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8章_公共政策监控与调整.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ji****72
  • 文档编号:48624822
  • 上传时间:2018-07-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0.50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政策学 主讲人 王孝刚第8章 公共政策监控与调整•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 公共政策调整一、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公共政策监控的涵义 • 公共政策监控的主体与客体 • 公共政策监控的分类 • 公共政策监控的作用(一)公共政策监控的涵义• 政策监控是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 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行的 监督和控制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 监控的合称二)公共政策监控的主体与客体• 政策监控具有特定主体 • 政策监控具有特定客体(三)公共政策监控的分类• 按政策监控的内容,分为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 政策监控的主体,分为立法、行政、大众传媒等 的政策监控 • 政策监控的层次,分为自我监控、逐级监控和越 级监控 • 政策监控的时态,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 后监控 • 政策过程的阶段,分为政策制定监控、政策执行 监控、政策评估监控和政策终结监控(四)公共政策监控的作用• 保证政策合法化 • 保证政策贯彻实施 • 实现政策调整与完善 • 促使政策终结二、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政策监督 • 政策控制 • 政策调整三、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 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 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若干思考(一)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立法机关对政策监控 • 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 政党系统对政策的监控 •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 公众对政策的监控 • 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二)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 • 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 • 司法机关的政府监控 •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 • 民主党派对政策的监控 • 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的政策监控(三)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若 干思考• 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 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对策措施1、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人大的监控功能弱化 • 司法机关的监控有限 • 社会权力的监控作用发挥得不充分 • 不同政策监控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 各种监控机制未能协调互动,不能形成整 体合力。

      2、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对策措 施• 强化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控功能 •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 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 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 完善政策监控的辅助手段 • 建立条块结合的政策监控模式 • 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四、公共政策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概述 •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与程序(一)公共政策调整概述• 公共政策调整内涵 • 公共政策调整的目的 • 公共政策调整的特点 •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 公共政策调整的意义和影响1、公共政策调整内涵• 政策调整—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 有关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 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 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 、补充和发展,以实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 种政策行为2、公共政策调整的目的• 避免政策失误 • 促进社会发展3、公共政策调整的特点• 政策调整的改进性 • 政策的再优化 • 政策的延续性4、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公共政策问题的变化 • 政策目标发生改变 • 政策环境发生改变 • 政策资源发生改变 • 政策局限性的暴露 • 政策的负面作用加大5、公共政策调整的意义和影响• 政策调整的积极影响 • 政策调整的消极影响 • 如何应对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消极影响政策调整的积极影响• 政策调整有利于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 政策调整有利于政策的有序运行 • 政策调整有利于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 连贯性政策调整的消极影响• 不当的调整可能引发适得其反的效果,甚 至导致政策提前终结;即使是适当的调整 ,也可能是因为利益分配等原因带来一系 列消极的影响 • 政策的调整会使一部分已经投入的政策资源产 生不同程度的浪费 • 政策的调整会损害一部分既得利益人群的权益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 过于频繁的政策调整会损害公共机构和公共政 策的形象如何应对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消极影 响• 进行政策调整宣传 • 注意调整力度 • 把握调整时机(二)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政策问题的重新界定 • 政策目标调整 • 政策方案调整 • 政策措施调整 • 政策效能调整 • 政策关系调整 • 政策主客体调整(三)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预设性 • 程序性 • 针对性 • 实事求是 • 短期成效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 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 反馈性(四)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与程序•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1、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政策的增删 • 政策的修正 • 政策的更新 • 政策的撤换2、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重新界定问题 • 提出调整方案 • 选择调整方案 • 执行调整决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