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莆田第八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
16页学校:姓名:班级:考号:莆田八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C.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D.君主专制逐渐确立2.据下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是()记载出处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益让帝禹之子启《史记》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A.禅让制得以完善 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C.家天下局面开启 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3.汉初孝惠帝、孝文帝开创了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汉武帝时又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还强调“先尊后亲;尊尊亲亲”。
这些政策的推行()A.标志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B.导致了法家思想走向消亡C.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4.急脚递铺是北宋时最机要的递铺,“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神宗时又设“金字牌急脚递”,金牌“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军情由皇帝亲自处分后,三省、枢密院不得与闻,而直达军前这反映了当时()A.崇文抑武的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C.专制皇权的加强 D.枢密院职能调整5.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B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C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分封制度消亡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武王”D洞庭泰(太)守木牍:这片木牍属于郡县职官简,太守即郡守的尊称郡县制最早在湖南推行A.AB .BC C6.《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人口)流寓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东晋政府允许侨人(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在户籍上注明本人原籍,并给予免除正常赋役之优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导致北方经济遭到破坏B.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的民族交融C.人口南迁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政府优待政策利于江南地区开发7.唐朝中期推行的一项经济制度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这一制度()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可纳绢和布代役以保证农时C.以资产差别为主要的纳税依据 D.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条件8.唐代实行羁縻制度,对内降的游牧部落设置都督府和州县,以其部落之人为都督、刺史、县令由此可见唐代()A.中央集权相对衰落 B.藩镇问题由此产生C.游牧民族地位低下 D.民族政策因地制宜9.深衣是汉服中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宋代学者朱熹通过对《礼记》深衣篇的考证和研究复原而成朱子深衣,由图3可知该设计()图3A.融入儒学教化功能B.追求礼服时尚潮流C.强调服饰简洁实用 D.彰显自身个性风格10.《东京梦华录》这样描述;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
饼店每案(桌)用三五人捍剂卓花入炉自五更,卓案之声远近相闻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有五十余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民族交融频繁 B.市突破了时空限制C.商业发展繁荣 D.饮食服务设施完备11.图3为宋中央官僚机构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宋朝政府运作推崇()宋:二府三司图3A.强干弱枝 B.崇文抑武 C.内轻外重 D.事权分立12.清初,言官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雍正在位期间虽罢撤“风闻奏事”之权,但“天下之利弊无不洞烛于圣心”这直接得益于()A.政治局势的稳定 B.文官政治的式微C.奏折制度的运行 D.地方权力的弱化13.据《岳麓秦简》,若里人要求获得爵赏的回乡军人出钱宴请,则要求宴请者、应允要求者都要受到严惩此举意在()A.改革法律制度 B.消除血缘关系的潜在威胁C.强化基层治理 D.提升军功阶层的政治地位14.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官员基本为契丹族人担任,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
南面官是效仿唐朝设立的三省六部等一套官署机构,用以管理汉族人事务由此可见,契丹(辽)官制的特点是()A.契丹汉化 B.民族分离 C.军民合一 D.因俗而治15.面对仁宗多次袒护,殿中侍御史赵拃持续半年多、上奏十余次弹劾宰相陈执中,以致仁宗不得不罢黜陈执中相位这反映了当时()A.皇权受到严重制约B.以文治国的方针C.中央行政效率低下 D.统治集团的分裂16.以诗证史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表1的唐诗可以总体印证唐代中后期()表1出处诗句唐彦谦《采桑女》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白居易《观刈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杜荀鹤《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征税,田园荒后尚征苗A.生产水平低下B.农民负担沉重C.兼并之风盛行D.赋税制度变革17.表2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1贯等于1000文),这反映了当时()货物名称苏木胡椒乌木檀香计量单位斤斤斤斤规定价格500文3贯500文500文与琉球贸易价格10贯与暹罗贸易价格5贯25贯40贯10贯与满刺加贸易价格20贯40贯10贯表2A.实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 B.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C.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D.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局面18.表2所列为清代边疆地区部分管理制度。
这反映出当时()表2蒙古实行盟旗制度,盟主须按《理藩院则例》办理事务回疆实行伯克制度,伯克任期与内地官员一致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全面提高驻藏大臣权力A.边疆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B.国家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辖C.守内虚外观念根深蒂固 D.清廷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19.“房村光饼”起源于明朝中期,是流行于闽北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据传与当时某位在闽抗击倭寇的爱国将领有关这位爱国将领最有可能是()A.戚继光 B.俞大猷 C.郑成功 D.林则徐20.明朝时,嘉峪关被视为边地与内地的分界线清康乾时期,君臣认为“至嘉峪关左右已居腹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清朝()A.强化长城防御功能 B.实施改土归流政策C.注重发展边疆贸易 D.拓展王朝疆域范围21.宋朝韩显符因成功研制铜浑仪、候仪,太宗赐“杂彩五十匹”;武仲轩因注释考证了通行的算经而受到徽宗奖励;唐福因献上新研发的火箭等多种武器,获缗钱奖励这类奖励()A.实证了当时天文学的领先地位B.体现了宋朝政府更重视数学研究C.折射出宋王朝国防形势的严峻 D.助推了古代科技发展高峰的出现22.有学者发现,宋朝135名宰相中,111名都是进士出身,少数通过资荫、摄官、举荐等途径入仕。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这体现了宋朝()A.社会流动的增强 B.中央集权的加强C.门第观念的流行 D.科举制度的衰落23.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HighQing”(注:清朝的鼎盛)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当时()A.科技创新领先B.贸易发达开放C.经济繁荣转型D.疆域开拓巩固24.河北宣化辽墓的茶道图壁画展示了当时准备茶具、选茶、碾茶、煮茶等环节,具备宋代点茶法的基本特征这体现了辽代()A.先进的制茶技术 B.民族文化缺乏特色C.饮茶文化深入民间 D.受到中原文化影响25.唐后期,科举放榜后,新科进士一般会到主考官府邸谢恩,称为“拜主司”主司列席缛,东面西向主事揖状元已下,与主司对拜三日后,再次前往谢恩,称“曲谢”这一现象会导致()A.文官之间易结朋党 B.官员施政能力下降C.官场礼仪更加繁琐 D.官吏考核制度变革26.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7.下表反映明清时期的社会问题是()年份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人)16501-1.566-417502-2.594.5-3.618504.112.12.95A.土地买卖频繁B.粮食危机严重C.生态环境破坏D.人地矛盾突出28.清初实行“公题私奏”制,即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都要经过通政司阅览,内阁票拟,最后交皇帝审阅;康熙以后,上奏人与皇帝形成单线联系,官员们反复表白“唯有皇上,不知其他”这一变化()A.成为清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C.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D.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29.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年代尺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朝()A.监察地方吏治B.抵御殖民侵略C.完善法律建设D.加强边疆治理30.魏晋时期,北方的小麦、菽类等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两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这说明()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南北差异已经消除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第11卷(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时期宰相总进士出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人数身人数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