭泣的小孩等。

      最后切到他背后,突出一条过道,明确的告诉观众那位女孩就在这条过道的某一个铺上其中有一个镜头用意很明显,凸显1900的单纯之处,当他偷偷亲亲吻她之后,女孩翻身,吓得他立马像一个小孩一样跑开了,怯生生的眼睛在一张床架后面望着女孩 导演还做了一段精心的安排,Jelly Roll Morton 来挑战1900,两人在大厅斗琴 起初大厅中一片轻松的气氛,随着max看到Morton影子后音乐的戛然而止而宣告结束所有人转过头注视着雕花玻璃外的Morton,灯光师故意把Morton的影子放大投到玻璃上,就像动画片的山洞里巨大的吃人恶魔还没有走过来,恐怖的影子已经蔓延到脚下伴随着Morton的到来,气氛变得逐渐紧张,左右人都在下面悄声议论,当然只有1900的表情依旧是那样的平静随后便是两人精彩的斗琴部分,摄像机从各个角度拍摄,不断地从正面和侧面烘托两人高超的琴技,钢琴师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陶醉的神情,在琴键上飞驰的手指;周围人群的议论,一动不动的身体加上瞪大了的眼睛,半张着的嘴以及来回飞快变化的琴弦,脸上逐渐密集的汗水等等镜头之间的快速切换此外摄像机在不同位置拍摄,又给观众传递了许多信息。

      仰拍Morton,突出了他的“高大”、过分自信和来者不善从一开始镜头里的1900就处于Morton的下方,以此来显示Morton的敌意就像中国武侠小说里面描写的那样,主角没有登场之前龙套都是多么多么的厉害,后来主角登场收拾他们就像掰断一根牙签一样容易Morton从一开始维持着一个绅士的做派,行为举止僵化腐朽,充满了虚假和做作,相反1900则是很随意,两手叉腰或者插在兜里,随和的表情不似Morton高高在上Morton代表着世俗里被金钱、欲望、名声、地位所迷惑的人类,1900则导演希望人类回归本心的具体表现 普多夫金曾经说过“电影艺术的基础在于剪辑”,而在斗琴过程中最激烈的部分也就是1900“发挥出十二成功力”的一段,两分钟不到用了一百多个镜头,属于典型的交叉蒙太奇镜头之间随着音乐而飞速切换给观众营造一种狂风暴雨般的视听感受其余部分大多数都是平行式蒙太奇的运用,在电影的好几个镜头中都出现了船到达纽约港口人们看到自由女神像时的欢呼声反复的出现,只是人不同而已,又有大批大批的人怀揣着“梦想”到达美国这应该是复现式蒙太奇的运用 (三)声音 曾经有人认为声音会给电影以致命的打击,这是在《爵士歌王》开创有声电影时代后评论家的论断。

      现在恐怕很少有人去聚精会神的看一部默片声音已经成为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一部影片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比如《泰坦尼克号》中那首流传于全世界的《my heart will go on》,电影本身的情节很老套,除了一些先进的特技和演员本身高超的演技外,赚取观众眼泪和钞票的恐怕就是这首歌了,这首歌带给了影片巨大的成功,更加说明了声音的重要性很多电影大师都是运用声音的高手,比如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交响乐和使用原声是他永恒不变的主题《发条橙》里雄壮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闪灵》中的原声和一些类似交响乐很能震慑人内心的音乐已经深深刻在观众的脑海中很多影片正是凭借动听的配音取得成功,像《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燃情岁月》(legend of fall)、《珍珠港》、《勇敢的心》、《闻香识女人》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