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广绣传统工艺论文.docx
4页岭南广绣传统工艺论文一、针法多样针法主要包括基础针法、辅助针法、象形针法三大类共六十余种,《广州刺绣针法》一书记录的广绣针法有七大类二十八种针法,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辅助针、编绣、绕绣、变体绣等以及广州钉金绣中的平绣、织锦绣、绕绣、凸绣、贴花绣等六大类十余种针法七类二十八种针法, 是通过岭南地区多代绣工的经验总结而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广绣针法的终结, 这只是对前人针法做了相关总结,经过时代更迭,广绣针法亦会发生变化同幅广绣作品刺绣过程中,通过主针法和其他针法相互搭配,配合使用相关色线,可将所设计的物象形态生动地体现出来 如陈少芳大师所绣的《他日相互》,采用了撕针法, 通过各种色线搭配, 将两只小鸡及青草景色绣绘得淋漓尽致,宁静安闲、典雅高贵的意境呼之欲出二、寓意深远广绣的图案都具有相关寓意,往往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绣工通过绣绘这些图案来表达当时人们的各种情感和文化观念,经过长时间的流传, 这些图案自然而然成为民族珍贵文化遗产 广绣做工精细,针法生动,图案秀丽,色彩雅洁,题材上多选择景物和动物,通过对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刺绣者内心所期待的事和物,形成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说法。
在广绣中就能够找到大量的实例,如所绣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花生、石榴、葡萄果实等象征着多子多福,长青图、猫和蝴蝶、桃和桃花象征着长寿,萱草象征着美好幸福生活,莲藕荷花图象征着因合得藕、天赐良缘的寓意广绣图案表达了当时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表达了人们的真诚心声, 并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才使得图案在历史的淘洗下保存下来, 成为了众人所选用的题材三、布局饱满广绣的图案繁茂,装饰性较强,很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会选择物或是景来填充,使其图案显得饱满传说广绣与黎锦同源,黎族精于刺绣, 以针线紧密色彩丰富见长, 能在青蓝土布上绣出繁密的几何图案,艺术性十分突出,可见广绣纹饰细密,本来就是传统广绣内容取材广泛, 一般广绣的图稿设计都会选择格调高雅、 画面恢宏的国画、装饰画、优秀摄影作品以及近代兴起的油画作为底稿,内容题材主要涉及山水和花鸟, 通过对静止的景物以及生动的动物嬉戏的绣绘,充分展现刺绣艺术绣画交融的精湛技艺和表现力四、色调丰富广绣品种多样,最主要有两大品类:一是盘金刺绣,二是丝绒刺绣盘金刺绣以金钱为主,辅以彩纷刺绣,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雍容华贵丝绒刺绣凯丝纤细,色彩缤纷,绣出的花鸟尤其精美。
传统广绣的色彩十分丰富,设色鲜明艳丽、重荫叠翠,大胆发挥补色的对比作用,反差强烈,着力渲染热闹、欢乐的气氛当代广绣仍保留华丽典雅的色彩, 主要分为两类:“威彩”以较满的色彩为主调; “淡彩”以三间色为主调色彩根据刺绣品种而定 例如绣喜帐用“威彩”,绣文房用品用“淡彩”传统的广绣在色调上的处理讲究 “随类赋彩”,注重表现物体本色, 而不在乎各种颜色的搭配, 使得视觉上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由于物体的颜色是受外部光线影响而改变的, 色调上处理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绣在技术上的提升直至 17—18 世纪,广绣开始与西方文化艺术进行融合, 色调处理开始从写实转化为强调物象的逼真和立体感, 加上近年来绣工对广绣传统工艺的深入研究,借助新型丝线在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颜色不一样的特点, 使得广绣作品仿真度甚至超过了图片五、传承生态广绣是作为区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文化广绣与广府文化的共生、共存、共发展是广绣传承的根本生态,广绣与其他刺绣及文化的交流是广绣传承的衍生态 根本生态与衍生态构成了广绣传承生态系统独特的广府自然生态是孕育广府文化和广绣文化的自然基础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是珠江水系冲积形成的三角洲,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区。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物产, 促进了传统刺绣业的产生与发展, 又为广绣形成自己风格特征创造了条件 如广绣作品中大量以南方自然物产、 风光为题材,使得广绣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独特的广府民俗、 艺术生态是广绣发展的文化基础 广府地区的民间祭祀、节日习俗,如北帝诞、菠萝诞、妈祖诞、赛龙舟、乞巧节、宗祠祭祀中使用的神帐、旗幡、服装大都需要广绣来装饰广府地区的民间艺术,如粤剧、飘色、鳌鱼舞、麒麟舞、狮舞、龙舞中的服饰、布景、旗子等也都需要广绣来装饰此外,广府人的传统嫁妆也大量需要广绣所以,广府民俗生态是民俗性、生活性和艺术性广绣传承发展的基本生态 结语广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独特的工艺特点,是特定时期、特殊环境的社会文化和民间风俗的重要载体, 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由于种种原因,广绣面临着濒临消亡的危险, 因受到政治影响而致民间情韵渐逝,构图逐渐向国画靠拢, 2l 世纪初更有以著名油画家的作品为蓝本的创作方式 这些现象,都体现广绣自身的审美倾向受到现当代审美观念的冲击与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