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缅甸主要节日文化.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46211945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缅甸主要节日文化缅甸节日分为两类:即法定节日和民间节日节日在缅甸民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法定节日包括:  1月4日独立节,纪念缅甸1948年1月4日独立日;   2月12日联邦节,1947年2月12日昂山签署《彬龙条约》,决定成立缅甸联邦;   3月2日农民节,纪念1945年3月2日抗日胜利;   3月27日建军节,初为抗日节,1955年改为建军节;   5月1日工人节,即国际劳动节;   7月19日烈士节,纪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将军等人遇难;   12月1日民族节,纪念1920年12月1日仰光大学学生抗英罢课   民间节日包括:   泼水节,通常为4月中旬(缅历1月底2月初),一般持续4天,第5天为缅历新年首日;   浴榕节,通常在4月下旬,缅历2月月圆日举行缅人将菩提树(榕树)视为佛的化身,在最炎热干旱季节给榕树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扬光大之意;   点灯节,公历10月,缅历7月月圆日传说佛祖在雨季时到天庭守戒诵经3个月,到缅历7月月圆日重返人间人们张灯结彩迎接佛祖归来;   敬老节,公历10月,缅历7月传说众僧侣在雨季守戒3个月期满后跪请佛祖训示后人效法,在此期间举行敬老活动。

        献袈裟节,通常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缅历7月月圆至8月月圆期间),善男信女向僧侣敬献袈裟在8月月圆日点灯迎神,举办各种娱乐活动此日又称“光明节”   作家节,12月上旬,缅历9月1日古时举行拜神活动,从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奖励“像神一样崇高的”大作家们1944年缅甸作协正式确定为“作家节” 【文化概况】缅甸文化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缅甸各民族的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以及风俗习惯等都留下佛教文化的烙印近现代以来,缅甸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缅甸独立后,始终维护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目前传统文化在缅甸仍有广泛影响,占据主导地位  缅甸文化机构和设施   1、国家舞剧团(Division of Theatre,Department of Fine Arts,Ministry of Culture)始建于1962年,该团在国内重大节日时的文艺演出及外国领导人来访时的专场演出中受到好评,曾出访中国、印度、泰国、孟加拉、尼泊尔、朝鲜、澳大利亚和苏联   2、仰光音乐舞蹈学院(State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Yangon)该校成立于1952年,学制三年。

      设有声乐、器乐和舞蹈三个系   3、曼德勒音乐舞蹈学校(State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Mandalay)1952年成立,设有舞蹈系和音乐系   4、仰光美术雕刻学校(State School of Fine Arts,Yangon)1952年建校设有美术和雕刻两个专业,学制三年美术系学生学习专业有西方美术画、缅甸美术画和装璜艺术,雕刻专业学生既学习木雕,也学习石雕和泥塑   5、曼德勒美术雕刻学校(State Schoo1 of Fine Arts,Mandalay)1952年建校,学制三年,教授油画、水粉画、缅甸传统美术及雕刻等课程   6、文化大学(Cultural University)1993年9月24日正式开课,校址设在首都仰光德贡区设有文学士学位,学制四年,主修课程有音乐、戏剧艺术、绘画、雕塑,必修课程为:缅甸语、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和综合科学   7、国家剧场(Nationa1 Theatre)缅甸国家剧场由中国政府援建1988年3月1日开工,1990年12月竣工国家剧场位于仰光市苗马路东侧,占地8.57英亩,建筑面积11003平方米,1500个坐席,设有舞台、化妆室、排练厅、贵宾接待室、同声传译室、电影放映室、水电、空调等,是一座多功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大型现代化剧场。

        8、国家图书馆(Nationa1 library)成立于1952年,它的前身是1883年2月21日在仰光成立的巴纳特(英国人)私人图书馆馆藏古代贝叶书1万多册   9、国家博物馆(Nationa1 Museum):坐落在仰光市啤路66/77号的新国家博物馆1997年8月对外正式开放该馆是一座宽200英尺长380英尺5层楼建筑,主要展品有:史前、早期史及自然历史;历代缅王宫廷宝座;古代帝王甲胄和各民族服装;古代文字和珍贵手迹;传统乐器;宗教雕像;缅甸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及民族文化和缅甸历代宫廷珍宝目前,该馆已成为外国游人参观游览的主要项目之一   10、昂山博物馆(Bogyore Aung San Museum)设在仰光市昂山将军故居,馆内展有反映昂山将军生平的各种图片及1947年7月19日与昂山将军同时遇难的缅内阁官员的生平介绍和遇难模拟现场   11、缅甸的半官方文化机构主要有缅甸电影协会、缅甸音乐工作者协会、缅甸文学与新闻工作者协会、缅甸传统艺术工作者协会、缅甸戏剧工作者协会等   【新闻出版】报纸均为官办,全国发行的报纸有3种:《缅甸之光》缅文版、《缅甸新光》英文版和1992年9月复刊的《镜报》。

      地方性的报纸有仰光出版的《首都报》、曼德勒出版的《曼德勒报》和《雅德那榜报》3份此外,全国还有约140种杂志和期刊,较著名的有《妙瓦底》、《秀玛瓦》、《威达意》、《视野》和《财富》等   缅甸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   缅共有电视台5个,包括缅甸之声电视台、妙瓦底电视台、MRTV—4、Myanmar International(MI)(原来的MRTV—3)、Skynet—TV共有7个广播电台,包括City FM、曼德勒FM、八大玛雅FM、瑞FM、彬萨瓦底FM、茄丽FM、蒲甘FM缅甸宗教】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90%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的人信仰基督教,3.7%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 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灵论缅甸的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佛教不但是缅甸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经文,尤其是《吉祥经》,是缅甸人民的生活哲学,深深地印人人们的心灵中缅甸人日常生活中参神拜佛是常事,而且,要求信众一路赤脚走去,不允许穿鞋或袜子不能对寺庙、佛像、和尚有任何轻率的举动,如不能跨坐佛像上拍照等,这些行动会慧来麻烦,甚至被判刑不能穿过短、过透的衣服在缅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须人寺庙当一段时间的和尚,过静修生活后才能还俗结婚。

      缅甸人对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来化缘,他们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财物送给和尚缅甸人虔心向佛,以至于民风淳朴、和善,社会犯罪率比较低缅甸佛家人绝对不杀生,但可以食肉滋养身体缅甸音乐】缅甸音乐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双重影响早在9世纪时缅甸的骠国王就曾派遣了30多名艺术家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20多种乐器,10几种乐曲,在唐朝的首都长安举行了成功的演出,著名诗人白居易也为之感动,写下了动人的诗篇“骠国乐”,诗中写道:“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这说明古代缅甸的音乐舞蹈艺术很有特点,并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写下了千古绝句缅甸北部民族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较接近,艺术方面也有相通之处缅甸中南部则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较深缅甸的古典戏剧、舞蹈大都与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有关缅甸古典音乐中的调式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喜庆,悲哀、婚礼、葬礼等均应采用不同的调式  虽然缅甸音乐受到中国、印度的影响,但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方面还是独一无二的缅甸的音律与12平均律不同,与中国、印度的音律也有差异,缅甸音阶中的第3音,第7音低,第4音偏高,是其基本特点,一般采用五声音阶较多。

      此外,不同的调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尼因龙调式要在宫庭音乐中特别是皇帝出场时采用,锡基调式则用来表现哀怨、悲伤的情绪黑包欧扁调式用于敬神迎宾等缅甸歌曲、器乐曲中的节拍重音常常是前弱后强,并落在偶数节拍上掌握节拍的必备乐器是西(一对金属小钹)和瓦(用竹或木制的一副拍板)缅甸人喜爱自然、纯朴、的民族唱法,他们不重视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度,而刻意追求表现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并常常采用轻声吟唱的方式  缅甸音乐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它的乐器和器乐缅甸最主要的民族乐器是弯琴(缅语为桑柯)这是缅甸所特有的弓型竖琴,我国唐朝时称它为风首箜篌弯琴的外形很美,高高耸起的弯曲琴颈顶端的金叶是菩提树叶的象征,它的共鸣体是用一块木头雕成的,形状像一条船,上面蒙上一块红色的鹿皮,四周饰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纹,再加上飘舞在琴颈上的红色饰带和穗子,使这件乐器显得十分雍容华贵,精致典雅弯琴的琴弦一般是13根至16根,按五声音阶定音,音乐家将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它最早的用途是为歌唱伴奏现在常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弯琴的音色清新雅致,娓娓动听演奏弯琴的大师过去被冠以“天上的音乐家”的称号在缅甸,不仅是音乐家会演奏弯琴,广大的知识分子又都以会演奏,欣赏弯琴音乐为自己必需的文化修养。

      而且弯琴的音乐特点、音色影响了缅甸整体器乐风格其实弯琴本来不是缅甸乐器,它起源于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经过阿拉伯、伊朗、印度、(或印尼)传入缅甸,但其他地方都已失传,只有在缅甸得以保存,并得到了发展,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古代乐器的一件活化石今天弯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仍然十分活跃,有时还与小提琴和围鼓合奏,既保持自已的风格,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除了弯琴外,围鼓(缅语为帕特瓦因)也是缅甸人民的独特创造,它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世界上鼓的种类不可胜数,但多为掌握节奏之用而围鼓却是演奏旋律的,标准的围鼓为21个,音域达4个八度(按5声音阶排列)这种形体细长的鼓挂在一个圆形的木围栏的内侧,围栏上精雕细刻,用水晶玻璃镶嵌,十分华丽,鼓手坐在围栏中用双手击鼓演奏,每个围鼓鼓皮上还粘有巴沙(用糯米饭和树木灰制成的混合物)巴沙能调节鼓的音高和音响围鼓的音色因此变得十分动人,除了能发出凄婉含蓄的音响外,还能发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  围鼓不仅能独奏,而且形成了以围鼓为中心的围鼓乐队(缅语为赛因瓦因),它包括了围锣、芒锣、钹、木梆子、唢呐、笛子等除弯琴、围鼓外,竹排琴(缅语为巴德拉)也是一件缅甸乐器中的珍宝竹排琴采用20多块长短不同的竹板用线穿在一起,然后挂在一个船形的共鸣体上,演奏者用两根头上包有毛毡的车轮形小木锤敲击。

      竹板的选材,制作是很严格、细致的,初采的竹板要经过处理、存放三年后才能制作,做成的竹排琴音高稳定音色柔美,不会开裂竹排琴的共鸣体是用木制成的船形体,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细刻,并用宝石,水晶镶嵌,十分华美作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弯琴一起合奏,是缅甸室内乐的主要乐器围鼓则多用于室外,各种佛事活动,喜庆节日,戏剧舞蹈都离不开围鼓乐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