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2014年高考真题(新课标II)解析版.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4904676
  • 上传时间:2023-05-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1.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4年全国高考试题新课标2文综历史部分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答案:C解析:雅言,也就是官方语言.最早的雅言,是西周立国之初的西岐方言一般来说,首都所在地的语言就是官方语言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由中央统一向地方推广实行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通过法律规定的变化,由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延伸到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父亲可以处置儿子和养子的财物,体现了父权的强化,这是孝道的体现,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日渐蔓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父为子纲”,是儒家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纸币交子是为了方便贸易而出现的,类似于现在的“汇票”,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根据材料交子产生于前,贸易纠纷产生于后;因为富商“不能偿所负”而对富商的信用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富商的社会地位;交子的产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非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办公机构,虽然偶有内阁大臣专权现象,因为大学士是依附于皇权的,如同秘书的权利来自首长,大学士的权利也是来自皇权,如果没有皇权集中,大学士如何号令朝野所以本题答案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 解析:早起维新思想产生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依然很强大,所以维新思想家在他们的主张中强调“易服”目的就是造成氛围,以影响心理,进而为改革顺利推进扫清道路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社会各界都提出自己的主义,以迎合民主共和的社会潮流,使自己能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有利的地位B项错在“主要”上,在战争年代,军事实力是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情况,以及国民政府向国联申诉等相关史实,可知中国代表的发言是为了阻止日本进一步向中国侵略,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 解析: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城镇家庭凭粮本供应粮食,国家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是国家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统购统销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严重牺牲了农民利益,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

      D项错在“劳动力”上 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中贵族失去的是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利,制定法律的权利依然掌握在贵族手中;C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斗争的产物,贵族的让步不是决定作用 ,D项平面与贵族由于这种属性的差异,政治诉求不可能日趋一致 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时的情形,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的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所以选择A项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D项说法有误,家庭手工业依然存在,只不过不占主导地位而已。

      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通过看幻想型影片,慰藉一下自己不安的心灵,以此来逃避现实,核心词“幻想型影片”图635.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答案:D解析:欧洲旗帜出现在波兰边境线,说明波兰向欧盟开放边境线,反映的信息就是2004年欧盟东扩,波兰加入欧盟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学科网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

      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答案】 (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为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 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改革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学科网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答案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学科网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4分) 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 历史史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