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昌培育文化产业龙头的调查与思考.docx
12页许昌培育文化产业龙头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战略地位;省委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许昌历史悠久,区域特色文化明显,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如何进一步有效利用自身特色文化资源,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龙头,以提高许昌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新课题一 许昌市特色文化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许昌市主要的特色文化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许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民间传说故事信手拈来,许由、许穆夫人、韩非子、吕不韦、钟繇、吴道子、褚遂良、张良等历史名人群星璀璨;远古文化、夏禹文化、葛天氏文化、三国(曹魏)文化、花卉生态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影响深远;许昌、禹州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神垕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钧瓷烧制技艺、禹州药交会、许昌越调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逍遥观黄帝传说、顺店刺绣等12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鸿寨、紫云山、白沙水库自然风光旖旎;花博园、花木科技示范园、花都温泉、禹州植物园生态环境宜人;具茨山、逍遥观、周定王陵文化脉络清晰;2007年,发现距今八万至十万年的“许昌人”头盖骨,填补了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的空白。
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中,不少是全国独有、十分稀缺的许昌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被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花木之乡,这些都为许昌的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曹魏文化许昌是三国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地方,三国时期的文化又以曹魏文化为主要亮点《三国演义》120回,其中52回故事发生在许昌或涉及许昌东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广揽人才、大兴屯田,逐鹿中原,征伐四方,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遂改许县为许昌许昌因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曹氏父子在许昌25年,政通人和,经济发展较快,文学也迅速繁荣起来,使许昌成为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的发祥地,给许昌留下了极为灿烂的三国曹魏文化遗产我国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古迹众多,占全国各地三国遗址、遗迹的3/4其中的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春秋》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练兵台、运输军粮的运粮河,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
河南著名三国古迹景点20余处,许昌独占14处许昌还是国家“中国文物游”14条旅游专线中“三国战略线”上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世界各地祖籍在许昌的华夏子孙纷纷回到许昌寻根问祖,三国历史研究学者及许多海内外媒体也来到许昌探寻历史文化许昌市先后举办了三国文化节及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等节会活动,扩大和提高了许昌三国文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2.钧瓷文化钧瓷产于许昌市禹州神垕镇,位列我国五大名瓷之首钧瓷创烧于唐、盛烧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而不衰,至今仍延续烧制,历经千年之久,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是世界上唯一的高温窑变瓷,其最大的贡献是成功烧制出了高温窑变、钧红釉,改写了中国瓷器南青北白数千年的历史钧瓷以其古朴端庄的造型、出神入化的窑变、精美绝伦的釉色、雅而不俗的韵致,显示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尊贵地位在近年来的博鳌亚洲论坛历次年会上,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等产品就作为唯一指定国礼,赠送给出席会议的各国政要,并被人们带往世界各地,显示了钧瓷文化的强大魅力,“钧瓷”已成为许昌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响亮文化品牌宋钧官窑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钧瓷”烧制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3.生态文化鄢陵是闻名于世的“蜡梅之乡”,在唐朝即开始栽培,到宋朝花卉的栽培已成规模,“素心”蜡梅尤其名贵,曾被苏东坡颂为“玉蕊”清代文学家王士祯也赋诗盛赞“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近年来,鄢陵在保持特色花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苗木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广,60万亩苗木使鄢陵成了名副其实的“花的世界,鸟的天堂”花以地为贵、城以花扬名,鄢陵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生态文化的作用正日益显现襄城紫云山风景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百处自然、人文景观组成明代名臣李敏创立的儒学胜地“紫云书院”坐落其间禹州大洪寨风景区是一处融山、石、泉、潭、洞、林为一体的生态型自然景区,景区内峰峦叠翠、原始森林茂盛,水面鸭鸥飞鸣,实属休闲度假的胜地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近年来,许昌市依托曹魏文化、生态文化、钧瓷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瞄准市场宣传促销,完善设施提升服务,初步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张旅游名片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工作,依托三国文化,许昌市建成了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开发建设了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许都公园、许扶运河文化公园等景点,建成了魏武帝广场及正在布展的曹丞相府,完成了曹魏三国园、魏都风情区项目策划等前期工作,使三国文化旅游开发渐成规模;依托60万亩花木基地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温泉度假区、禹州森林植物园、大鸿寨风景区,正在建设葛天生态园、魏都四季采摘园,使生态文化有了可视载体;依托钧瓷文化,建成了钧官窑址博物馆、钧都神垕古镇,正在建设钧瓷陶艺博览城(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通过成功举办节庆活动、参加旅游交易会、媒体宣传等,扩大了三张名片的知名度。
一个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曹魏风景,优美的城市风光,迷人的生态环境,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宜居之城、智慧之都”吸引了更多海内外关注的目光三)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许昌市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明显,许昌作为全省三个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市之一,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1.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总量全省排名第二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1312.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57.79亿元(按新的统计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07%,高出同期GDP增速2.77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增速6.9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从全省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横向对比情况看,许昌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总量全省排名第二,仅次于郑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省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2.从文化产业分增速比较均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10年许昌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均取得了较快增长,增速也比较均衡,但从总量看,相关层依然占有较大比重2010年,文化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9.96%,共吸纳从业人员9233人;外围层实现增加值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共吸纳从业人员4788人;相关层实现增加值5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5%,共吸纳从业人员37471人。
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实现增加值之比为4.93∶4.9∶90.17,吸纳的从业人员之比为17.93∶9.3∶72.77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活力,呈现出相对均衡的增长态势但是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目前许昌文化产业主要依靠“相关层”支撑,核心层和相关层所占比重较低,核心层没有起到对文化产业的辐射作用表1 2010年许昌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要指标3.从文化产业分行业情况看,特色行业优势明显在核心层和外围层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增长18.68%,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3.45%,吸纳从业人员3311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6.43%;其次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增长7.25%,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3.01%,吸纳从业人员4170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8.1%;余下的文化艺术服务业,其他文化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以及网络文化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0.67亿元,0.64亿元,0.44亿元和0.2亿元在相关层行业中,以发制品加工制造行业为代表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业的生产行业实现增加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0%,所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7.39%,吸纳从业人员30892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9.99%,在许昌市文化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许昌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业的销售行业实现增加值1.61亿元,增长9.33%,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8%,吸纳从业人员6579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2.78%4.许昌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兴起近年来,许昌市不断加大三国曹魏文化开发力度,连续5年举办三国文化周,形成三国曹魏文化一日游精品线路和20多个文化景区、景点,打造了许昌三国曹魏文化的新亮点,扩大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的品牌效应,为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五大名瓷的钧瓷,正成为许昌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响亮品牌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世博会、国家领导人出访等众多国事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钧瓷被选作国礼赠送各国政要,为钧瓷赢得了空前声誉,为钧瓷产业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禹州钧瓷生产企业已达160多家,实现年销售收入逾7亿元;被誉为“花都”的鄢陵,花木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年创产值超36亿元第十届花博会期间,许昌市实现签约项目98个,合同引进资金186亿元由于鄢陵花木产业的辐射带动,许昌市花木种植面积已达95万亩,成为特色种植业的支柱大面积的花木种植在不断增加农业收益、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许昌市招商引资、生态文化旅游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许昌市文化旅游形成了以三国遗迹典故为主线的“曹魏文化”、以禹州钧瓷为代表的“钧瓷文化”和以花都鄢陵为主体的“生态文化”三大旅游品牌多元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已发展各种类别、不同产权结构的文化经营业户11000多家,容纳就业人员8万余人,实现年增加值70多亿元许昌日报社已形成四报一网、三公司两中心的主业兴隆、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许昌电视台先后组建7家经营性公司,走上了多元化发展轨道以汉魏网为代表的一批新型文化企业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动漫网游开发、演艺市场运作等多种活动许昌市先后承办了中、美、泰拳王争霸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多个国家级体育赛事,为许昌市体育活动走向产业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扎实推进了文化产业“五个一”工作完成了70多万字的《许昌市文化资源普查成果资料汇编》,建立了客商资料信息库;制定了《许昌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草案),进一步明确了许昌市文化产业战略定位、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保障措施;用活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去年,许昌市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0万元,位居全省首位组织参加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实现项目招商签约3.2亿元。
四)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许昌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绩突出,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仍有一部分人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认识,对文化产业就是经济产业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