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第三课时).doc
3页第3课时 数的认识(3)课题数的认识(3)课型复习课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复习因数、倍数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特别是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学生易混淆教学伊始,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复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回顾、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等形式复习相关知识点,并设置与知识点紧密联系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习目标1.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意义2.掌握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学习重点1.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意义2.掌握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习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特征2.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5分钟)课件展示: “六一”儿童节,张老师买来苹果64个,水果糖96颗,平均分给全班同学,都刚好分完你知道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将复习因数、倍数等相关知识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
1.在下面的四个数中,(C)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3A.1 B.23C.24 D.152.试写出100以内17的倍数:(17,34,51,68,85)3.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最大两位数是(90)4.如果A=2×3×7,B=3×7×5,则A、B的最大公因数是(21),最小公倍数是(210)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它的最小倍数是(15)6.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扩大了10 倍)7.24的因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2)8.一摞作业本,3个3个地数剩余2个,4个4个地数剩余3个,5个5个地数剩余4个这摞作业本最少有多少本?答案:60-1=59(本)因为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这摞作业本最少有59本二、自主探究,复习巩固22分钟)1.因数和倍数1)因数、倍数的含义小组讨论后教师明确:例如:3×4=12,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强调: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研究的数是自然数2)因数、倍数的特征学生试完成下列表格最小最大个数因数倍数(3)是2、3、5倍数的数的特征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课件展示是2、3、5倍数的数的特征。
4)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列举法、画集合图、短除法……)例:写出36和5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明确: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都只有一个,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2.质数、合数、奇数和偶数1)学生小组交流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集体汇报2)学生将这四类数各举1~2例,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3.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大小的变化提问: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指名学生回答1.(1)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因数、倍数的含义2)学生总结因数、倍数的特征3)学生回顾是2、3、5倍数的数的特征4)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及其特征2.(1)学生理解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并汇报2)学生举1~2例这四类数,互相交流3.学生回顾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三、巩固练习8分钟)完成教材第75页第5、6、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巩固因数和倍数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