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德阳市元兴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9页四川省德阳市元兴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参考答案:B2.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 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D. 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都可以指向4说明4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群落还应包括消费者3,故A错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动物,如蚯蚓蜣螂,故B错误③应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①代表捕食,故C错误如果是碳循环4可以代表二氧化碳库,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 下面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出汗失水过多,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下丘脑能接受血糖浓度变化的信号刺激,产生兴奋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参考答案:D4. 鉴定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要用刚果红染色,加入刚果红的操作可在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参考答案:C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参考答案:D6. 若将细胞培养在含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下列哪种结构不会被检测到放射性A. 染色体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叶绿体参考答案:C胸腺嘧啶是DNA中的碱基,3H标记的胸腺嘧啶能参与DNA分子的复制,因此被放射性标记的结构是存在DNA的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会被检测到放射性物质,A项不符合题意;线粒体中含有DNA,能进行DNA的复制,会被检测到放射性物质,B项不符合题意;核糖体不含有DNA,因此不会被检测到放射性物质,C项符合题意;叶绿体中含有DNA,能进行DNA的复制,会被检测到放射性物质,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与RNA的碱基组成上的差异等相关知识,记忆相关知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7.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②可以进入A、C、D B.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 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参考答案:B8. 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彻底灭菌的培养基表面时.下列关于接种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操作通常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B.打开装有菌种的试管,迅速、直接将接种环伸入试管,挑取少许菌体C.抽出接种环时,带菌部分不要触及管壁D.在待接种试管的培养基上划线时不要划破培养基表面参考答案:B【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其操作步骤是: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⑤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⑥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⑦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⑧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解答】解:A、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微生物的相关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A正确;B、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含有菌种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过火焰,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并塞上棉塞,B错误;C、抽出接种环时,带菌部分不要触及管壁,C正确;D、在待接种试管的培养基上划线时不要划破培养基表面,D正确.故选:B.9. 下列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A.白化病 B.唇裂 C.软骨发育不全 D.21三体综合征参考答案:D10. 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 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 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 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 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A11.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参考答案:D12. 右图表示细胞在分裂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有关该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图也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内DNA含量的变化B、c点可以表示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C、e点时的细胞数目一定是a点时的两倍D、该图不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核内DNA含量的变化参考答案:C13.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需氧呼吸产生的D.光合作用强烈时,碳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分子参考答案:B14.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 捕食者主要捕食乙和丙B.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资源减少D. 甲、乙、丙三个种群在人工池塘中因彼此竞争一般呈均匀分布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在没有捕食者的情况下,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甲、丙降低,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错误;B、在没有捕食者的情况下,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B正确;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的数量逐渐增加,说明乙可获得资源增加,C错误;D、甲、乙、丙三个种群在人工池塘中因彼此竞争一般呈不均匀分布,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弄清楚捕食者与不同种蝌蚪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捕食者主要捕食的是甲和丙,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15.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参考答案:C【考点】9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98: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包括:(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解答】解: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是不可见的,B错误;C、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C正确;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了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6. 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参考答案:C17. 如图表示维持人体稳态的几种机制,则X最可能代表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B.信息物质作用于靶细胞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参考答案:C18. 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两类疾病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参考答案:A19. 基因型为 Bb 的水稻连续自交五代,后代中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群体总数的( ) A.1/32 B.31/32 C.1/64 D.31/64参考答案:D20.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地理隔离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参考答案:B21. 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下列有关内环境成分及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相同 B.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总是保持恒定不变参考答案:B22.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