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20篇.doc
18页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20篇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更远,像会更靠近凸透镜2.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cm到120 cm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下列关于用自拍杆拍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B.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C.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D. 使用自拍杆的好处是减小了物距,增大了像的大小【答案】 C 【解析】【解答】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AB不符合题意;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说法正确,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3.如图是媛媛同学在做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通过画图记录的物、像大致关系的四幅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A不符合题意;当物距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则像距大于物距u,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等于像距,即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34.现代生活,智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乙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丁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故答案为:A.【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4.用照相机对如图的小猫咪拍照,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底片上所成像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与物相比,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故答案为:B分析】照相机中的镜头属于凸透镜,在底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5.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答案】 B 【解析】【解答】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凸透镜后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这是胶片的位置,如果用短焦距镜头,其焦距本身就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当用这种傻瓜照相机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相机镜头距离发生改变时,像距的变化范围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可以认为能成近似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当焦距较小时,凸透镜所成像在较小的范围内6.飞机在海上进行搜救时,工作人员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0 mm,则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 ) A. 大于200 mm B. 恰为100 mm C. 小于100 mm D. 略大于100 mm【答案】 D 【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10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小于200mm由题意可知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此时物距很大,所以像距会很小,即像很靠近焦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7.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在减小,物距u和像距v成反比关系B. 当物距u=9cm时,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像C. 当物距u=16cm时,其光路图是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图D. 当物距u=50cm时,光屏在适当位置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 C 【解析】【解答】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但不是成反比关系,A不符合题意;因为1/f=1/u+1/v,所以由表格中选取一组数据代入知道,1/f=1/12cm+1/60cm,即解得透镜的焦距是:f=10cm;所以,当物距u=9cm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u=16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C符合题意;当物距u=5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不同位置时,能成不同的像,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凸透镜的焦距,并判断成像特点.8.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 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答案】 B 【解析】【解答】光屏上能呈现像,那一定是实像,又是放大的,那一定是投影仪原理,物距在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墙面是粗糙的,光照到墙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所以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墙上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红色的物体只能反射红光,其它的光被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投影仪原理:当f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漫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亮的B. 把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镜面反射C. 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 用激光器射出一束光线,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黑的,A不符合题意; B、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漫反射,B不符合题意;C、当光从空气射凹透镜时,出射光线会远离主光轴,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 试衣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是倒立放大的, A、试衣镜利用了平面镜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规律,A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利用了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规律,B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C不符合题意;D、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图中成像特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11.用摄像头扫描如图所示导入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