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doc

52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395375504
  • 上传时间:2023-1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2M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0 学时)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005年 9月 1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绪论早节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 的1.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中医学的学科属性要求2.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约5分钟)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教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 (约5分钟)3.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约30分钟)(1)形成的基础和方法:①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②医药知识的积累;③直接观察与整体观察学法;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2)理论体系的确立:①按年代简述 ;②标志;③《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中的作用。

      内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约35分钟)(1)魏晋隋唐时期:①王叔和《脉经》②巢元方《诸病源候论》:③孙思邈《千金方》等2)宋金元时期:①陈言《三因方》;②钱乙《小儿药证真诀》③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守真,容河间,寒凉派)、张从正(子和,戴人,攻邪派)、李杲(明之,东垣,补土派)、朱震享(彦修,丹 溪,滋阴派)以及李杲的老师、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张元素(洁古,易水) 3)明清时期:①张介宾(景岳)、赵养葵(献可)等的命门学说;②吴又可(有性)、叶桂(香岩,天士)、薛雪(生白,一瓢)、吴瑭(鞠通)等在温病学方面的贡献 ,温病学的理论渊源4)近代与现代提岀的新观点:如中西汇通等5.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举例提岀问题让学生自学 (5分钟)1.重点: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基础及标志;②金元四大家的学术创新点; ③明重清命门学说与温病学说的新理论占八、、2.难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含义及特征: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整体系统,难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占八、、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思3.思考题: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包括含义与特征) 、学科属性及形成标志是什么?考②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学术特点各是什么?③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说题出清代温病四大医家的名字。

      ④中医学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参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岀版社, 1993: 1-2考2.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岀版社, 2000 : 1-2文3.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7献4.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岀版社, 1999: 30-36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绪论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教学时数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 的 要 求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一整体观念教 学 内 容1. 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约5分钟)2.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 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说明结构的完整性及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约20分钟)(2) 病理上的整体性:局部病变与整体病理反映的统一关系 (约5分钟)(3) 诊治上的整体性:以表知里, 整体调节约5分钟)3.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1)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①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如四时平脉及人的排汗与气候的关系,说明人体的适应性调节;②地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水土不服等。

      (约10分钟)(2)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病理的影响:①四时多发病;②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③地域环 境对发病的影响约10分钟)(3) 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因时、因地制宜 (约5分钟)4.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约5分钟)(2)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约5分钟)(3) 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约5分钟)5. 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之比较(5分钟)重 占 八、、 难 占八、、思考 题1. 重点:①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②人体有机整体的构成;③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 难点:①人体怎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求从“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两个方面来 阐释②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3. 思考题:①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是什么?②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③怎样认识人与 自然环境的统一性?④整体观念构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参 考 文 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岀版社, 1993: 5-6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岀版社, 1999: 13-20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2-22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 165.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岀版社, 2000 : 26.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2-16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绪论三、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四、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数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 的 要 求1.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一辨证论治;2. 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 学 内 容1. 辨证论治的概念和思维过程:⑴病、证、症的基本概念:阐释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指岀证的时相性和 空间性特征约20分钟)(2) 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① 辨证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等 (约15分钟)② 论治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等 (约10分钟)(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涵义:阐释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涵义,指出中医治病着眼于证的异 同约10分钟)(4)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①辨病论治的由来;②“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约20分钟)2.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 (约5分钟)重占八、、难占八、、思考题1. 重点: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2. 难点:①证的基本概念:证,是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一组相对 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是中医治病 的依据②证的时相性与空间性特征:证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表明了其时相性特征;证反映疾 病不同类型的本质,表明了它的空间性特征③辨证:是通过分析综合症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确立一个“证候”概念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不是指 “辨析症状和体征”,与其后的“辨 症求因”之“辨症”的涵义不同。

      3. 思考题:①证、病及症有何区别与联系?②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③何 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④临床上如何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原则?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岀版社, 1993: 7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岀版社, 1999: 20-24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2-26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 17-20献 5.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岀版社, 2000 : 36.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8-10,18-21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早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精气学说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的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要3.掌握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求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精与气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1)精的基本概念:在古代哲学中,精,又称精气,泛指气,是指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包括人体)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精气又指气的一部分,即气的精粹部分, 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精概念的形成之源: “水地说”约10分钟)(2)气的基本概念: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与气的概念教是同一的气概念的形成之源: “云气说”,发展为“元气一元论”约5分钟)2.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①概念的演变过程: “道”为宇宙之本原,气是道产生的构成宇学宙万物的质料,如老子、庄子、淮南子等; “太极”为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如《易传》 ;然后发展为气一元论,即精气或气为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气是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②天地万物的生成模式:道一气一物(老子);道一气一物一气一道(庄子);太易一太初一太始一太素一万物(列内子);元气一万物(王充)③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气分阴阳二气,阴升阳降,交感合和,氤氲化物④精气的存在形式:无形一弥散状态称气;有形一结聚状态,称形质宇宙万物皆为气的存在形式约15分钟)容(2)气的运动与变化:①气机;②气化约10分钟)(3)气的中介作用及其意义约5分钟)(4)天地精气合化为人:生命产生的哲学观和医学观的比较 (约10分钟)3.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1)对中医学精气学理论的影响:①对精为人体生命本原的影响;②对气的运动、信息载体、“气本一•气”理论的影响。

      约20分钟)(2)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建立了 “同源思维”模式约5分钟)重 占 八、、 难 占八、、思考 题1. 重点:精气的基本概念与精气学说的内容2. 难点:①精、气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区别:在哲学中,精即气,是宇宙的生成本原, 有时是指气的精粹部分在中医学中,精是指精,是人体生命的构成本原,是一种有形的液态物质; 而气是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