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21页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与互余的是( )A. B. C. D. 2、将一副三角尺按下列三种位置摆放,其中能使和相等的摆放方式是( )A. B.C. D.3、下列4个角中,最有可能与65°角互补的角是( )A. B.C. D.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 B.三棱锥 C.五棱柱 D.五棱锥5、如图,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若线段,则线段BC的长度是( )A.8 B.9 C.10 D.126、下列图形中,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是( )A. B.C. D.7、下列立体图形如图放置,其中同一几何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不同的是( )A. B. C. D.8、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与互余的是( )A. B. C. D. 9、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 B.三棱锥 C.五棱柱 D.五棱锥10、如图,若将三个含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放置,若,,则的度数为( )A.25° B.30° C.35° D.40°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若,则的余角为_______°,的补角为_______°.2、如下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与“考”字相对的字是_______.3、若∠α=135°,则∠α的补角是_____.4、如图,是北京冬奥会正方体纪念品的展开图,其中一个面上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其余面上均是一个汉字,请你判断,正方体纪念品上与会徽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_.5、已知,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AB=3BC,则AC= 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1)读下列语句,并分别画出图形:①直线经过A,B,C三点,并且点C在点A与B之间;②两条线段与相交于点P;③P是直线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Q.(2)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B,AP的中点,若AB=16,BP=6,求线段MN的长.2、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 (1)如图1,若CE恰好是的角平分线,请说明此时CD也是的角平分线;(2)如图2,固定三角尺BCE,将三角尺ACD绕点C任意旋转,使CD落在的内部,试猜想与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线段AC与CB的长度之比为3:4,D为线段AC的中点.(1)若AB=28,求BD的长;(2)画出线段BD的中点E,若CE=a,求AB的长(用含a的代数表示).4、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的点A,B,C把数轴分成①②③④四部分.点A,B,C对应的数分别是a,b,c,已知bc<0.(1)请直接写出原点在第几部分.________;(2)若A,C两点间的距离是5,B,C两点间的距离是3,b=-1.求a的值;(3)若点C表示数3,数轴上一点D表示的数为d,当点C、原点、点D这三点中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的中点时,直接写出d的值.5、我们知道,将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可以展成一个平面图形.(1)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单选) ;A. B.C. D.(2)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4、3、6,若将它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则下列平面图形中,可能是该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有(多选) (填序号);(3)下图是题(2)中长方体的一种表面展开图,它的外围周长为52,事实上,题(2)中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有不少,请聪明的你写出该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最大外围周长为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分析】A项根据平角的意义即可判断;B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判断;C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即可判断;D根据角度的关系求出两角的角度再进一步判断即可.【详解】解:A、图中∠α+∠β=180-90=90,∠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图中∠α=∠β,不一定互余,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图中∠α=∠β=135,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不符合题意;D、图中∠α=45,∠β=60,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是基础题,熟记余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分析】根据图形以及三角板中的角度分别计算即可【详解】A.,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掌握几何图形中角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分析】两个角互补,相加为,与互补的角的度数为,为钝角,看选项只有D符合钝角的要求.【详解】互补的角的度数为,为钝角,大于.A、小于为锐角,不符合要求;B、小于为锐角,不符合要求;C、小于为锐角,不符合要求;D、大于为锐角,符合要求;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补角的性质,以及角的判断,熟悉补角的性质,掌握角的类型判断是本题的解题关键.4、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侧面为5个三角形,底面是五边形,从而得到该几何体为五棱锥,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侧面为5个三角形,底面是五边形,所以该几何体为五棱锥.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熟练掌握棱锥的展开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C【解析】【分析】由CA=4AB及CA=8,可求得AB的长,由线段和的关系即可求得BC的长度.【详解】由及,得,即AB=2则BC=AB+CA=2+8=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倍关系,求出线段AB的长是关键.6、A【解析】【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详解】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光滑的曲面,没有棱,只是扇形.观察四个选项,只有A符合;故选A.【点睛】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掌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7、B【解析】【分析】结合题意,根据立体图形左视图和主视图的性质,对各个选项逐个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的左视图和主视图是均为正方形,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的左视图和主视图均为三角形,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的左视图和主视图均为圆形,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的主视图为长方形,左视图为圆形,即左视图和主视图不同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视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左视图和主视图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8、A【解析】【分析】A项根据平角的意义即可判断;B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判断;C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即可判断;D根据角度的关系求出两角的角度再进一步判断即可.【详解】解:A、图中∠α+∠β=180-90=90,∠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图中∠α=∠β,不一定互余,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图中∠α=∠β=135,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不符合题意;D、图中∠α=45,∠β=60,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是基础题,熟记余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侧面为5个三角形,底面是五边形,从而得到该几何体为五棱锥,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侧面为5个三角形,底面是五边形,所以该几何体为五棱锥.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熟练掌握棱锥的展开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代入数值求解即可.【详解】如图,三个含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放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图形中角度的计算,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得出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 48°##48度 138°##138度【解析】【分析】根据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α的余角:90°-42°=48°,∠α的补角:180°-42°=138°,故答案为:48°、138°.【点睛】本题考查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根据定义列式计算是解题关键.2、复【解析】【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在此正方体上与“考”字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复”.故答案为:复.【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解题关键是从相对面入手进行分析及解答问题.3、45°##45度【解析】【分析】根据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可求解.【详解】解:∵∠α=135°,∴∠α的补角=180°-∠α=180°-135°=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熟练掌握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奥【解析】【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在此正方体纪念品上与会徽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奥”.故答案为:奥【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解题关键是从相对面入手进行分析及解答问题.5、4或8【解析】【分析】先求出BC的长,根据点C的位置分别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AB=6,AB=3BC,∴BC=2,当点C段AB上时,AC=AB-BC=6-2=4;当点C段AB延长线上时,AC=AB+BC=6+2=8;故答案为:4或8.【点睛】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掌握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避免漏解的现象.三、解答题1、(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见解析;(2)3【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M,N分别是线段AB,AP的中点,求得,根据求解即可【详解】(1)①如图,直线经过A,B,C三点,并且点C在点A与B之间;②如图,两条线段与相交于点P;③如图,P是直线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Q(2)解:∵M是AB的中点,∴又∵N是AP的中点,∴AN=12AP=12×10=5.∴.【点睛】本。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