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7224454
  • 上传时间:2022-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一)、本诗的写作背景是: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写于1080年,此时作者苏轼因“乌巢诗案”被捕下狱,后经营救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在城的东坡开荒耕种,见黄州定院东山有海棠一株,长得特别繁茂,故作此诗,并以此寄寓身世流落之感二)、1海棠本是西蜀之盛产,现却落地于陋邦黄州,有流落天涯之感作者苏轼本在京城任职后因事被贬到黄州海棠的处境与作者苏轼的处境极为相似  2诗的前半部,以拟人的手法描绘海棠的高贵,自然的天姿和幽独不群的神韵,而此时的苏轼,虽被贬至黄州,但他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在黄州期间,他在城东的东坡开荒种地,时刻关心国事,以待时机,希望能重反政坛,为国为民出力这与海棠的品格有极相似之处3此诗表达了作者与海棠“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4、苏轼晚年名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与此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的情感:元符三年(1100),苏轼遇赦召还,渡琼州海峡时写下此诗这两句借自然景象抒发遇赦后的心情《晋书·谢重传》曾说“月夜明净,不如微云点缀”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说过同样的话。

      此时他从海南岛乘船渡海果然看到如此景象,于是便借题发挥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空海色本澄清言外之意是说他本来很清白,在元佑党争中受到诬陷;如今蔽月的浮云终于消散,他也恢复了本来面目诗人借景抒情,手法巧妙因此清人纪昀说这“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见《瀛奎律髓刊误》)而本诗寄寓身世流落之感三)、1、艺术成就(1)此诗化用前人诗句处有:“也知造物有深意,故谴佳人在空谷”(2)此处化用杜甫《佳人》诗的诗句3)表达的意义:化用杜诗中的两句诗,意指海棠花虽名贵,但生于空谷,无人欣赏暗指诗人虽才华超人,但不遇知己,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无处施展自己的抱负《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2、运用比方(1)此诗用比方的一联是:“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此联用美人比方海棠花其意是说:海棠是名花,其美可与美人蓖美但只是摆设之物,“ 在深闺无人识”以美人比花,也是自比写出作者流落天涯的处境2)苏轼其他诗作使用比方的例子《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中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本体有“人”与“事”,喻体为“秋鸿”与“春梦”,比方词是“似”与“如”。

      诗中运用比方,产生了明朗的美感二、苏轼的被贬到黄州时所做《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诗通过怀古抒发个人怀抱,由“如画”的江山,联系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再联想到个人的不幸处境,不禁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全词的主调,是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向往和对功业的追求,境界宏伟壮阔,气势豪迈奔放《寓居定惠院……》一诗,所表达的是一种“天涯流落”的思想感情,两者有主线的区别苏轼的被贬到黄州时所做的文的代表《赤壁赋》作业2参考答案一、按下面的规定为《窦娥冤》写剧情摘要  第二折(150字)《窦娥冤》第二折剧情:张驴儿想趁蔡婆婆生病,用从赛驴医那里买来的毒药把蔡婆毒死,好歹逼蔡婆跟他成婚张驴儿吧毒药下在蔡婆婆要吃的羊肚汤里,谁知这汤却让张驴儿的父亲误吃了,张驴儿趁机诬陷窦娥药死公公,并趁机要挟窦娥,逼窦娥跟他成婚但窦娥坚决不从窦娥因此经受酷刑但窦娥意志坚定,并未屈服第三折(150字)第三折剧情窦娥带着无限的冤苦悲愤的心情走上刑场,临行时指控天地,并发下三桩誓愿:第一,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杆上,若系冤枉,刀过头落,一腔热血都洒在白练上第二,三伏天下三尺瑞雪,遮掩尸首第三,着楚州大旱三年结果,三桩誓愿一一应验   二、窦娥形象(一)窦娥的贞与孝 表现窦娥贞的段落第二折:(正旦云)婆婆你怎说这般语言?我一马难将两鞍鞴。

      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嫁与别人,其实做不得 表现窦娥孝的段落第三折:(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见他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阿,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高哥哥,临行好与人行方便第四折:窦娥(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指礼,我便九泉指下也暝目对窦娥的贞与孝的理解贞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窦娥在张驴儿的威迫利诱下,能坚守“从一而终”的妇道,没有为了保命而答应嫁给张驴儿,在“贞”与“命”两者中,窦娥选择了“贞”,窦娥的行为,充足表现了她坚贞的美德窦娥的所遭受的迫害,窦娥的悲惨命运,都是她的婆婆引狼入室一手导致的旦窦娥不仅对婆婆没半点怨言,反而处处替婆婆着想,对婆婆的关心胜过自己,都饿得所作所为,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础这上的,这也是中国妇女美德的具体体现  (二)窦娥的刚强与反抗唱段原文一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抱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唱段原文二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三、《窦娥冤的》艺术成就(一)第二折滑稽表演情节 第二折的滑稽表演情节(净扮孤引祗候上,诗云)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下官楚州太守桃杌是也 这段插科打诨的意义这段插科打诨的意义:这段插科打诨,通过楚州太守的独白表演,暴露了封建社会官吏的贪婪嘴脸揭露了封建官吏办案只看钱,不依法,草菅人命的本质  (二)《窦娥冤》是如何设计情节组织矛盾的?窦娥临刑前又曾发下三誓,表现了至死不屈的抗争精神而三誓的“兑现”(一腔热血飞上白练,伏天降下三尺瑞雪,楚州大旱三年),则不仅表现了这个善良女子的冲天冤气,并且更表白人民群众坚信宇宙间尚有正气存焉,这是对人民群众进行反抗斗争的极大鼓舞当然,三誓的“兑现”以及窦娥屈死三年之后得到昭雪,在当时的社会,仍然只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幻想和愿望假如说窦娥在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中所表现的反抗性,是以做一个正派女子的观念为精神支柱的,那么,她在与官府的冲突中所表现的反抗性,则是在认清了社会黑暗之后激发出来的富有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斗争精神。

      正由于如此,窦娥作为一个典型形象,才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关汉卿以他“一空依傍”之笔,创作了“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窦娥冤》的审美价值,也就集中体现在它的悲剧美之中窦娥是一个对生活没有任何非分之想、过度之求的女性,是一个格守封建妇道的女性,是一个安于命运摆布的女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居然也不容于封建社会而含冤被杀每一个读者和观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之震动,引发思考,从而感受到了悲剧之美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无声无息而屈死者成千上万而窦娥,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是在发出了悲愤壮烈的三誓之后而死的,这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妇女虽然遭受了千百年的压抑,而仍然敢于抗争的精神因此,这已不是仅仅令人悲悯的命运悲剧,而是充满着悲壮意义的社会悲剧剧中主人公窦娥形象的塑造,极有特色一方面,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另一方面,其性格又具有明显的发展节奏,由一个善良的弱女子,一步步发展为以生命控诉封建社会的壮烈的女性真实感人,成为不朽的舞台形象2、用典句1 长弘化碧(三)关汉卿杂剧的语言1、剧本第二折窦娥的唱词[正旦持汤上,云]  妾身窦娥是也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汤吃,我亲自安排了与婆婆吃去。

      婆婆也,  我这寡妇人家,凡事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儿父子两个?非亲非眷的,一  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议?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我也累做不  清不洁的我想这妇人心好难保也呵2、法场行刑窦娥唱词激越悲壮[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作业3讨论题《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最优秀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请大家认真研读作品,并以小组形式就以下问题对该书进行讨论:一、如何看待宋江接受“招安”的问题? 同学摘录一1、宋江接受招安有历史根据,并非是作者凭空发明在《水浒传》第32回,说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达批准历史上关于招安的记载是有其事,但但是100字左右,而小说有相称的发挥,情节也写得很具体2、宋人话本和民间宋江故事,已有招安的描写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招安的记载,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内容3、对宋江接受招安的见解?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贯的,不像武松虽然开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而宋江执意招安以报效朝廷,死而后已关于《水浒传》第39回,宋江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湖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认为这是他醉酒后信手而题,并不代表宋江的真实思想同学摘录二对宋江接受招安的见解?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贯的,不像武松虽然开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宋江执意招安以报效朝廷,死而后已关于《水浒传》第39回,宋江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湖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认为这是他醉酒后信手而题,并不代表宋江的真实思想同学摘录三(1)农民阶段自身的结识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2)统治与被统治者牢固的观念——忠君思想;(3)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青史留名,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如辛弃疾率部南归;(4)封建统治阶段对农民起义实行招抚政策的影响  个人观点招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为什么呢?他们认为,是招安让梁山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所剩无几就连正先锋宋江也被毒药毒死,副先锋卢俊义吃了带有水银的御赐食物后落水身亡其别人也不怎么好,出家的出家(如武松),战死的战死(如秦明),病故的病故(如林冲),回家的回家(如阮小七),最后只有呼延灼、朱仝、关胜三人在朝为官,后来屡立战功,官做得很大。

      我却认为招安这个选择无比对的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假如没有招安,宋江等人会怎么样假如没有招安,梁山好汉们无疑是在梁山度过一生打进京城当皇帝就不太也许了一方面,宋江第一个不乐意,梁山好汉们都听宋江的,肯定不会去打第二,就算去打了,堂堂大宋也不会容易被梁山灭了宋江等人假如不招安情况会好的多,假如这样认为的话,那就是目光短浅了我觉得不光要看宋江等人过得好不好,活得好不好,还得看他们死后如何若没有招安,宋江等人虽然不会像招安了那样,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但他们死后只会被人们说成贼寇、草寇反过来,宋江等人招安了,虽然基本上死翘翘,但是,他们死后就会被人们说成英雄、好汉、忠臣,而不是贼寇、草寇据说,宋江等人死后,徽宗皇帝赦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在梁山泊盖庙宇,建祠堂,并塑宋江等一百单八位好汉的神像,还在殿宇牌额上御笔亲书“靖忠之庙”这样一分析,就能看出招安对的在哪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