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山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docx
59页备考2025山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 1年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 )A.感受与欣赏、唱歌、乐器、创造B.感受与欣赏、识谱、表现、创造C.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D.歌唱、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答案】 C2、王老师在讲授《沃尔塔瓦河》的过程中,在经过了欣赏作品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播放王世光作品《长江之歌》进行对比鉴赏,最后得出两个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各自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 )的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B.突出音乐特点C.关注学科综合D.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答案】 D3、 ()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A.李叔同B.沈心工C.曾志忞D.蔡元培【答案】 A4、( )创作了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A.肖邦B.韦伯C.勃拉姆斯D.海顿【答案】 B5、在和声小调中,导音上方小六度是( )A.属音B.升高半音的属音C.下属音D.升高半音的下属音【答案】 A6、以“春天”这个主题,音乐教师让学生们欣赏了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这体现了音乐比较中的( )A.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B.同类题材不同体裁乐曲的比较C.不同表演个性方面的比较D.不同风格的比较【答案】 B7、在歌唱间歇处,由伴奏乐器演奏的音乐称为( )A.前奏B.间奏C.引子D.尾奏【答案】 B8、( )的评价是音乐新课程对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因为音乐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A.学习成绩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教学目标D.教学方法【答案】 B9、下列哪个经典唱段出自歌剧《江姐》?( )A.《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B.《绣金匾》C.《这一仗打的真漂亮》D.《绣红旗》【答案】 D10、一位老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森林狂想曲》这一内容的时候,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制作了精美的PPT,听的过程中,以大森林为背景,各种小动物依次蹦到画面上,学生们不时哈哈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学生在对预设问题的回答上并不是很令人满意,整节课下来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效果并没有预期中的好这位老师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忽略了下列哪一点?( )A.科学性原则B.辅助性原则C.简约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 C11、上课了,教师以演唱的形式给学生表演了《阿里郎》这首朝鲜歌曲,学生欣赏之后,教师顺势将主题引入到今天要学的朝鲜童谣《小白船》,从而导入新课案例中的教师所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式呢?( )A.创境导入B.表演导入C.游戏导入D.设疑导入【答案】 B12、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流行于黑龙江地区的《哈腰挂》是一首()A.搬运号子B.船渔号子C.农事号子D.工程号子【答案】 A13、下列作品属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是( )。
A.①③⑤B.②③③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 A14、在学唱戏曲唱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先聆听范唱,再调整自己的演唱,力求准确表现戏曲唱段的特点跟韵味这一活动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哪项能力?A.理解能力B.模仿能力C.合作能力D.欣赏能力【答案】 B15、下列关于“乐剧”的描述有误的是( )A.由瓦格纳创立的综合艺术形式B.以“主导动机”象征剧中人物C.以“无终旋律”将作品贯穿始终D.代表作品有《帕西法尔》《罗恩格林》【答案】 D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学生的学习中,应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B.终结性评价是指对期末课程结业的检测C.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自我评价方式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根据不同学段和年龄,广泛、灵活地运用D.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方面【答案】 A17、“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这首歌曲的曲调参考了( )地区的民歌A.河南B.山西C.东北D.广西【答案】 A18、在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提倡运用富有节奏的语言、歌词和打击乐器通过教学的是()A.达尔克罗兹B.奥尔夫C.柯达伊D.铃木镇一【答案】 B19、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作者是( )A.谷建芬B.徐沛东C.施光南D.印青【答案】 C20、 下列哪些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C21、某学校在每学期高中音乐教学的考评中,要求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评语。
有位教师这样写道:“小碉同学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演唱及表现能力非常棒,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十分到位,给予A级评价”请问该教师的评价形式属于哪一种评价?( )A.日常学习表现评价模式B.模块学业质量评价模式C.综合采用日常学习表现评价和模块学业质量评价两种模式D.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答案】 C22、京剧行当中,青衣主要扮演( )A.老年妇人角色B.性格活泼的女性角色C.贤妻良母角色D.以武功见长的女性角色【答案】 C23、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又叫《波西米亚人》,其体裁是( )A.奏鸣曲B.舞剧C.歌剧D.协奏曲【答案】 C24、下列选项中,歌曲名称与其音乐风格来源配对错误的是( )(易错)A.《给你一点颜色》—华阴老腔B.《好汉歌》—鲁豫民歌C.《鸿雁》—蒙古呼麦D.《东方红》—陕北民歌【答案】 C25、阅读《牧童短笛》教学实例片段:A.表现B.创造C.音乐与相关文化D.感受与欣赏【答案】 D26、 在学习《沁园春?雪》这节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体会人文内涵.张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毛泽东诗词特点,以及《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张老师的教授幽默风趣,讲解的内容深入浅出,同学们一下子就理解这首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当张老师播放音频时,同学们被伟大领袖的胸襟所感染。
教师为学生介绍历史文化创作背景体现了新课标中音乐课程哪一性质?( )A.情感性B.审美性C.人文性D.实践性【答案】 C27、《斗牛士之歌》是( )中的片段A.《茶花女》B.《卡门》C.《塞维利亚的理发师》D.《唐璜》【答案】 B28、高中音乐课堂上,当教师讲到学堂乐歌的音乐形式时,请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陈述对学堂乐歌音乐的了解案例中,教师在整体聆听前,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属于鉴赏课中哪一教学设计环节?( )A.整体欣赏B.拓展延伸C.背景介绍D.分段欣赏【答案】 C29、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感觉运动阶段的认知主要通过看、听、动和接触等行为达成下列哪一种行为属于感觉运动阶段?( )A.通过教师讲授, 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音乐概念B.通过练习, 了解和掌握记谱法的规则C.通过演奏, 识别和比较不同速度的同一首旋律D.通过对实际音响的感知, 建立声响的存储库【答案】 D30、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提出()的教育口号,主要必须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性的音乐教育A.音乐能改变灵魂的品质B.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C.音乐教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D.美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答案】 D31、张老师在教授欣赏课《保卫黄河》一课时,用了20分钟的时间去教授交响曲的曲式结构,讲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直呼没有意思。
张老师也十分郁闷:自己辛苦讲出来的东西,学生为什么都不喜欢呢?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的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多样性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答案】 A32、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作曲家( )的作品A.拉威尔B.德彪西C.比才D.柏辽兹【答案】 B33、音乐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聆听了民歌《脚夫调》,随后又引导学生聆听了《赶马调》《槐花几时开》等作品,其教学内容是( )A.同类音乐题材B.同类音乐体裁C.同类表现形式D.同类演唱方式【答案】 B34、施光南创作的著名歌剧取材自鲁迅的哪部文学作品( )A.《伤逝》B.《祝福》C.《孔乙己》D.《狂人日记》【答案】 A35、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并应用已学的音乐基础知识来分析乐曲,这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哪一种音乐美学理论( )A.形式主义B.所指主义C.表现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 B36、春秋时期,音乐活动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下列选项与此描述相对应的是( )A.“声无哀乐”B.“胡乐并用”C.“礼崩乐坏”D.“立师以教”【答案】 C37、与dim.意思相同的表情术语是( )。
A.crescB.ritC.simD.decresc【答案】 D38、通过欣赏中国和日本两个版本的 《四季歌》,学生领悟了中日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中的哪种核心素养?A.语言运用B.艺术表现C.文化理解D.创意实践【答案】 C39、与中国古代名曲《十面埋伏》所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