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
40页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突破考点突破热点聚焦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网络构建基础梳理基础梳理一、哲学的物质概念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1.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含义含义物物质质是不依是不依赖赖于人的意于人的意识识, ,并能并能为为人的意人的意识识所反映所反映的的 . .唯一特性唯一特性 /实质实质概括了宇宙概括了宇宙间间客客观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现象的共象的共同本同本质质,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质形形态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2.2.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的规规律形成和律形成和发发展的展的, ,都是都是统统一的物一的物质质世界中的一部分世界中的一部分世界是物世界是物质质的世界的世界, ,世世界的真正界的真正统统一性就在一性就在于它的于它的 , , 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物质性人人类类社会是物社会是物质质世界世界长长期期发发展的展的产产物物, ,人人类类社会在本社会在本质质上是一个客上是一个客观观的的 , ,意识是物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质的产物人的意人的意识识一开始就是一开始就是 的产物的产物, ,它它是在是在劳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类社会一社会一起起产产生的生的物质体系物质体系社会社会物质性物质性二、哲学的运动概念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1)运动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和 。
2)(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运动是物质 和存在方式和存在方式②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 ③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2.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和 变化变化过程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固有的根本属性承担者承担者不变论不变论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诡辩论诡辩论三、物质运动的规律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1.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的 的、的、 的、的、 的联系。
的联系2.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1)世界观原理世界观原理①①客观性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是不以 为转移的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消灭②②普遍性普遍性: :规律是规律是 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固有固有本质本质必然必然稳定稳定人的意志人的意志普遍普遍(2)(2)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①①不可随心所欲不可随心所欲: :必须必须 规律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 ,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②并非无能为力并非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用的 利用规律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造福人类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规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规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不能改变规律本身的效果人不能改变规律本身, ,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使规使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有利于人类律发生作用的效果有利于人类辨别区分辨别区分尊重尊重条件和形式条件和形式网络构建网络构建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典题例练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考点一考点一考点透析考点透析 1.1.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2.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的物质哲学上的物质物质的具体形物质的具体形态态区别区别特性特性唯一特性是客唯一特性是客观实观实在性在性除客除客观实观实在性在性以外以外, ,还还有其自有其自身的个身的个别别属性属性存在状存在状态态不生不不生不灭灭、永、永恒存在恒存在有生有有生有灭灭联系联系(1)(1)物物质质是从各种物是从各种物质质的具体形的具体形态态中概括和中概括和总结总结出来的。
出来的2)(2)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而不是多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1)从产生来看从产生来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2)从存在来看从存在来看: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3)从发展上看从发展上看: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物质体系,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易错辨析易错辨析1.(20141.(2014年广东文综年广东文综,34A),34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辨析辨析: :雾和霾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说的物质雾和霾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说的物质, ,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2.2.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辨析辨析: :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3.人们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物质的因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物质的辨析辨析: :““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等于不等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的东西未必是物质现象客观存在的东西未必是物质现象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角度命题角度1 1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高考扫描高考扫描: :2014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Ⅱ,21,选选;2014;2014年广东年广东,34,,34,选选;2014;2014年江苏年江苏,28,,28,选。
选典例导引典例导引 (2014(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4Ⅱ,21,4分分)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为三磷酸腺苷最近, ,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 ,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 )①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现形式 ④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A.①② B.①④B.①④ C.②③C.②③ D.③④D.③④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可知性。
从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可知性从““该发现为解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开地球上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可以看出①④①④当选②②错在错在““无条件的、必然的无条件的、必然的””上上,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③③说法错误说法错误,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有其不同的表现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答案为形式答案为B B技法指导技法指导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件的, ,这一道理适用于一切领域无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的转变也这一道理适用于一切领域无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的转变也是有条件的是有条件的考点二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的运动概念 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理解理解强调强调误区误区运运动动是物是物质质固有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任何具体的物质质形形态态都都离不开一定的运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动, ,它它们们只有在运只有在运动动中才能保持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存在, ,没有运没有运动动就就没有物没有物质质侧侧重重强强调调物物质质离不开运离不开运动动离开运离开运动谈动谈物物质质会会导导致形而上学致形而上学运运动动是物是物质质的运的运动动, ,物物质质是运是运动动的的承担者承担者任何运任何运动动都有自己的承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担者或载载体。
离开物体离开物质质的运的运动动是不存在的是不存在的侧侧重重强强调调运运动动离不开物离不开物质质离开物离开物质谈质谈运运动动, ,会会导导致唯心主致唯心主义义方法方法论论要求要求我我们们既不能脱离物既不能脱离物质谈质谈运运动动, ,也不能脱离运也不能脱离运动谈动谈物物质质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 ,是相对于人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态是怎样的, ,是怎样存在的是怎样存在的, ,或者说或者说““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本身有哪些属性特别提示特别提示2.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绝对绝对) )运动运动( (相对相对) )静止静止区别区别含义含义运运动动是指宇宙是指宇宙间间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现现象象的的变变化和化和过过程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义: :一是一是说说事物在它事物在它发发展展的一定的一定阶阶段和一定段和一定时时期期, ,其根本性其根本性质质没有没有发发生生变变化化; ;二是二是说说物体相物体相对对于某一参照系来于某一参照系来说说没有没有发发生某种运生某种运动动, ,或者或者说说物体在一定条件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和范围围内没有内没有进进行某种特殊的运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动性质性质运运动动是是绝对绝对的、的、永恒的和无条件永恒的和无条件的的静止是相静止是相对对的、的、暂时暂时的和有条件的的和有条件的联系联系静止是一种不静止是一种不显显著的运著的运动动, ,是运是运动动的特殊状的特殊状态态; ;动动中有静中有静, ,静中静中有有动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发展展, ,都是都是绝对绝对运运动动和相和相对对静静止的止的统统一。
只承一只承认认静止而否静止而否认认运运动动是形而上学的不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变论, ,只承只承认绝对认绝对运运动动而否而否认认相相对对静止静止则导则导致相致相对对主主义义和和诡辩论诡辩论易错辨析易错辨析1.1.““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辨析辨析: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2.2.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有条件的、绝对的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绝对的辨析辨析: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相对的、暂时的3.3.静止就是没有运动变化的状态静止就是没有运动变化的状态辨析辨析: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角度命题角度2 2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高考扫描高考扫描: :20142014年江苏年江苏,28,,28,选选;2011;2011年浙江年浙江,27,,27,选。
选典例导引典例导引 (2011(2011年浙江文综年浙江文综,27,4,27,4分分)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水, ,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 ,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明( ( ) )①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A.①② B.③④B.③④ C.②③C.②③ D.①④D.①④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的知识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是相对静止本题考查运动的知识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是相对静止状态状态, ,但每天新的盐分的注入和跑掉但每天新的盐分的注入和跑掉, ,又体现运动的绝对性又体现运动的绝对性,③④,③④正确正确, ,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材料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②,①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B技法指导技法指导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运动的主体两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运动的主体两方面解题时认真理解题意方面解题时认真理解题意, ,理解材料是否包含上述两点理解材料是否包含上述两点, ,并作出符合并作出符合题意的选择题意的选择命题角度命题角度3 3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高考扫描高考扫描: :20142014年江苏年江苏,22,,22,选选;2014;2014年福建年福建,34,,34,选选;2012;2012年江苏年江苏, ,27,27,选典例导引典例导引 (2014(2014年江苏政治年江苏政治,22,2,22,2分分) )被誉为古代织锦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错视艺术””, ,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爱; ;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 ,内置节能环保的内置节能环保的LEDLED灯灯, ,各部件以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 ,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诠释( ( ) )①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状态 ③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④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A.①② B.①④B.①④ C.②③C.②③ D.③④D.③④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等知识。
由设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等知识由设问关键信息问关键信息““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可知传统文化因科技进步而不可知传统文化因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断发展,③,③正确正确; ;““老工艺老工艺””与与““新诠释新诠释””体现了体现了④④;①;①中中““淡化淡化””表表述不正确述不正确;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②,②错误答案为答案为D D考点三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物质运动的规律 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1.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1)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 ,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挥作用, ,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 ,关键在于规律发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
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 ,规律就必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 ,规律就不起作用规律就不起作用(2)(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具有客观性, ,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们不能根据自己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 ,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3)(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一种必然联系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一种必然联系, ,说明它是铁的法则说明它是铁的法则, ,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具有强制性。
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而驰, ,否则否则, ,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必须遵循规律, ,而不能违背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2.正确理解规律具有普遍性正确理解规律具有普遍性(1)(1)含义含义: :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2)(2)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的; ;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的3.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规律是可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以认识和把握的, ,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人们对规律的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1)(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指导实践指导实践活动(2)(2)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改变或创造条件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坏作用的范围, ,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 ,直到变害为利直到变害为利, ,为人类造福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 ,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1)(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 ,本身无好坏之分本身无好坏之分, ,只有其作用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只有其作用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 ,不按规律办事的人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不按规律办事的人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2)规律具有条件性规律具有条件性, ,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必要条件使规律发挥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必要条件使规律发挥的作用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作用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易错辨析易错辨析1.(20141.(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③)Ⅱ,21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同样的表现形式辨析辨析: :任何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任何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但不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但不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不同律不同, ,即使同一规律即使同一规律, ,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效果也不同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效果也不同2.2.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有好坏之分辨析辨析: :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 ,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 ,但这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3.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辨析辨析: :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是客观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是客观的, ,是唯心主义的体现是唯心主义的体现; ;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则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则是形而上学的表现4.4.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辨析辨析: :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即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即: :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的特点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 ,但不能改变、消灭、创但不能改变、消灭、创造规律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角度命题角度4 4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高考扫描高考扫描: :20142014年重庆年重庆,10,,10,选选;2014;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1,Ⅰ,21,选选;2014;2014年年新课标全国文综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Ⅱ,21,选选;2014;2014年山东年山东,42(1),,42(1),非选非选;2014;2014年安徽年安徽,39(2),,39(2),非选非选;2013;2013年北京年北京,27,,27,选选;2012;2012年江苏年江苏,28,,28,选典例导引典例导引 (2014(2014年重庆文综年重庆文综,10,4,10,4分分) )过去说到雾过去说到雾, ,很诗意很诗意, ,中国的诗画之中国的诗画之美美, ,不少靠雾来表现。
现在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 ,一提到雾一提到雾, ,就想到雾霾、污染、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PM2.5李克强说说, ,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向雾霾等污染宣战, ,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 ,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 )A.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D.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 ,按自然规律办事按自然规律办事, ,是治污成功的关键是治污成功的关键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A A中中““顺应顺应…………就能就能……”……”说法太绝说法太绝对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不可能从根本上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B错误错误;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 ,人与自然的斗争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可能被消除性不可能被消除,C,C错误错误; ;改善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善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是对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自然规律的尊重,D,D正确。
答案为正确答案为D D命题角度命题角度5 5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高考扫描高考扫描: :20142014年江苏年江苏,28,,28,选选;2014;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21,Ⅱ,21,选典例导引典例导引 (2014(2014年江苏政治年江苏政治,28,2,28,2分分) )2013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获得者的发现表明, ,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 ,会生产和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输出许多物质, ,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 ,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理, ,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 )A.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物质与运动等知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本题考查规律、物质与运动等知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细胞运动的相关规律得者发现了细胞运动的相关规律, ,这些规律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研发药这些规律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研发药物治疗疾病物治疗疾病, ,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故选故选A A人的理性为自然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唯心主义界立法属于唯心主义,B,B不选题干不是讨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选题干不是讨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也没也没有涉及物质的唯一特性有涉及物质的唯一特性,C,C、、D D不选答案为不选答案为A A技法指导技法指导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类的实践必须尊人类的实践必须尊重规律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涉及此类题目时按客观规律办事涉及此类题目时, ,一要判断是否为规律一要判断是否为规律, ,只只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二要结合材料分析二要结合材料分析具体是哪个规律具体是哪个规律; ;三要判断人们是遵循还是违背了规律三要判断人们是遵循还是违背了规律, ,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作出选择。
作出选择热点聚焦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拓展视野 热点材料热点材料 建设美丽中国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发展生态文明材料一材料一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鸡儿跑白云下面鸡儿跑””, ,这是内蒙古半农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的新鲜场景①①草原散养草原散养牧鸡牧鸡, ,鸡吃草籽、昆虫鸡吃草籽、昆虫, ,不用饲料添加剂不用饲料添加剂, ,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民收益民收益, ,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 ,既可让过度放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牧的草场得到休息, ,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 ,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空气污染, ,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材料二材料二 20142014年年9 9月月2929日日, ,中国城镇化创新发展峰会在中华世纪坛圆满中国城镇化创新发展峰会在中华世纪坛圆满落幕。
落幕②②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进程中, ,绿化率绿化率40%40%是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为此各为此各地对城市绿化的投入越来越大地对城市绿化的投入越来越大, ,但由于急功近利等原因但由于急功近利等原因, ,目前城市绿化目前城市绿化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 ,如如:③:③追求绿化速成追求绿化速成, ,不顾当地自然条件不顾当地自然条件, ,推行推行““大树进城大树进城””; ;不计成本追求数量不计成本追求数量, ,追求高密度赢得视觉效果追求高密度赢得视觉效果; ;追求追求高品位高品位, ,盲目引进洋花洋草洋树种盲目引进洋花洋草洋树种, ,甚至搞南树北植甚至搞南树北植等事实证明等事实证明, ,这种这种不遵循规律、不讲求科学的不遵循规律、不讲求科学的““异化异化””城市绿化必然会给城市带来严重城市绿化必然会给城市带来严重后果信息解读信息解读关键信息关键信息①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展;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证关系, ,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关键信息关键信息②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意识的目的性意识的目的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的导向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关键信息关键信息③③: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规律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普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问题一问题一: :结合材料一结合材料一,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 ,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分析说明材料一中““草原牧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的科学性这一新模式的科学性分析分析: :(1)(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按客观规律办事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 ,体现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 ,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2)在客观规律面前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律,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 ,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 ,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热点分析热点分析问题二问题二: :结合上述材料结合上述材料, ,分析我国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分析我国在城市绿化过程中, ,如何做到按客观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办事? ?分析分析: :(1)(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具有客观性, ,必须尊重规律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违背而不违背规律城市绿化过程规律城市绿化过程, ,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绿化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绿化2)(2)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城市绿化要充分研究自然规律造福人类城市绿化要充分研究自然规律, ,实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城市绿化既要加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城市绿化既要加大绿化投入大绿化投入, ,积极主动积极主动, ,又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 ,讲求科学讲求科学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